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头孢类抗生素
icon
搜索文档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新标杆”
中国化工报· 2025-06-20 02:02
园区定位与发展目标 -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定位为西北地区首个"绿色化、循环化、高端化"专业园区,致力于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全国百强化工园区[1] - 园区锚定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目标成为甘肃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1] - 累计入驻企业超200家,实施项目24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1] 基础设施建设 - 投资2.9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并完成总体规划、总规环评、产业规划等高标准编制[2] - 建成"六纵十横"路网50余千米,配套铁路危化品货运站、给排水、通讯、消防站等设施全面投用[2] - 同步建设33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450吨/小时热源厂,满足企业落地需求[2] 产业规模与集群效应 - 建成区域面积超20平方千米,引进单独选址项目87个,形成高端医药、高效低毒农药、化工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3] - 东金硅业、智资医药等240余个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00亿元[3] - 莱安能源等80家规上企业入驻,年产值近400亿元[3] 智慧化与安全管理 - 智慧管控中心集成1140条重大危险源数据和247条高危工艺数据,实现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控和超标秒级预警[5] - 安全事故率下降40%,危化品运输线上预约全覆盖,废水废气监测覆盖率均达100%[5][6] - 建立"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两级监管体系和"督导检查—专家诊断—企业自查"三级工作体系[6]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入驻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联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示范项目[8] - 生产打破垄断和替代进口产品120种,技术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品208种[8] -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人均产值超100万元[8] 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 - 引进东方希望、宁波赛鼎等500强企业3家,康鹏科技、东瑞制药等上市公司8家[7] - 引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及以上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50余家[7] - 提供"保姆式"服务,推进240余个项目开工建设[7] 孵化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建成全国最大"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规划600栋标准化孵化专用厂房[9] - 联合30余所"985""211"院校攻克"卡脖子"难题,落地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等108个"高精尖"项目[9] - 制订《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9]
警惕!这种传染病进入高发季:传染性强、尚无疫苗,怎么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12:43
猩红热发病趋势 - 2025年3月广东省猩红热发病数1542例 较2月增长641例 1月发病数2328例 [3] - 中国40种法定传染病中猩红热在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最高 [3] - 2014至2019年中国猩红热发病率持续波动上升 2022年WHO通报多国疫情暴发 英国死亡病例达235例 [5][6] - 预计2024至2025年猩红热可能出现明显反弹 主要发病人群为3-15岁儿童 [6] 流行病学特征 - 猩红热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5] - 发病具有季节性 冬春高发但春夏季也可出现 学龄儿童聚集性传播影响显著 [6] - 发病率峰值集中在4至6月 传染率峰值为2至3月 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6] 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包括持续性高热(39℃)、咽峡炎、皮疹及舌苔变化 皮疹消退后伴随皮肤脱屑 [7] - 特征性表现为"草莓舌"(病程初期)和"杨梅舌"(病程2-3天后) [7] - 轻症易误诊为普通感冒 需注意咽部白点与扁桃体红肿的鉴别 [9][10] 防治现状 -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 因菌株血清型复杂且抗生素治疗有效 研发优先级较低 [10] - 治疗以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为主 需足疗程7-10天以防复发 [11] - 预防措施包括早期隔离、勤洗手、通风消毒等 儿童出现症状应避免带病上学 [10][11]
猩红热进入高发季节:传染性强、尚无疫苗,如何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10:35
猩红热流行病学趋势 - 广东省2025年3月猩红热发病数1542例 较2月增长641例 1月发病数为2328例[1] - 中国猩红热发病率在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最高 欧洲和亚洲发病率快速增长[1] - 2014-2019年中国猩红热发病率持续波动上升 多国报告病例激增现象 英国2022年死亡病例达235例[2] 发病特征与人群分布 - 3-15岁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 预计2024-2025年可能出现明显反弹[3] - 具有强传染率季节性模式 发病峰值集中在4-6月 传染率峰值为2-3月[3] - 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发热(可达39℃)、咽峡炎、皮疹与舌苔变化 特征性表现为"草莓舌"和"杨梅舌"[4] 诊断与鉴别挑战 - 轻症易误判为普通感冒 部分患儿仅表现发热咽痛 无典型皮疹或舌部变化[6] - 咽部出现米粒大小白泡可能为疱疹性咽峡炎 扁桃体红肿化脓可能为猩红热[7] - 典型皮疹特征为皮肤均匀分布弥漫红疹 摸有粗糙颗粒感似砂纸[7] 预防与治疗现状 - 目前无可用疫苗 因菌株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免疫 研发难度大[7] - 主要治疗药物为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及红霉素 目前耐药率较低[8] - 规范治疗需早期使用抗生素并足疗程7-10天 过早停药易复发[8] - 预防依赖早期识别隔离 加强个人卫生、通风及环境消毒措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