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聊一聊我对张雪峰的若干感想
虎嗅APP· 2025-09-25 13:39
核心观点 - 张雪峰通过提供情绪价值而非专业价值获得影响力 其言论主要迎合大众情绪而非提供独特信息 商业模式依赖情绪驱动而非实际信息差 [5][10][11] 张雪峰的运营模式 - 账号矩阵运营 大号被禁但小号仍持续直播和发布视频 公司运营未受显著影响 [5] - 通过免费内容积累流量 部分用户转化为付费客户 付费服务规模达年服务上万家长 [10] 情绪价值的具体体现 - "新闻学专业没前途"言论迎合大众对媒体行业负面情绪 如标题党或专业度不足等问题 引发广泛传播 [6][7] - "高三努力换一生回报"言论契合家长对高考改变命运的期待 声嘶力竭的演讲风格增强感染力 [8] - 志愿填报服务满足家长通过信息差规避内卷的需求 同时满足家长控制欲 但实际缺乏独家信息 [9][10] 信息差的局限性 - 土木工程(2015年)和计算机(2021年)专业建议已成为公开黑历史 显示其观点随潮流变化而非前瞻性 [10] - 影响力导致任何信息快速公开化 付费服务规模使信息无法保持独家 无法形成持续信息差 [10] 行业现象分析 - 社交媒体时代专业价值与情绪价值混淆 用户表面购买专业服务实际获取情绪满足 [11] - KOL面临两难:顺应潮流可获流量但无法提供真知灼见 整体粉丝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10][11]
聊一聊我对张雪峰的若干感想
虎嗅· 2025-09-25 06:46
张雪峰在各个互联网平台的账号均被禁止关注了。按照其工作人员的说法,"正在反省"——这个说法很 暧昧,信息量可大可小。不过,出事的只是张雪峰的大号,其各种小号仍然在直播、发视频,公司运营 似乎也仍然在持续。所以可能还存在转圜的空间,或许"反省"一阵子又回来了,而不会像某些其他顶流 一样永久消失。当然,这都是目前的猜测。 我不太清楚张雪峰会"反省"多久,但是对他这个人,还是有一点研究的。我认为他成名的奥秘就在于: 充当了数千万家长乃至广大网友的"嘴替"。更具体地说,他其实是打着"专业价值"的旗号,为网友提供 情绪价值。让网友在精神上舒服了、"爽到了",其中一部分人就会爱屋及乌,花大钱去采购他提供 的"专业服务"。 对于张雪峰的言论,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条。第一是他宣称"新闻学专业没前途",缺乏技术含量、没有 就业前景,不值得填报。第二是他声嘶力竭地劝高三学生"抓住最后三个月时间努力","用三个月的努 力换一生的回报"。这两个片段都非常具备传播价值,被切片传播了无数次。不过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 现,它们几乎不包含任何专业信息,仅有情绪价值: 早在十几年前,新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不太好了。一边是新媒体的崛起,另一边是传统 ...
高考选报什么专业 调查显示工学经济学理学最受青睐
中国青年报· 2025-07-10 00:33
高考专业选择趋势 - 工学(26.9%)、经济学(14.8%)、理学(14.7%)是2025年高考填报最热门的三大专业大类 [1][3] - 法学(14.6%)紧随其后 教育学(6.7%)、文学(6.6%)、管理学(6.6%)等专业选择率显著低于前三类 [3] - 医学专业选择率为4.7% 农学(1.4%)和艺术学(0.6%)等专业选择率最低 [3] 职业规划与志愿填报 - 32.6%受访考生家庭在填报志愿时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 并完全按规划选择专业 [1][6] - 62.2%家庭参考学校招生官网/省考试院指南 58.0%听从父母/亲友建议 55.2%借鉴学长学姐经验 [5] - 付费咨询机构使用率达29.5% AI填报工具使用率为45.2% 显示技术辅助决策需求上升 [5] 专业选择影响因素 - 就业前景成为首要考量 部分家庭即使分数较高仍优先选择就业好的专业而非兴趣专业 [2] - 医疗行业案例显示 家长会引导子女选择影像技术等压力较小的医疗相关专业而非临床医学 [3] - 文科生专业选择受限 师范类(教育学)和法学成为热门替代选项 [4] 区域与群体差异 - 受访者中63.1%为女性 一线城市家庭占比最高(37.7%) 农村地区仅占0.5% [6] - 专科生群体存在明显职业规划 部分计划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 并细分专业方向如旅游英语 [6] - 历史数据显示 若重新选择 工学(30.9%)偏好度进一步提升 医学(11.3%)选择率翻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