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App

搜索文档
车企为什么抢着给用户当爹?
36氪· 2025-05-21 02:33
特斯拉家长控制功能 - 特斯拉App允许家长为年轻驾驶员设定车辆最高速度、最大加速度及主动安全功能 并可在夜间启用车辆时接收提醒[1] - 该功能在中国市场引发争议 因中国机动车驾驶证最低年龄为18岁 驾驶员已具备完全民事和刑事责任能力[3] - 功能设计初衷强调家庭平安用车 但"孩子"表述在中文语境下被质疑存在幼龄化倾向[5] 车企性能限制案例 - 小米SU7 Ultra曾通过OTA更新限制马力输出 需通过官方赛道考核才能完全释放1500匹马力性能[6] - 苹果2017-2018年"降速门"通过OTA降低旧款iPhone性能 理由为防止电池老化导致意外关机[8] - 小米在舆论压力下叫停更新并致歉 苹果最终因侵犯用户知情权与控制权致歉[6][8] 驾驶行为监控与数据应用 - 特斯拉在美国推行安全评分系统 通过传感器记录急加速、急刹车等驾驶行为数据[8] - 该系统作为保险保费浮动依据 旨在鼓励安全驾驶但引发数据透明度与隐私边界讨论[10] - 驾驶行为及车内举动均可能成为算法分析对象 体现车企对用户行为的精细化监控[8] 维修权与售后控制 - 新能源车企采用高度垂直整合模式 严格控制三电系统零部件和专用诊断软件[12] - 美国维修权法案要求开放车辆远程诊断数据 但车企联盟以安全风险为由提起诉讼[12] - 中国新能源车维修过度依赖原厂体系 非授权维修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如2024年上海案例中修车师傅因解锁电池包被判刑)[14] 车企管理策略动因 - 安全法规与产品责任压力促使车企采取保守策略 如小米将试驾车最高时速限制至80km/h[17][19] - 市场竞争推动"管家式"功能成为品牌差异化手段 用于塑造负责任、科技领先的形象[19][22] - 技术发展赋予车企干预驾驶行为的能力 工程师文化催生"技术父爱主义"设计理念[22][24] 行业趋势与用户关系变革 - 智能汽车日益趋同大型智能终端 厂商可通过远程调控硬件性能及分析用户数据[8][14] - 高级辅助驾驶技术重构人车关系 车企通过功能设置引导用户适应未来自动化系统[24] - 行业形成"父爱式管理"景观 融合安全合规、市场竞争及技术赋权等多重因素[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