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域经济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携手“紫东太初”大模型 武汉控股引领“AI+水务”的智慧化转型
全景网· 2025-09-25 02:42
公司战略合作与生态布局 - 武汉控股正式加入"紫东太初"大模型生态联盟 成为28家生态伙伴企业之一 标志着公司全面融入国家级多模态AI产业方阵 [1] - 公司作为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战略合作伙伴 深度参与2025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1] 技术应用与业务落地 - 依托"紫东太初4.0"多模态大模型 公司将率先在水务环境公司落地四大标杆应用:智慧监测预警、智能运维决策、多模态交互服务、绿色低碳效率提升 [2] - 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实现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水质传感器等多源数据深度融合 具备"边看边识边思"的细粒度推理能力 [1][2] - 模型推理性能提升15% 在更低能耗下实现更高精度控制 服务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 [2] 技术协同与城市级应用 - 公司行业首创的"水域经济大模型"将与"紫东太初"城市级大模型深度耦合 [2] - 将水务场景专业能力拓展至城市治理、应急指挥、生态环保等领域 实现"水-城-人"全域协同 [2]
武汉控股:启动“水环境智创空间”建设
中证网· 2025-08-26 07:18
项目概况 - 武汉控股在黄陂区后湖流域启动"水环境智创空间"建设 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于一体的科创基地 为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1] - 项目选址黄陂区空港新城企业总部产业园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 预计2026年底全面投运[1] - 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聚焦智能装备集成与中试平台 二期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三期打造水环境治理产业基金 形成"空间+基金+服务"孵化体系[3] 投资规模 - 武汉市城投集团与黄陂区计划共同投入近百亿元推进流域治理 采用"厂网河湖一体化"模式[1] - 预计到2030年园区将聚集水环境治理企业超50家 年产值突破30亿元 带动区域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3] 技术应用 - 园区一期已引入无人机巡航系统、管道机器人、星天地水一体化AI监测技术等智能装备 构建"空—天—地—水"立体感知网络[1] - 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每15分钟生成一次水质热力图 管道机器人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2] - 采用"智慧管网+数字孪生"技术 依托全国产化部署的"水域经济大模型"实现跨品牌设备统一控制[2] 运营成效 - 智能化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8万吨/日 预计2025年6月通水运行 可降低能耗约12% 每年减少碳排放约2600吨[2] - "智能雨污分流阀"在后湖流域试点应用后 雨季溢流污染负荷下降38%[2] - 项目已被纳入武汉市"十四五"水生态建设规划 将显著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与管网覆盖水平[3] 研发合作 - 整合武汉控股旗下实验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及技术培训中心等资源 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支撑体系[1] - 已启动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水环境联合实验室" 重点攻关流域氮磷污染削减、微塑料高效去除等关键技术[2] - 首批入驻的5家科技企业中 2家已获国家级"专精特新"认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