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梅菜

搜索文档
课堂搬到“媒体+” 一线 粤东三市学用农产品 “赢销”
南方农村报· 2025-09-06 16:01
培训背景与目标 - 广东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培训第二期于2025年9月5日在惠州举办 覆盖惠州、河源、汕尾三市参训 [4] - 培训旨在推进"百千万工程" 深化农产品"12221"营销体系 加强"粤字号"品牌队伍建设 培优扶强富民兴村农业品牌 [5][6][7] 农业现代化方法论 - "12221"市场体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共赢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经营方法论 源于广东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实践 [16][17] - 现代农业需从"汗滴禾下土"转向"数字+市场" 新农人需"一手握锄头、一手握流量" 争当全产业链运营商 [9][10][11][12][13][14][15] 区域农业品牌建设成果 - 惠州市打造惠州梅菜、镇隆荔枝、梁化蔬菜、柏塘山茶、龙门大米、龙门年桔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成为内地最重要农产品供港基地 [18][19] - 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需持续努力 本次培训聚集"12221"实践者、推动者、成功者 旨在提升学员驾驭市场、服务"三农"能力 [20][21][22] 媒体赋能农业价值重塑 - "媒体+"通过文化挖掘、资源链接、矩阵传播、议程设置等功能体系 融合政府、市场、社会力量 形成智库、传播、品牌力量 全产业链开展市场与品牌建设 [25][26][27][33][34] - 案例包括"父爱如兰""广东喊全球吃荔枝""四个共享吉粤省际合作""天下第一红化橘红"等 [27][28][29][30][31] 创意营销与数字基建 - 用创意将农田变为内容工厂 通过文化解码、流量引擎、数字基建、组织进化四大维度推动农产品市场营销 超越传统促销模式 [36][37][38][39][40][41][42][43][44] - "粤字号"农业品牌是广东省农产品品牌身份证 广东省南方名牌农产品推进中心提供手把手保姆式申报指导 [46][47][48] 智慧农业与AI应用 - AI处于技术突破期迈向价值兑现期 智慧农业通过农情农艺数据化 运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 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高效化 [53][54][61][62] - 智慧农业具有预测预警和优化资源配置两大功能 是高级农业生产形态 [63][64] 案例包括智慧种植、养殖及生产自动化控制 [55][56][57] 本土实践与三产融合 - 惠州梅菜、石金钱龟苓膏、紫金茶、广润红米等地域特色科技农产品现场亮相 [66][67] 河源和平猕猴桃通过品质管理与新技术提升客户服务 [68][69] - 三产融合中农业提供生态原料 加工赋予产品形态 旅游创造体验与消费场景 品牌共创反向推动三产深度融合 [83][84][85][86][87][88][89] 新媒体与乡村振兴 - 茂名市金塘村党支部书记罗水渠直播96场 带动销售罗非鱼、荔枝、龙眼等近200万元 [75][78][79][80] 通过村支书人设与罗非鱼结合增强记忆点 [77] - 新农人需打造个人IP 通过矩阵式传播推动农产品出圈 [95][96][97] 短视频创作需聚焦特色美食、自然探索、乡村人文等选题 采用戏剧改编、多语言呈现、年轻化语系等方法 [100][101][102] 培训参与规模 - 培训参与人员包括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三市各县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农产品电商从业者 农业双创人员 "粤字号"品牌相关主体等150余人 [103][104][105]
南农晨读 | 来,吃瓜
南方农村报· 2025-06-21 12:31
台风防御 - 广东水利成功防御台风"蝴蝶" 实现零伤亡、零垮坝目标 [3][7] - 台风叠加季风云系导致多地严重洪涝 绥江上游怀集段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4][5] - 通过加密监测预警、科学调度水工程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 [6][7] 农产品出口 - 广东荔枝"妃子笑"首批11吨出口泰国曼谷 [10][17][18] - 由中荔集团与春丰天集合作完成运输 6月9日从深圳蛇口港启航 18日抵达 [18][19] 冬瓜产业 - 第五届全国冬瓜产业大会推动品种多元化发展 [20][21] - 大冬瓜仍占主流 小冬瓜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表现突出 [22] - 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升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3][24] 荔枝产业 - 惠来县17.36万亩晚熟荔枝进入成熟期 350万棵荔枝树开始陆续上市 [43][46][47] 梅菜产业升级 - 惠州举办"文化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培训会 推动梅菜全产业链升级 [33][34][35] - 培训会由惠城区政府主办 300余名相关从业人员参加 [36][37][42] 乡村振兴 - 广州海珠小洲村艺术文化衰退引发关注 艺术家及商铺大量流失 [25][29][30] - 该村曾为艺术文化名片 现状引发社会各界对复兴可能性的讨论 [31]
文化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千年“惠州梅菜”迈向全产业链升级
南方农村报· 2025-06-20 15:36
惠州梅菜产业升级 - 惠州梅菜是岭南三大名菜之一,具有2000多年历史,曾作为宫廷食品被称为"惠州贡菜"[16][17] - 惠州梅菜是惠州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视为惠城农业农村的"金字招牌"[23] - 产业正从传统农业向全产业链现代化转型,计划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全产业链开发[34][36] 文化科技赋能措施 - 举办"文化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专题培训会,300余人参加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代表[7][8][11] - 培训会系统阐述惠州梅菜全链技术集成与开发思路,为产业升级提供新方向[20][21] - 启动产、制、贮、销、拓、延等全链技术集成,把握预制菜万亿赛道和"古早味"消费风口[38][39]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 通过举办梅菜文化节等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全方位开发"土特产"[24] - 企业正致力于梅菜多元化膳食研发,引领新时尚消费和产业链延伸[31][32] - 政府计划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助力梅菜走向全国及全球市场[36][37] 产业文化价值 - 梅菜承载深厚文化底蕴,是客家人奋斗史的见证[29][30] - 产业具有"咸香文明"特质,历史上传播至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