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

搜索文档
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42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04:01
中国灌溉工程遗产入选情况 - 中国新增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 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 四川彭州湔江堰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1] - 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42项 较此前新增4项[1] 新增遗产项目具体信息 -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位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 涵盖坝达 多依树和老虎嘴三大核心片区 灌溉面积5.61万亩[1] - 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历史达1700多年 是秦淮河上游重要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 灌溉面积7.7万亩[1] - 四川彭州湔江堰始建于西汉时期 采用卵石竹笼工艺筑堰分水 实现灌溉 泄洪 排沙协同运行[1]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由公议沟 三家店等五条古渠及周边泉井组成 公议沟建于辽代[1]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水利部网站· 2025-09-12 15:21
工程概况与历史价值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灌溉系统工程[1] - 工程由付家台灌渠 丁家滩灌渠 公议沟灌渠 三家店灌渠和城龙灌渠五条核心古渠及周边水利遗存组成 历史可追溯至公元250年三国时期[1] - 总灌溉面积曾达6.6万亩 至今仍灌溉着2000亩农田 跨越千年仍保持使用功能[1] 工程技术特色 - 付家台灌渠渠首设于永定河转弯迎水侧 利用径流流速大 泥沙含量少的特点减少渠道淤堵 渠道全长4公里穿越5处人工山洞总长66米[1] - 采用"无坝引水 堰控调沙"和"逆坡供水 顺坡排沙"技术 逆坡抬升渠底可减缓流速促进泥沙沉降 排空时可能自动清淤[2] - 城龙灌渠利用窄段河道提速引水 三家店灌渠设置双取水口应对水量变化 系统性设计有效缓解淤积问题[2] - 创新"淤灌造田"技术 在非农忙时节将多沙河水引入贫瘠河滩沉淀泥沙改良土壤[2] 农业经济贡献 - 付家台灌渠通过闸门调控引永定河水入村 保障灌溉需求 培育出付家台苹果 京白梨 金丝小枣等优质农产品[2] - 该水渠一直是村庄农业命脉 从过去种植水稻小麦改为现今种植富士苹果等经济作物 村民收入不断提高[2] - 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开启闸门引水灌溉 冬季排空渠水 春季由村干部带领村民清淤保障水渠畅通[2] 管理机制演变 - 清代起三家店灌渠成立北京最早农民水利协会"民生水利会" 其"水利为民"理念与现代水利管理高度契合[3] - 古渠被赋予新使命 三家店灌渠转为排水通道承担排涝功能 城龙灌渠作为"六水联通"工程核心水脉助力"百泉复涌"[3] 未来发展规划 - 水务部门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深化保护与创新结合 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推进遗产动态监测与科学管理[3] - 强化全域协同发展 把灌渠保护与永定河综合治理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 推动打造"水脉+文脉"融合示范带[3] -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借助国际化平台讲好中国水利故事[3]
北京再增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
北京晚报· 2025-09-11 08:49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报成功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入选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3] 古灌渠系统构成与历史规模 - 灌溉系统由5条古灌渠及周边古泉古井组成 总长度达40公里 历史上最大灌溉面积达6.6万亩 [1][3] - 支撑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粮食供给及煤炭运输 并成为皇家琉璃烧制的"水脉" [3] 各灌渠当前功能与灌溉数据 - 付家台灌渠历史灌溉面积达千余亩 目前仍用于周边村落农田灌溉 [3][4] - 公议沟灌渠至今仍灌溉龙泉务村农田354亩 渠道上游宽近2米深近2米 [5] - 丁家滩灌渠长约2.5公里 目前仍灌溉耕地和果园 [5] - 三家店灌渠已转变为城市排水渠道 城龙灌渠转变为生态补水通道 [6] 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特点 - 取水口设置在"迎水侧"以减小泥沙淤塞 增强工程稳定性 [7] - 采用逆坡设计使渠底依次升高 实现水流减缓与泥沙自然沉降 [7] - 通过"淤灌造田"技术将含沙河水引入河滩地 创造农田 [8] - 使用挡板调节水位 冬季排空渠水并进行清淤维护 [7] 现代应用与经济效益 - 2023年"23·7"极端强降雨期间 古灌渠防洪排涝设计经受住考验 [10] - 城龙灌渠成为"六水联通"工程核心 助力生态补水 [10] - 灌溉水源助力村民种植经济作物 富士苹果等果蔬带来较高经济收入 [4] 文旅融合与未来规划 - 门头沟将深化"灌溉遗产+"模式 串联京西古道潭柘寺等文旅资源 [10] - 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推进遗产动态监测与科学管理 [10] - 推动打造"水脉+文脉"的北京水文化融合示范带 [10] - 付家台中心小学将古渠融入教育实践 学生使用古代水车等工具进行灌溉 [9]
再添四处,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42项
央视网· 2025-09-10 06:00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更新 - 中国新增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包括云南元阳哈尼梯田 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 四川彭州湔江堰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 [1] 新增遗产项目详情 -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灌溉面积5.61万亩 始于唐代 采用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立体生态体系 [4] - 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灌溉面积7.7万亩 始建于公元239年 距今1700多年历史 是秦淮河上游重要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 [4] - 四川彭州湔江堰灌溉面积16.2万亩 始建于西汉景帝末年 是平梁分水灌溉体系代表 [4]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由公议沟等五条古渠及泉井组成 公议沟建于辽代 依托永定河弯道地形取水并实现避洪防淤 [4] 中国灌溉工程遗产总体情况 - 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42项 [7][8] - 全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200项 该名录自2014年设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