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小巴(RoboBus)

搜索文档
为什么大数据企业,都跑去贵州“乘凉”了?
搜狐财经· 2025-08-29 11:48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历程 - 2014年率先实施大数据战略并成立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 [1] - 2015年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国际博览会在贵阳开幕并连续举办十一届 [1] - 2016年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并颁布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 [1] - 2024年数字产业规模达2549.4亿元 同比增长18.3% [1] 华为云在贵州的布局 - 2021年贵安数据中心升级为华为云全球业务总部 [2] - 以贵州为中心可辐射周边省份的1000公里服务半径和20000公里全球服务半径 [3] - 贵州年均气温16℃为数据中心提供自然冷却优势 [3] - 电价每度0.35元较东部地区每年节省电费超十亿元 [7] - 2023年建成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 出省带宽达5.11万Gbps [7] - 构建覆盖全国的3/10/20ms时延保障圈实现东数西算 [7] 算力基础设施现状 - 截至2024年底重点数据中心达48个 [7] - 算力总规模56.89Eflops 智能算力占比超90% [7] - 国产化率及区域集中度均超90% [7] - 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密集地区之一 [7] 满帮集团发展历程 - 2017年由"运满满"与"货车帮"合并成立 [11] - 平台每日数据量达120TB [11] - 匹配时间从3-5天缩短至几分钟 [11] - 业务覆盖超330座城市和10万条路线 [12] 满帮业务模式演进 - 从车货匹配平台演进为综合物流服务商 [12] - 拓展小额贷款、保险经纪、ETC加油等增值服务 [12] - 成为数据要素×交通运输典范 [16] - 连续十年参展数博会展示智慧物流成果 [12] 翰凯斯技术创新 - 专注无人驾驶与智能汽车研发十余年 [17] - 产品交付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 [17] - 自主研发L4级自动驾驶算法和分布式驱动滑板底盘 [19] - 推出全球首款开源自动驾驶通用底盘 [19] 翰凯斯产品体系 - 开发RoboBus无人接驳车 [19] - RoboShop无人零售车 [19] - RoboSweep无人清扫车 [19] - RoboGo自动驾驶配送车 [19] - 产品适配城市道路和景区等多类环境 [23] 政策支持体系 - 贵阳高新区提供厂房补贴和税收优惠 [19] - 2017年推出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 [19] - 2023年出台自动驾驶装备示范运营管理办法 [23] - 实现算力、数据、应用与产业协同发展 [24]
起源硅谷,深耕日本,这家机器人公司如何成功出海30国|出海踏浪者
36氪· 2025-05-06 08:40
公司概况 - PIX Moving起源于美国硅谷 专注于滑板底盘技术和无人驾驶机器人解决方案 已获得SOSV 勘设股份 TIS株式会社等投资 2024年底完成B1轮融资 由浙商创投领投 资金来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湖州长三合控股集团[1] - 公司采用全球化战略 先从日本 欧洲等高需求市场切入 已实现量产并积累稳定客户 计划拓展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 同时在国内围绕园区 通勤等场景布局 如与广州白云山景区合作投放RoboBus[2] - 截至2024年底订单达数亿元人民币 市场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 拥有数百客户和合作伙伴[7]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RoboBus为10座以内小型无人驾驶巴士 可改装为自助零售店(RoboShop) 景区接驳车 园区通勤工具等 基于滑板底盘技术实现模块化设计 2025年获德国iF设计大奖[1][5][11] - 技术关键为线控系统(类似"小脑") 已在中欧美申请200余项专利 采用AIGC+数字柔性制造 通过金属3D打印 无模具成型等技术减少60%零部件 缩短开发周期并支持小批量定制[9] - 衍生产品包括与欧洲主机厂合作的L7e级新能源车Robo-EV 移动储能机器人 室内服务机器人等[7][11] 市场策略 - 日本为核心市场 2030年巴士司机缺口达3.6万人 2023年修改道交法允许L4自动驾驶 公司通过本地建厂(神奈川) 与TIS成立合资公司 团队扩充至40人等措施深耕市场[4][7][13][14][16] - 采用"先教育后商业"模式 早期通过高校合作 培训项目建立信任 2024年6月合资公司成立后获批量订单[13][14] - 欧洲市场受法规限制进展较慢 但通过Robo-EV车型切入 中东订单快速增长 采用云端设计+本地3D打印的分布式制造应对贸易壁垒[7][12] 产能布局 - 浙江湖州新建工厂年产能1000辆RoboBus 选址看重长三角汽车产业链和人才优势 研发部门拟落地杭州[11] - 日本神奈川工厂强化本地化生产 满足合作伙伴实地验厂需求[14][16] 行业洞察 - 全球巴士司机短缺催生数亿元需求 尤其欧美日韩老龄化严重 如日本2022年巴士司机平均年龄53岁[4] - 智能机器人分为三类:关节机器人(如机械臂) 空中机器人(无人机) 轮式机器人(PIX所属领域)[8] - 小众场景(如乡村公交 景区接驳)对大车企吸引力低 但适合公司柔性制造技术快速响应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