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合一电极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产业:AEM新思路:槽可拆,膜可换,多合一电极不可缺
文章核心观点 - AEM电解水制氢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 但阴离子交换膜寿命问题成为主要障碍 提出将阴离子交换膜作为耗材定期更换的新思路 通过降低性能要求并大幅降低成本来推动技术落地 同时催化电极涂覆路线将转向CCS方式 电解槽设计需向模块化方向发展[1][2] 阴离子交换膜环节 - 当前阴离子交换膜企业主要聚焦提升离子传导率、耐碱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性能指标 降本投入相对不足[1] - 若实现膜耗材化 性能要求可适当放宽 但成本需从当前6000-10000元/平方米大幅降低至1000元/平方米[1] - 寿命目标需从当前3000-5000小时提升至10000小时以上 性能稳定在1.8V@1-1.2A/m水平[1] - 具备大化工量产能力的企业将在降本环节获得竞争优势[1] AEM电极环节 - 催化剂涂覆存在CCM(膜表面涂覆)和CCS(多孔传输层附着)两种技术路线[2] - 膜耗材化将导致CCM路线中催化剂随膜废弃造成浪费 而CCS路线可保留含催化剂的电极[2] - 未来催化剂涂覆技术将趋向CCS路线 选择该路线的企业更具发展潜力[2] AEM电解槽及系统端 - 阴离子交换膜作为耗材需定期更换 要求电解槽拆装便捷性大幅提升[2] - 模块化设计成为关键解决方案 需减少拆装零部件数量[2] - 多合一电极设计理念已获得行业实践 突破传统电解槽结构框架的企业将具备竞争优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