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化管理

搜索文档
以标识化管理促进差异化精准化监管
中国环境报· 2025-07-15 23:13
生态环境执法标识化管理创新 - 生态环境部提出"强化标识化管理"举措,通过数据标签重构执法监管逻辑,将检查对象的多维度要素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数字标识",实现精准监管[1] - 标识化管理通过精准定位监管重点,使执法资源投入与环境风险等级相匹配,解决传统监管中资源分配不均问题[1] - 该举措有助于优化执法资源配置,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提升执法效能[1] 标签建立与数据整合 - 标签建立需因地制宜,按空间维度、行业维度和行为维度分类,并根据本地特点补充个性化标签[2] - 数据整合需多方协作,将分散的监管要素转化为结构化治理语言,建立多维度"数字档案"[2] - 通过对接排污许可管理平台等系统采集全面数据,并加强跨部门数据交互,将企业用电、用水等信息转化为动态标签[2] 动态维护与能力提升 - 建立常态化标签维护机制,完善数据自动交叉比对功能,设定异常阈值实现动态预警[3] - 推行"检查即更新"制度,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后需及时更新企业相关标签信息[3] - 基层需联合科研院所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定期开展轮训提升实操能力,并将标识化管理纳入执法考核体系[4] 行业影响与实施建议 - 火电、印染、化工等行业将受到重点监管,需建立特征污染物等专业标签[2] - 化工园区等特殊区域需增设危废产生类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个性化标签[2] - 建议基层从标签建立、数据整合、动态维护、能力建设四个维度落实标识化管理要求[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