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运载火箭表面特种防护涂层
icon
搜索文档
为火箭披上“一体化护甲”——记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新一代运载火箭表面特种防护涂层技术与应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9-26 02:58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朱新远教授团队完成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表面特种防护涂层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成果在航天热防护材料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践 了"超支化聚合物涂层一体化防护"全新路线,替代了传统隔热片拼接工艺。这种新型"护甲"避免了大量 拼接界面,解决了以往防护技术可靠性低、制造周期长的问题。 他们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等航天核心单位强强联合,组建了一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攻关团队, 建立了上海航天特种环境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基础研究源头创新—核心技术攻 关—工程化应用"的完整闭环创新链条,一同勇闯航天材料"无人区"。 攻关团队提出极具颠覆性的构想,即抛弃传统的"拼拼补补",采用一体成型的防护涂层。这种方案只需 一次喷涂即可成型,彻底消除拼缝隐患,理论上能大幅提升可靠性,显著缩短生产周期。 攻克四大核心技术 实现规模化生产 实践发现,这种涂层必须拥有三大"技能":"粘得牢""耐极温""喷得好"。其核心在于将超支化聚合物与 无机功能填料的优势相结合。团队另辟蹊径,创造性提出两种或多种聚合反应协同进行的杂化聚合新思 想,实现了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备与规模 ...
上海颁出重磅科技大奖,瞄准哪些重点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8-26 12:41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展 - 上海2024年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11%左右 高于全国6.91%的水平 [1] -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06项(人) 其中191个获奖项目中56项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 占比达29% 较2023年23%显著提升 为2006年设立该奖项以来新高 [1] - 授奖数量较2023年度减少 体现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奖励导向 [1] 奖项结构分析 - 自然科学奖占比29.32% 技术发明奖占比15.71% 科技进步奖占比50.79% 科学普及奖占比4.19% [3] - 高等级获奖项目中近半数与三大产业相关 项目名称直接提到"应用"的有34项 占比54% [1] - 18项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中有22篇论文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正刊或子刊 占论文总数1/4 [6] 重大科技成果 - 复旦大学鲁伯埙团队研究成果技术转让许可达3.7亿元 [6]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团队获中国发明专利并申请国际专利 有望实现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 [6] - 上海交通大学朱新远团队"新一代运载火箭表面特种防护涂层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成果应用于10型运载火箭 助力4型运载火箭首飞 [9] 产业应用与经济效益 - 和记黄埔医药"呋喹替尼"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药物为全球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十余年来首个获批针对所有三种VEGFR的选择性抑制剂 [14] - 呋喹替尼已达成逾80亿元海外技术许可收入 2024年全球市场销售额突破29亿元 其中海外占比71% [14] - 15项技术发明高等级奖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46项 平均每个成果有43项原创性发明得到专利保护 [8] 人才结构特征 - 2024年度获奖项目共有1790位完成人 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有1171人 占比65% 较2023年61%提升 [15] - 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45岁以下中青年有82位 占比43% 较2023年40%提升 [15] - 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0名获奖人中有7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