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猩红热防控
icon
搜索文档
猩红热进入高发季节:传染性强、尚无疫苗,如何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10:35
猩红热流行病学趋势 - 广东省2025年3月猩红热发病数1542例 较2月增长641例 1月发病数为2328例[1] - 中国猩红热发病率在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最高 欧洲和亚洲发病率快速增长[1] - 2014-2019年中国猩红热发病率持续波动上升 多国报告病例激增现象 英国2022年死亡病例达235例[2] 发病特征与人群分布 - 3-15岁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 预计2024-2025年可能出现明显反弹[3] - 具有强传染率季节性模式 发病峰值集中在4-6月 传染率峰值为2-3月[3] - 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发热(可达39℃)、咽峡炎、皮疹与舌苔变化 特征性表现为"草莓舌"和"杨梅舌"[4] 诊断与鉴别挑战 - 轻症易误判为普通感冒 部分患儿仅表现发热咽痛 无典型皮疹或舌部变化[6] - 咽部出现米粒大小白泡可能为疱疹性咽峡炎 扁桃体红肿化脓可能为猩红热[7] - 典型皮疹特征为皮肤均匀分布弥漫红疹 摸有粗糙颗粒感似砂纸[7] 预防与治疗现状 - 目前无可用疫苗 因菌株血清型众多且无交叉免疫 研发难度大[7] - 主要治疗药物为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及红霉素 目前耐药率较低[8] - 规范治疗需早期使用抗生素并足疗程7-10天 过早停药易复发[8] - 预防依赖早期识别隔离 加强个人卫生、通风及环境消毒措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