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温降滤失剂

搜索文档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实现高质量就业
人民日报· 2025-08-10 07:56
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百川通过实践成果(2项行业标准、1件专利初稿、1篇核心期刊论文)替代传统论文完成学位申请 [1] - 答辩委员会企业专家占比过半,考核重点包括创新性、应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1] - 2022年起国家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布局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家创新研究院,首批2100多名硕士生中有67人以实践成果毕业 [1] 校企协作培养机制 - 学生进入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参与实战,接触从实验室试验到万吨级油田生产应用的完整转化链条 [1] - 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产业一线研究课题,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全程解决实际问题 [2] -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71%留在本领域企业就业,显示产教融合对人才留存的有效性 [3] 科研与产业需求结合 - 张百川课题聚焦环保型抗高温降滤失剂研发,需同时满足抗180℃高温、耐饱和盐、降本15%等五项技术指标 [2] - 专业实践导师由企业首席专家担任,研究方向直接针对"卡脖子"难题 [2] - 研发成果已通过中试达标,即将进入现场验证阶段,学生毕业后直接留任研究院 [2] 政策与行业推广计划 - 教育部将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 [3] - 计划2030年前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并向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分类培养体系 [3]
找准真需求 提升硬实力(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09 22:11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 -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百川以2项行业标准、1件专利初稿和1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实践成果替代传统论文完成学位申请 [1] - 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布局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1] - 首批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生中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张百川为其中之一 [1] 校企协作培养模式 - 张百川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完成实践,该院提供从克级实验室到万吨级油田生产的完整技术转化链条 [1] - 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学生全程解决实际生产需求 [2] -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71%留在本领域企业就业,张百川毕业后成为研究院正式员工 [2] 产教融合未来规划 - 教育部将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 [3] - 计划2030年前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 [3] - 改革将向全部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构建分类培养体系 [3] 技术研发突破 - 张百川研发的环保型抗高温降滤失剂需同时满足抗180℃高温、降本15%等五项技术指标 [2] - 该产品已完成中试达标,即将进入油田现场验证阶段 [2] - 研究院配备首席专家+资深博士组成的导师团队,聚焦解决"卡脖子"难题 [2]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实现高质量就业 找准真需求 提升硬实力(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09 21:44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 2022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布局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1] - 首批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生于2024年7月毕业 其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1] - 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解决行业技术难题 [2] 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创新 -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构建从克级实验室试验到百升厂家中试再到万吨级油田生产现场应用的完整转化链条 [1] - 专业实践导师由企业首席专家担任 并配备具有10年研发经验的博士副导师全程护航 [2] - 实践成果考核由企业专家占比过半的答辩委员会执行 重点评估成果应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1] 人才培养与就业成效 -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实现高质量就业 其中71%留在本领域企业就业 [3] - 研发成果包括环保型抗高温降滤失剂 攻克抗180摄氏度高温、耐饱和盐、降本15%等五重技术关卡 [2] - 学生通过2年企业科研积累10万余字工作手账 记录实验参数和失败教训 [2] 行业推广与标准化建设 - 教育部将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并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 [3] - 计划到2030年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 [3] - 培养模式将向全部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 构建分类培养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