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

搜索文档
湖南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这个“加法” 何以产生“乘法”效应(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7-21 22:10
文化与科技融合新业态 - 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上线10个月完成3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并拥有3000万用户 [1] - 音乐节目《歌手2025》采用虚拟座席与实时反馈技术实现AR云入场体验 [1] - 芒果数智算法使文物采集效率提升且成本下降80% [2] - 京东方艺云类纸显示屏实现艺术还原与智能交互 去年数字文博合作营收超15亿元 [2] 虚拟制片技术突破 - 创壹科技虚拟制片短剧《柒两人生》播放量超5亿次 拍摄周期仅14天 [2] - XR虚拟影棚技术替代传统实景搭建 实现数字场景快速切换 [2] - 第二代时空凝结系统技术应用于体育转播和大型晚会等新场景 [6] 音视频产业规模增长 - 2024年湖南省音视频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达2827.6亿元 同比增长9.7% [3] - 马栏山园区聚集5家上市公司、202家规上企业及166家高新技术企业 [6] - 带动4000余家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6] 数字文保技术应用 - 采用光度立体采集与AI数字修复技术以0.01毫米精度还原浯溪摩崖石刻 [4] - 建成摩崖石刻专题数字体验馆实现4K级文物展示 [4] - 传统花鼓戏《新刘海砍樵》通过沉浸式舞台改造获得市场认可 [4] 技术基础设施升级 -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实现5分钟中文短剧1分钟内英语翻译 [6] - 云网算新设施支持超高速传输与5G云送审模式 [7] - 本地拍摄异地协同制作成为行业常态 [7] 产业支持体系构建 - 设立总规模3000亿元金芙蓉基金专设文化科技融合子基金 [7] - 引入专业仲裁院与知识产权审判庭强化制度保障 [7] - 建立部省联动机制与专班推进机制支持产业发展 [6][7]
融合之势来自创新之力(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6-02 21:43
文化与经济融合 - 文化赋能经济与经济活化文化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1] - 湖湘文化与时代潮流融合催生创新创造,赋予城市发展活力[2][3] - 文化+经济双轮驱动培育新消费品牌,如茶饮、糕点等以国潮国风为流行密码[3] 创新业态与品牌发展 - 沉浸式文化体验成为文旅新名片,如《恰同学少年》剧场激活红色文化并持续保持热度[2] - 超级文和友从餐饮发展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综合体,复刻老长沙街景成为城市记忆容器[3] - 岳麓书社通过小说化、传记化表达严肃主题出版物,推动湖湘文化传播并成为畅销书[3] 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 马栏山从城中村转型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集聚3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数字文化产业链[4] - 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上线7个月完成2.7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用户达3000万成为24小时线上博物馆[4] - 文化+创意与文化+科技成为新业态特征,创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4] 人才与城市吸引力 - 长沙近10年人口增长300万以上,其中80%为年轻人,体现城市青和力[4] - 青年作为消费者、生产者、体验者与创造者,推动人文经济繁荣[4] - 体制机制创新立足人才释放潜能,如长沙努力成为年轻人向往之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