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刻蚀液

搜索文档
液冷材料及电子氟化液更新
2025-08-11 01:2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液冷技术、电子氟化液及制冷剂市场,主要公司包括英伟达、天宏科技、新东方、CLS、诺亚、巨化、永和等[1][4][20][22][24][26] * 液冷技术演进路径:风冷→单向能板→单向静默式→双向静默式,2025年新增双向能板方案[1][2][10] * 电子氟化液温控刻蚀液由新众邦供应,已进入三星晶圆厂(月供10吨)并可能填补3M停产空缺[25] --- 技术方案对比 **双向能板(英伟达主导)** * 优势:散热能力2500瓦(vs风冷800瓦/单向能板1200-1500瓦),兼容性高,设计复杂度低于静默式[1][3][10] * 劣势:介质局限(低沸点氟化液成本高/供应少),密封/弯角设计难度大,散热上限仍低于静默式[5][10][16] * 应用验证:R134a制冷剂方案测试3年(天宏科技),易部署且性价比高,谷歌潜在需求2000吨/年[4][18][19] **静默式技术** * 现存优势:阿里/字节/超算中心稳定使用,双向静默散热能力更强[8][14] * 挑战:高成本(氟化液6-10万元/吨,5公斤/千瓦)、油类易燃、三聚体有毒[15][16][17] * 混合方案:冷板+静默局部冷却设计复杂,兼容性要求高[9] --- 介质选择与成本 * **氟化液**:3M/杜邦高端产品(40-50万元/吨)性能最优但昂贵,巨化用于阿里项目[16][23] * **制冷剂**:R134a经济实惠(中国产能70万吨/年),但高挥发性需强化密封[7][14][20] * **油类**:硅油(陶氏主导)粘度影响信号,矿物油仅用于储能[21] * **三聚体**:诺亚改进技术后与华为/浪潮合作,永和推出"ice Dong"产品[22] * **二聚体**:诺亚为曙光/浪潮主要供应商,沸点要求严苛[24] --- 市场动态与厂商布局 * **英伟达影响**:推动台系(奇宏/华硕)、美系(酷丽特)、大陆(中兴/华山)研发双向能板方案[12][13] * **互联网企业**:阿里/字节坚持静默式技术,对新技术响应保守[8][12] * **制冷剂厂商**:巨化/三美/永和等中国企业或受益于R134a新应用[7][20] * **半导体温控**:新东方转型重点,温控刻蚀液或替代3M市场份额[25][26] --- 风险与挑战 * **技术瓶颈**:双向能板介质选择窄,静默式液体缺陷(易燃/有毒)难解决[5][16][17] * **成本压力**:静默式介质成本是单向能板的10倍以上[15] * **供应链**:低沸点氟化液供应紧缺,制冷剂需应对2030年四代产品替代[7][20] --- 数据补充 * 谷歌单机柜制冷剂需求:0.3吨,潜在年需求2000吨[19] * 单向静默式液体用量:5公斤/千瓦,双向静默式需二聚体[15][14] * 中国制冷剂产能:2024年配额90+万吨,实际产量70万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