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净化脱硝装置

搜索文档
不用写论文 华东理工两名硕士以“实践成果”毕业
中国青年报· 2025-06-16 00:11
学位授予改革 - 华东理工大学从2025年起允许硕士研究生以"实践成果"替代传统论文申请学位,包括产品设计、方案设计等形式 [1][2] - 2022级已有两名学生通过实践成果毕业,其中闫善伊佳设计的脱硝装置预计年减排氮氧化物4200吨 [3] - 新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要求,需通过实践成果答辩并完成专业训练 [1]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 采用"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企业方负责工程可行性验证,校方确保学术规范性 [3] - 卓越工程师学院为2025级定制49份"一企一策一类型"培养方案,企业深度参与招生、考核等全流程 [3][5] - 东方电气集团实施"一天一交流、一年一考核"管理机制,并提供科研补贴等全方位支持 [5] 课程创新与就业衔接 - "生物催化与分子工程"课程由4名企业专家联合授课,整合酶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包含PBL项目训练 [4] - 企业导师带入真实项目案例,如讲授"酶法工艺放大故障树分析",研发总监参与项目评审 [4] - 建立"课程-实习-就业"三级认证,PBL高分学生可豁免企业技术面试 [4] 产业导向评价体系 - 答辩委员会中三分之二评委来自企业,重点考察实践成果解决工业难题的能力 [1][3] - 企业拥有招生选拔、实践考核等环节话语权,确保培养与需求精准匹配 [5]
不写论文,硕士学生用“实践成果”毕业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07:40
教育创新与产业融合 - 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起允许硕士研究生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实践成果"替代传统学术论文申请学位,三分之二的答辩评委来自行业一线企业专家 [2][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2025年实施后,工程类硕士生可通过调研报告、产品设计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首批受益者闫善伊佳的设计成果预计年减排氮氧化物4200吨 [3] - 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形成"黄金组合",企业方确保工程数据严谨性,校方保障学术规范性,答辩委员会认可实践成果达到专业硕士培养要求 [3][4]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 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为2025级定制49份"一企一策一类型"培养方案,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如"生物催化与分子工程"课程整合酶学理论与工程实践 [4] - 企业导师带真实项目进课堂讲授实战经验(如酶失活预警),研发总监参与PBL项目评审,PBL高分学生可跳过企业技术面试 [5] - 东方电气集团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机制,提供科研补贴、安居保障等支持,确保学生参与解决真实产业问题 [6] 课程体系改革 - 生物工程学院课程突破传统理论框架,将酶学原理(催化机制)与工程实践(反应器设计)跨学科整合,包含理论基础、实践训练与PBL三环节 [4] - 企业专家从教学大纲制定阶段介入课程设计,强化工业化落地标准,建立"课程-实习-就业"三级认证机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