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节目

搜索文档
2025「流声计划」奖学金招募:寻找下一代声音叙事的创作者
声动活泼· 2025-07-15 04:32
项目背景与目标 - 由纽约大学播客制作与声音报道专业发起,旨在支持中文声音叙事创作者成长,促进中美播客行业交流[8] - 计划打造类似美国Resonate播客艺术节或Third Coast的顶级音频制作人才聚集平台[3] - 目标建立中文世界声音叙事创作者社群,帮助青年创作者实现非虚构故事的声音表达[5] 活动内容与形式 - 2025年9月5-7日在上海外滩举办沉浸式工作坊[9] - 包含三场实践工作坊:塑造人物、声音设计、叙事结构[13] - 两场全球优秀叙事播客赏析会,分析This American Life、Radiolab等节目创意[3][13] - 邀请中文播客先行者分享创作技巧,提供资深制作人一对一指导[3][13] 奖学金支持 - 提供往返交通费、住宿及2000元人民币创作津贴[13] - 专业团队协助完成作品编辑,优秀作品可上线国内外主流播客[13] - 2026年提供作品公开发表机会[5] 申请要求 - 面向常住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年满18岁的创作者[9] - 需提交个人介绍、创作经历、剪辑工具使用情况及原创故事创意[11] - 申请截止:2025年8月10日23:59(北京时间)[11] - 入围通知:2025年8月17日前[11]
为什么建议你不要在小红书找播客搭子?
虎嗅· 2025-06-12 05:53
播客行业合作风险分析 核心观点 - 播客创作者需警惕合作过程中潜在的拆伙风险 包括利益分配 创作理念 个人冲突等多方面因素 前期明确权责关系是规避矛盾的关键 [1][2] 播客拆伙原因 - **节目归属权与利益分配问题**:初期回避所有权和收益分配讨论 导致变现时出现决策权争议 广告合作 平台独家等事项缺乏明确规则 [3][4] - **内部创作矛盾**:选题策划 后期剪辑等分工不均引发不满 节目风格调性分歧可能导致合作终止 [5] - **个人因素干扰**:家属反对 三观不合 感情纠葛等非节目因素影响合作关系 [6] - **商业化转型冲突**:从兴趣转向公司化运营时 主创因职业规划差异或雇佣关系转变而分道扬镳 [8][9] - **道德与公关风险**:主创私德问题引发舆情 或与听众的社交媒体冲突被放大 迫使团队切割 [11][14][15] 规避矛盾建议 - **权责前置协议**:创立时明确节目所有权 版权归属 决策流程 避免后期争议 [19][20] - **财务透明化管理**:建立公开账本记录收支 消除经济猜忌 [21][22] - **搭档筛选原则**:谨慎选择社交媒体招募的搭档 需评估人品与长期适配性 [23][24] - **包容性协作机制**:提前预设合作摩擦 通过沟通化解分歧 保持对多元工作方式的尊重 [25][26] *注:数据引用方面原文未涉及具体数值指标 故未作量化呈现*
播客还能怎么挣钱?
虎嗅· 2025-06-04 10:54
播客内容变现方式 - 广告合作分为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 品牌广告侧重品牌理念和故事 通常以整期定制形式呈现[1][2] 效果广告侧重产品效果 以口播植入为主 节目简介或私域会展示销售链接[3] - 品牌播客逐渐增多 部分品牌会与专业播客机构合作 创作者可通过整体策划、包装及后期盈利 或担任嘉宾获取通告费[4] - 付费节目是变现方式之一 当节目积累一定粉丝基础后 可开设付费单期或专题实现内容变现[5][10] 播客与个人业务结合 - 播客可作为展现专业度的渠道 帮助创作者拓展咨询、销售、投融资等业务 增加用户黏性[11] - 播客能帮助创作者展示专业素养 部分主播通过节目内容找到工作或实现跨行业转行[12] - 播客行业兴起催生课程需求 创作者可制作策划、运营类课程 前期投入较大但能持续产生复利[13] 播客衍生盈利模式 - 线下活动如听友见面会、市集等可与听众连接 规模扩大后可通过招商、售票盈利[14] - 播客剪辑需求增长 有经验的创作者可为其他节目提供后期服务 成为稳定收入来源[15][17] - 节目周边涉及设计、物流等成本 实际门槛较高 需具备电商或供应链经验才能盈利[18] - 播客可积累粉丝建立个人影响力 典型案例如喜剧播客为线下演出导流 或通过IP触达更多行业[19]
任何人都不该暴露在太多恶意之下
虎嗅· 2025-04-24 00:32
2019年,作家蒋方舟开始了一场长达五年的互联网"脱退"实验。 所谓"脱退",并非完全不上网,而是不再参加互联网场域里的公共生活。她清空微博账号,不追热点,不跟网友争执,偶尔在小红书发几张照片。为了增 加深度交流,她把社交圈维持在最小范围。她减少微信聊天的频率,线下和朋友吃饭。 这场实验帮助她建立了写作纪律。每天上午10点到咖啡馆,写到晚上6点。随后回家做饭、运动、看电影。她找回了匀速的状态,结束十年以来的拖延 症。 见到蒋方舟是2025年。此时,她已经写完新的长篇小说,也结束了这场实验。我们在咖啡馆见面,她在大厅直接选了一张空桌,顺手把墙上的讲座海报拍 了下来。她讲话语速很猛,动作迅捷,像咖啡馆里上自习的大学生一样。让我想到朴树的歌词"要把自己打扫,把破旧的全都卖掉"。 在她的描述中,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在小说即将写完的时候发生了,她感觉自己不再退缩、不再焦虑。她接纳了"逃避多年的软弱和耻感",而"生命当中 的黑暗正在撤退"。 这种感受,或许来源于她解决了一项人生课题。 九岁出书以后,她以"天才少女"的头衔出现在聚光灯下。每次听见周围大人介绍自己的成功履历,她体感不适,就像听见婚礼司仪讲"我们的新郎一表人 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