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卷式全柔性太阳翼卫星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的科创答卷: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
北京商报· 2025-09-29 15:41
2024年北京AI相关企业超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2024年每万人口高价值 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9.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稳居全国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153.3亿元、 持续领跑全国……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专场。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 信息化局、市教委、市人才局、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联合亮出"十四五"时期北京科创发展成绩单——一组 组硬核数据和一项项突破性成果,清晰勾勒出"十四五"时期北京科创发展的全景图。 突破核心领域锻造科创硬实力 核心领域技术攻坚与产业跃迁是北京科创答卷的亮点,人工智能领域尤为突出,北京已成为名副其实 的"人工智能第一城"。 张继红向北京商报等媒体介绍称,北京正持续建设4家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力求构建多元技术 路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推动AI向物理世界延伸;北京通 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深势科技打造全球首个覆 盖科研全流程的AI科研平台"玻尔 ...
“十四五”收官,北京交出高质量“科创答卷”
北京商报· 2025-09-29 09:56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专场。会上,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要负 责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委、市人才局、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联合亮出"十四五"时期北京科创发展成绩单——一组组硬核数据和一项项 突破性成果,清晰勾勒出"十四五"时期北京科创发展的全景图。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在发布会上明确,"十四五"期间北京凭借"五个全球前列"与"五个创新领先"已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创高 地:科研实力方面,连续八年蝉联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高被引科学家达431人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创新城市首 位,R&D经费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在6%左右,基础研究经费比重约16%,比肩创新领先国家水平;创新产出方面,2024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159.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稳居全国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153.3亿元、持续领跑全国,中关村示范区综合排名蝉联全国178个国家高新区首 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均位列全国城市第一。 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标志着北京已稳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
新京报· 2025-09-26 04:09
北京着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在轨运行;布局建 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45家;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平台,29个已进入科研状 态,成为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等前沿领域建设10家 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全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3个万亿级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 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人工智能 第一城"。形成涵盖算力、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全栈政策体系,豆包、智谱、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 全球第一梯队;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59款,数量持续领跑全国;2024年,北京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超过2400家,位列全国第一,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 商业航天领域,形成了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地面站及终端设备、卫星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全球首款液 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成功入轨,全球首颗卷式全柔性太阳翼卫星发射成功。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 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2万亿元,较20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