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充桩

搜索文档
增程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是进步还是偏离初心?
经济观察报· 2025-08-17 05:13
增程技术发展趋势 - 增程动力从"落后技术"转变为市场主流技术,凭借续航长、补能快等优势获得车企青睐 [2] - 增程技术路径从"小电池+大增程器"向"大电池+小增程器"演进,电池容量显著提升 [2] - 智己汽车发布"恒星"超级增程技术,搭载66kWh电池,CLTC纯电续航超450km,超过特斯拉Model3后驱版 [2] - 别克发布"真龙"增程系统,40 2kWh电池包带来302km纯电续航,显示传统合资车企加入长续航增程竞争 [2] 增程车型电池容量变化 - 2021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36 17kWh,2023年提升至43 77kWh,增长20 54% [3][4] - 2025年主流增程车型平均电池容量达45 47kWh,较2023年增长19 68% [5] - 2021年增程车型平均纯电续航140km,2023年续航超150km、200km、250km的车型占比分别达92%、48%、20% [6] - 近期上市增程车型电池容量显著提升,如尊界S800采用65kWh电池包,极氪9X纯电续航达380km [6] 推动大电池增程的因素 - 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从2013年2000元/kWh降至300元/kWh左右,降幅超80% [8] -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普及,2025年6月公共充电设施达409 6万个,县域覆盖率97 08% [8] - 家用慢充桩功率从2019年2 8kW提升至2024年5 5kW,年均增速14%,支持长续航增程车当纯电车使用 [8] - 用户需求推动,纯电续航从50km提升至150km,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8] - 车企竞争加剧,后入局者通过加大电池包提升纯电续航以吸引消费者 [9] - "双积分"政策促使车企通过大电池包降低综合油耗 [10] 大电池增程的利弊 - 购车成本上升,LFP电池每度电成本增加600元,NCM811电池增加900元 [11] - 车重增加导致能耗上升,每增加100公斤,纯电模式电耗增5%-8%,馈电模式增8%-10% [11] - 快充设施不足,2024年底公共快充桩平均功率仅106 9kW,难以满足大容量电池需求 [11] - 快充伤害电池寿命,大电池导致轮胎磨损加剧,磨损率比四驱车高1 7倍 [12] 增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对"小电池+大增程器"和"大电池+小增程器"两种方案优劣存在争议 [13] - 部分观点认为增程是过渡技术,纯电车将成为未来主流 [13] - 另一观点认为增程已具备成为单独类别条件,未来体量将更庞大 [13] - 车企态度分化,长城和蔚来拒绝增程,其他中国车企普遍布局 [14] - 专家认为大电池是当前合理选择,但未来可能因技术演进和国际化竞争转向小电池方案 [14]
超充桩也有“鬼城”:规划算法与真实需求的断裂
36氪· 2025-08-15 10:38
核心观点 - 超充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错配 导致利用率低下和运营亏损 需重构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补能生态 [1][3][18] 超充桩利用率现状 - 全国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仅7.8% 大量充电桩处于闲置状态 [3] - 重庆某示范站单桩日充电量不足50度 远低于运营成本要求 [1] - 深圳存在雇佣"充电黄牛"刷单制造虚假繁忙数据的现象 [3] 算法规划与现实的脱节 - 选址算法依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密度(40%) 主干道车流量(30%) 商业体人流量(30%)权重 [4] - 深圳龙华商圈案例显示日均10万客流中自驾新能源车占比不足3% 因75%顾客为地铁通勤族 [4] - 居民区用户对超充需求低 因家用充电桩谷电价格仅每度几毛钱 比超充便宜一半以上 [6][8] 车桩技术匹配问题 - 支持800V高压快充车型占比不足15% 但超充桩建设比例已超30% [10] - 400V电压平台车型使用超充桩时功率仅60kW 与普通快充无异 [12] - 实测600kW超充桩实际功率仅298kW 电压不稳定导致充电时间翻倍 [17] 超充站经济性分析 - 单个超充站建设成本约300万元 需日均充电4000度才能十年回本 [14] - 实际运营中单站日均充电量仅521度 远低于盈亏平衡点 [14] - 超充比普通快充每度电贵0.8元 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意愿 [17] 设备维护与运营困境 - 低利用率导致维护投入不足 出现超充枪损坏无法使用的情况 [14][16] - 北京车主遭遇四个超充桩三个损坏 最终在普通充电桩排队40分钟 [16] - 部分超充站因长期亏损被关停 标注"设备维护 暂停运营" [18] 用户真实需求场景 - 高速服务区需要超充桩保证设备可用性 避免长途出行焦虑 [19] - 景点周边需要超充站提高充电效率 缩短排队时间 [19] - 交通枢纽(机场 火车站)适合布局超充桩满足短暂停留需求 [19][22] 优化方向与政策调整 - 上海采用"快充为主 慢充为辅"策略 超充桩占比控制在10%以内 [23] - 海南以"度电服务收益"为补贴核心 每度电给予0.1元激励金 [24] - 建议企业间加强数据共享和联合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 [25] 技术迭代与成本压力 - 超充技术更新迭代快 设备易落后 需持续投入研发 [14] - 供应商资金链承压 因运营商付不起设备款 [14] - 需平衡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