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双利债券基金

搜索文档
面对突增基金经理,投资者该如何精准“解码”这波操作?
Morningstar晨星· 2025-04-16 11:57
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 截至2025年3月底中国开放式公募基金数量达10291只(主份额)其中25%由两位及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1] - 基金经理的决策直接影响基金业绩和持有人体验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更可能在中长期提供稳定回报 [1] 增聘基金经理的四大原因 以老带新 - 资深基金经理通过传授投资理念和操作经验培养新人如富国基金俞晓斌(17年债券投研经验)指导陈倩(10年信用债经验)形成团队人才梯队 [3][4] - 新基金经理协助部分投资操作减轻原经理工作负荷如富国稳健增强债券基金新增基金经理后纯债交易压力得到分担 [3][4] - 识别特征:原经理经验丰富且稳定新增经理资历较浅长期担任研究员等辅助角色 [7] 优势互补 - 基金经理在专长领域分工协作如建信纯债债券基金由黎颖芳(24年经验主攻利率管理)与彭紫云(11年经验专注信用债)合作5年实现1+1>2效果 [5][8] - 识别特征:双方经验丰富且能力圈互补历史合作记录良好 [8] 分担管理压力 - 基金经理因规模扩张或行政职务增加导致精力分散需增聘助手如工银双利债券基金欧阳凯(固收首席投资官)增聘徐博文和李昱分别负责债券执行与股票投资 [12][13] - 识别特征:原经理管理规模或行政职责显著增加新增经理擅长组合现有资产类别 [16] 应对人员变动风险 - 核心基金经理离职前增聘继任者以减少冲击如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基金丘栋荣离职前增聘刘晟和吴承根(内部培养的低估值策略基金经理)但规模仍缩水38%(91亿元) [17] - 识别特征:原经理短期内密集卸任新增经理风格相似 [17] 投资者应对策略 - 以老带新和优势互补类增聘通常不影响基金稳定性可继续观察 [19] - 分担压力或应对离职类需评估新经理能力与策略连贯性若偏离投资目标可考虑调仓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