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管道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控股:启动“水环境智创空间”建设
中证网· 2025-08-26 07:18
项目概况 - 武汉控股在黄陂区后湖流域启动"水环境智创空间"建设 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于一体的科创基地 为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1] - 项目选址黄陂区空港新城企业总部产业园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 预计2026年底全面投运[1] - 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聚焦智能装备集成与中试平台 二期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三期打造水环境治理产业基金 形成"空间+基金+服务"孵化体系[3] 投资规模 - 武汉市城投集团与黄陂区计划共同投入近百亿元推进流域治理 采用"厂网河湖一体化"模式[1] - 预计到2030年园区将聚集水环境治理企业超50家 年产值突破30亿元 带动区域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3] 技术应用 - 园区一期已引入无人机巡航系统、管道机器人、星天地水一体化AI监测技术等智能装备 构建"空—天—地—水"立体感知网络[1] - 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每15分钟生成一次水质热力图 管道机器人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2] - 采用"智慧管网+数字孪生"技术 依托全国产化部署的"水域经济大模型"实现跨品牌设备统一控制[2] 运营成效 - 智能化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8万吨/日 预计2025年6月通水运行 可降低能耗约12% 每年减少碳排放约2600吨[2] - "智能雨污分流阀"在后湖流域试点应用后 雨季溢流污染负荷下降38%[2] - 项目已被纳入武汉市"十四五"水生态建设规划 将显著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与管网覆盖水平[3] 研发合作 - 整合武汉控股旗下实验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及技术培训中心等资源 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支撑体系[1] - 已启动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立"水环境联合实验室" 重点攻关流域氮磷污染削减、微塑料高效去除等关键技术[2] - 首批入驻的5家科技企业中 2家已获国家级"专精特新"认定[2]
【风物郑州】金水河畔 古韵新城
郑州日报· 2025-07-15 02:56
金水区概况 - 金水区位于郑州市东北隅,常住人口166万,流动人口40余万,辖17个街道、3个园区(金水科教园区、河南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5] - 全区以占郑州市1.8%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市13%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市15%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的财政总收入[5] - 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2185亿元、增长4.3%,全市首位度超15%[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71亿元,连续3年保持在千亿级以上[6] - 市场主体总量达35.6万户、占全市17%,中部城区第一[6] 经济发展 - 金水区是全省唯一一个被同时纳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县[5] - 连续两年稳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18位、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9位、全国创新百强区第7位,新晋中部百强区第3位,均系全省第一[6] - 正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承担"当好全市发展'火车头'、创新'发动机'"的重大责任[5] 历史文化 - 金水区因流经辖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金水河而得名[3] - 金水河名字源于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的廉洁传说,百姓为纪念子产将金银首饰投入河中,河水泛起金色光芒而得名[3] - 金水区见证了郑州从古城到现代都市的变迁,是历史的回声也是区域发展活力的象征[4] 城市更新 - 工业遗迹如郑州油脂化学厂从"工业锈场"蝶变为"城市秀场"[7] - 金水河经过综合整治,从污染河道变为市民生态后花园[7] - 老旧小区通过"微改造"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嵌入共享办公空间等现代功能[7] 科技创新 -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郑州大学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3] - 九春科技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应用于城市管理[18] - 科技应用推动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多个体系向智能化升级[17]
踔厉奋发新征程 | 绿水青山中的科技密码
生态环境科技应用进展 - 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科技领域涌现出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技术和应用,目标到2035年环境监测和模拟等关键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5] - 生态环境部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有效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5] - 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到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设备上岗,科技手段持续为生态环境保护赋能 [5] 智能监测设备应用 - 管道机器人成为检测人员进行管网检测的得力助手,能够提供比人工观测更精确的数据记录,适应性强,可深入直径30cm以上的各类管道,单次作业可完成数百米管道的全面检测,速度是人工的3到5倍 [6][7] - 移动水质监测机器狗展现出色工作能力,灵活的四肢可以跨越陡坡,快速抵达指定河道边,现场就可以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内置的5G通信模块将数据传回云平台 [7] - 机器狗上岗后,每日可进行多个点位的分时取样,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一个样本的采样、分析和数据回传,极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 [8]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 我国在空气和地表水监测方面,已让手工监测实现"智能采样+智能分析" [9] - 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通过实时传输的红外相机、鸟类鸣声记录仪、两栖爬行动物雷达相机等新型智能设备,基本能够实现生物多样性自动化监测,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 [9] - 在声环境监测方面,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的仪器设备不仅能监测噪声分贝数,还能识别噪声源 [9] 智能化平台系统应用 - "生态智卫"系统汇聚了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的环境数据,全市范围内的各类监测点、监测站监测到的内容都会实时传输到系统中 [11] - "生态智卫"整合了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内部的17套系统,横向打通政法委、林水、城管、城投等10余个部门,纵向贯通了省、市、区县、镇街四级网格,融合了生态环境系统内外1.4万余项近100TB动态实时数据 [12] - "生态智卫"系统包括四个重点应用场景:空气卫士、秀水卫士、环保智管服、督察在线,分别归集了环境监测站、污染源监测点以及各部门约1818项感知数据,整合了水环境、饮用水、重点源以及相关部门约2452项数据,汇聚了覆盖全市99%排污量的3.3万余家主要企业动态环境数据,汇集了第二轮、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整改现状 [12]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郪江防汛'四预'数字孪生系统"在数字空间中模拟建设了一个虚拟的郪江流域,对河流周边的真实场景进行了复现,工作人员无需去现场,也可以"身临其境"地掌握全流域内水文状况 [15] - 数字孪生系统可以预报水文发展趋势,一旦发现风险就会发出预警,还能通过模型预演出风险形势和影响,为相关部门科学化决策提供帮助 [16] - 我国多处河湖流域都建立了数字孪生系统,如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的数字孪生黄河系统,福建省九龙江流域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广东省深圳市水务局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