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法聚烯烃弹性体

搜索文档
系统创新 机制破题 技术攻坚——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跃升
中国化工报· 2025-05-16 02:18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坚,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业应用"的创新生态,新材料产量稳居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炼化企业第一 [1] - 公司在炼油、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分子水平炼油模型、智能巡检机器人、能源管控系统等,实现效益提升和节能减排 [2][3] - 公司通过"三阶四维"激励机制和对外联合的创新生态体系,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4] - 公司在茂金属聚烯烃、溶聚丁苯橡胶、聚丙烯锂电池隔膜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部分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5% [5][6] - 公司规划建设年产百万吨新材料基地,重点攻关聚烯烃弹性体、特种橡胶等前沿领域 [6] 产业链创新 - 公司搭建分子水平炼油模型,覆盖2000余种烃类分子数据库,年加工800万吨原油,新增效益超3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 [2] - 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红外热成像与雷达扫描技术,设备预测性维护准确率达92% [3] - 完成86%分析仪器的数据直连改造,煤灰成分检测实现"一键生成报告",人工录入错误率归零 [3] - 智慧计量平台覆盖4万余台设备,年节约人工成本260万元 [3] 机制创新 - 构建"三阶四维"激励机制,设立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三类奖励通道,科研人员人均薪酬较管理岗高28% [4] - 建立"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有能力、有抱负的科研人员承担关键科研项目 [4] - 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等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4] - 技术骨干中40岁左右的占比达到49% [4]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的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T98系列产品累计供货量突破万吨大关 [1] - 茂金属聚乙烯膜料开发生产8个品种,为国内品种最全、产量最高的生产企业 [5] - 溶聚丁苯橡胶产量突破1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45% [6] - 开发出聚丙烯锂电池隔膜料T98系列产品与电容器膜专用料HP30CF,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6] 未来规划 - 依托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承接工业示范项目,倾力打造"百项创新" [5] - 规划建设年产百万吨新材料基地,重点攻关聚烯烃弹性体、特种橡胶、碳纤维材料、环烯烃共聚物等前沿领域 [6]
中国石油经营业绩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技术驱动实现逆势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4-07 21:5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中国石油经营业绩保持增长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公司通过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炼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等举措实现逆势增长,还不断寻找新增长点 [2]。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646.8亿元,同比增长2% [2] - 2024年国际油价同比下降2.5%,公司油气两大产业链创效能力进一步增强 [2] 寻找新增长点 - 公司在第43届“剑桥能源周”提出煤岩气地质理论认识,介绍推进煤岩气勘探开发重要进展,集中力量发展非常规油气,加强页岩气、煤岩气等开发力度 [3] - 长庆油田负责勘探开发的天然气藏85%以上属于致密气,创新形成30项主体技术,实现致密气低成本、高效益开发 [4] - 长庆油田连续3年天然气年产量突破500亿立方米,2024年公司销售天然气2877.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国内销售2278.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 [4] 推动炼化转型 -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炼油化工业务转型升级,发展新材料业务,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工程 [5] - 四川石化为川西5座高高原机场累计供应航空煤油超9500万升,2024年月均产量达13万吨以上 [5][6] - 公司研发的气相法聚烯烃弹性体技术等实现突破,2024年新材料产品产量突破200万吨,连续3年增长 [6] 坚持低碳发展 - 2024年公司“双碳三新”发展成果显著,“风光热电氢”融合发展的新型能源生态圈初具规模 [7] - 公司推动油气业务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在新能源技术等领域提升科研与创新能力,在氢能、CCUS等领域寻求突破 [8] - 公司加强炼化副产氢提纯利用及加氢站建设,玉门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制氢装置投产,长庆油田开展“氢代油”示范工程 [8] - 公司牵头组建CCUS创新联合体,吉林油田打造CCUS产业集群,辽河油田建设地区碳封存服务基地 [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绿地面积达3.6亿平方米,累计建设碳汇林、碳中和林2.2万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