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服液类白芍保健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白芍类保健食品:银发经济催化需求渐增
头豹研究院· 2025-03-06 14:02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白芍类保健食品行业的详细总结: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核心观点 - 白芍类保健食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受益于银发经济和政策支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但面临原料价格上涨和竞争加剧的挑战 [1][32][35] 行业定义与分类 - 白芍类保健食品是以白芍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和促进健康的功能 [2] - 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区包括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2] - 行业按剂型分类包括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及其他 [3] - 胶囊剂型占比最高达51.55%,片剂和口服液分别占17.53%和12.37% [25] 行业特征 - 白芍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如《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9] - 行业监管严格,产品需经审批流程,确保质量与安全 [10] - 白芍药理作用广泛,核心药效成分白芍总苷具有解痉、解热、镇痛、镇静及抗惊厥等多重活性 [11] 发展历程 - 中国保健品行业自1996年起发展,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12] - 萌芽期(1996-2000):《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发布,白芍保健食品首次通过注册审批 [13] - 启动期(2001-2015):监管日益严格,2004年已获批注册的白芍类保健食品达9个 [14] - 高速发展期(2016-2024):注册与备案双通道开启,截至2024年9月,已获批注册的白芍类保健食品达194个 [1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料供应环节,白芍单价显著上涨,2024年6月和7月同比增长105.71%和100.00%,出口量同比下降29.34%和28.38% [21][22] - 中游:研产销环节,胶囊是主要剂型,功能主打抗疲劳和免疫力提升,72%产品聚焦增强免疫力,32%产品宣称改善黄褐斑 [25][26] - 下游:销售环节,渠道多元化,药店/医院占30.7%,大中型超市占26.6%,网购占20.9% [31] - 城镇居民对保健食品认知较浅,仅50%持积极态度,但75%以上购买过保健食品 [30] 行业规模 - 2019-2023年市场规模从4.34亿元增长至5.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87% [32] - 预计2024-2028年市场规模从5.67亿元增长至6.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61% [32] - 增长原因包括上游白芍单价上涨(从2021年11元/千克升至2023年40元/千克)和供给稳步增长(获批注册数量从2019年156件增至2023年184件) [33][34] -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2022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19.86%)和白芍药理作用丰富 [35][36]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2024年5月生效,允许传统中药材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单方使用 [39] - 《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2023年12月发布,鼓励功能创新 [39] - 《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实施细则(试行)》2023年8月发布,规范新功能评价 [39] -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年发布,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 [39] -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3月生效,规范广告审查 [40] 竞争格局 - 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显著品牌效应和市场集中度 [41] - 第一梯队公司包括仙乐健康和同仁堂,第二梯队包括东阿阿胶和汤臣倍健,第三梯队包括振东制药和葵花药业 [41] - 仙乐健康白芍保健食品注册数量6项,同仁堂5项 [42] - 研发投入并非首要竞争标准,品牌积淀和市场渠道更为关键 [43] - 未来竞争将加剧,政策利好和高毛利企业可能更重视该业务 [44][45] 上市公司分析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营收137.2亿元,同比增长25.9%,毛利率46.3% [46][48] - 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营收25.0亿元,同比增长40.0%,毛利率30.1% [46][48] -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36.0%,毛利率71.8% [46] - 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营收77.8亿元,同比增长26.3%,毛利率69.7% [46] - 其他公司包括上海医药集团、葵花药业、振东制药、康缘药业和健民药业,营收和毛利率差异较大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