空间站飞天舱外航天服

搜索文档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4月24日出征太空
人民日报· 2025-04-23 22:07
神舟二十号任务概况 - 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 飞行乘组由陈冬(指令长)、陈中瑞和王杰组成 其中陈中瑞和王杰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6] - 任务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五次载人飞行 主要目的包括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 驻留约6个月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出舱活动及设备维护等任务[7] - 飞船入轨后约6.5小时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计划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7] 空间科学实验进展 - 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研究对象包括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7] - 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科学等领域持续开展59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预计在血管化脑类器官芯片培养、高温超导材料空间制备等方面取得突破[8] - 截至目前已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上行近2吨科学与应用物资[8] 出舱活动与技术成就 - 已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单次最长出舱时长达9小时创世界纪录[9] - 飞天舱外航天服单件最高使用量达17次 超过"3年15次"设计指标 机械臂实现舱外作业全域可达[9] - 出舱活动实现由技术验证向复杂作业任务的跨越[9] 航天员队伍建设 - 第四批航天员2024年8月入队后按计划开展训练 取得飞行资质后将纳入乘组候选范围[9] - 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目前正开展航天专业技术训练[10] - 巴基斯坦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在进行 正与有关国家磋商其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事宜[10] 载人登月计划进展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等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11] - 已完成长征十号火箭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等关键测试[11] - 后续将组织实施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等全面验证试验[11] 航天员背景与训练 - 指令长陈冬为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的航天员 亲历中国空间站从建造到应用全过程[12][13] - 陈中瑞原为空军战斗机飞行员 王杰原为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6][21] - 乘组开展个性化训练方案 针对薄弱环节增加训练频次 提升操作精准度与团队协同能力[14][20][24]
20次+9小时+超“3年15次” 太空漫步挑战极限 中国航天探索不止步
央视网· 2025-04-23 12:44
任务执行与技术成就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瞄准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1] - 已顺利实施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 实现从技术验证向复杂作业任务的跨越 [1][3][5] - 出舱活动任务分为四类:技术验证、舱外组装、舱外维修和主动防护 [3] 技术验证与设备性能 - 验证关键技术包括舱外航天服、气闸舱、机械臂辅助操作和天地协同支持 [3] - 空间站飞天舱外航天服保障自神舟十二号任务以来19次出舱活动 单件最高使用达17次 超过"3年15次"设计指标且性能良好 [5] - 机械臂通过双臂级连和爬行设计实现航天员舱外作业全域可达 [5] 操作能力与纪录 - 单次最长出舱活动时长达到9小时 创造世界纪录 [5] - 完成我国首次舱外维修:通过2次出舱活动修复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电缆空间碎片撞击损伤 恢复发电能力 [3] - 实施舱外组装包括扩展泵组、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全景相机支架安装及跨舱线缆接通 [3] 安全防护与体系完善 - 针对空间碎片撞击问题 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防护 多次出舱巡检并安装防护装置 [3] - 天地协同支持体系为出舱活动方案制定、进程控制和应急处置提供专业支持 [5] - 出舱活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将在空间站长期运行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