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享课程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外高校集聚 海南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7:3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外高校集聚 海南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 中新网海南陵水9月26日电 题:中外高校集聚 海南打造国际教育创新岛 中新网记者 张茜翼 贾靖峰 站在讲台上,来自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的斐然(Fiorenzo)用英语生动讲授《音乐技术与作曲》;讲台下, 同学们与"洋老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9月25日,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的教师斐然为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学生授课。 中新网记者 张 茜翼 摄 9月25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简称"黎安试验区"),现场体验了这里中 外合作办学的一堂课。如今,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有20余名教师常驻园区,为中央民族大学海南国际学院 的学生授课。 "园区构建了以'五互一共'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即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 分互认、管理共商。"黎安试验区管理局副局长邹文涛说,学生可通过统一平台跨校选课,所修学分直 接纳入学业成绩,实现"一平台选课、学分互认、课程共享"。 目前,黎安试验区已有26所中外高校入驻,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休闲体育、旅游管理等20多个专业, 并统筹各高校开放287门共享课程,涵盖文、理、工、体、艺等多个领域。 "相对 ...
一座岛上的国际教育创新
人民日报· 2025-07-14 22:52
教育开放与创新 -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13个重点园区之一,占地面积12.72平方公里,师生规模达5000人(含留学生700余人),已吸引26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入驻,获批9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1] - 试验区创新"五互一共"国际教育体系,统筹开放207门共享课程,覆盖100%入驻高校,选课学生达3733人次[1][6][7] - 试验区首创"中外合作办学部省联批"审批新模式,2023年迎来中国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开学,2025年目标师生规模突破1万人[2][3] 教育模式与资源共享 - 试验区采用"大共享+小学院"特色教育模式,共享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专享特色专项教学科研设施,实现跨国、跨校、跨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合作[6] - 试验区实行"双学位"制,学生无需远赴海外,在国内完成学业后可同步获得中方高校与外方合作高校的学位证书[7] - 试验区推动建设共享教学、共享科研、共享学术3个共享平台,为入驻高校学生提供多学科、多文化、跨校学习体验[7] 产教融合与科研成果 - 试验区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核心路径,打造黎安数字实验室创新共同体,计划投资约2亿元,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深度融合[8] - 数字实验室已汇聚9支科研团队、约70名科研人员,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头部企业,2024年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重点研发项目10项,获科研经费1140万元[9] -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与德企魏德米勒、通快、采埃孚及国内三大运营商达成合作,65名大二学生于2024年12月首次参与企业实习[9] 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 - 试验区联手华为等企业共建"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提供"人才培养—职业认证—服务实训"闭环服务,计划年内完成"海南省数字技能培训学校"办学许可和"职业技能鉴定评价机构"资质申报[9] - 试验区通过"五互一共"机制(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培养国际化人才,典型案例包括跨学科团队完成的《体育与城市》著作[6]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探索形成“五互一共”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海南日报· 2025-07-07 01:16
教育创新模式 -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探索形成"五互一共"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中外互鉴、学科互融、文理互通、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管理共商 [2] - 该模式有效破解传统高校间资源割裂难题,推动多校协同育人,为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提供支撑 [2] - 案例入选第20批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2] 合作办学与资源共享 - 试验区采用"大共享+小学院"运行机制,推动中外高校集群化融合式发展 [3] - 2025年春季学期入驻国内外知名高校26所,在园师生规模5000人(含留学生700余人),累计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9个 [3] - 共享设施包括图书馆、报告厅、公共教学楼等,降低办学成本并促进跨国跨校交流 [4] 课程与学分共享 - 试验区统筹开放207门共享课程,累计达303.5学分、4401学时,选课学生达3733人次 [6] - 课程涵盖人工智能、人文艺术与理工、全球领导力等多个学科领域 [6] - 学生可实现"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外方合作高校共享优势国际课程 [6] 学科体系与产业融合 - 试验区构建"1+3+N"学科专业体系,紧扣国家战略和海南四大主导产业 [7] - 联合多校多企打造"黎安数字实验室""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等创新共同体,推动"教科产城"深度融合 [7] - 探索境外高校独立办学路径,引入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过渡性办学 [7] 未来发展 - 试验区将以2025年入驻高校秋季开学为关键节点,提速国际教育创新高质量发展 [7] - 未来计划深化教育开放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国际化教育生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