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

搜索文档
守好城市安全“生命线”
经济日报· 2025-08-30 23:20
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 - 合肥市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自2015年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综合运用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安全屏障[2] - 系统构建"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协同处置"全链条防控体系 实现监测预警后行业主管部门与权属责任单位高效协同处置[2] - 当前各类预警事件平均响应时间7分钟 联合处置时间由过去24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2] 监测设备覆盖与数据规模 - 累计布设前端感知设备约8.5万套 其中燃气6.9万套 桥梁1.1万套 供水0.25万套 其他各类0.25万套[3] - 覆盖137座桥梁和7316公里管线 包括燃气5005公里 供水1484公里 排水554公里 热力201公里 中水14公里 综合管廊58公里[3] - 监测中心平均每天处理数据超百亿条 采用"云网端芯"物联网数据闭环安全服务平台确保数据机密性和真实性[3] 预警处置成效 - 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发布各类预警1130起 包括燃气管网泄漏预警562起 供水管网泄漏预警167起 排水管网运行病害预警239起等[3] - 所有预警均已全部完成处置 风险排查效率提高约70% 事故发生率下降约60%[3] - 监测仪器灵敏度高 从报警到信息传至燃气企业所需时间估计不到1分钟[1] 技术应用与全国推广 - 系统通过红黄蓝三色线条标记地下管线 可直观显示管径 长度 年份等信息并进行风险评估[1] - 监测装置可实时检测桥梁超载 电力短路 燃气浓度异常等问题并自动发出警报[1] - 该模式已在全国70多个城市落地推广 未来将继续推动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