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聚变公司在沪成立 核聚变产业或迎来加速发展期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04:55
公司成立与资本运作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7月22日在上海成立,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定位为核聚变领域专项职能机构,旨在推动产业创新和能源结构变革 [1] - 公司与上海交大、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签署创新联合体协议,并与中核集团、昆仑资本等股东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共获115亿元投资,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1.0019元/注册资本)[1] - 股权结构显示:中核集团持股50.35%、中国核电持股6.65%、昆仑资本出资30亿元持股20%、上海未来聚变与国绿基金合计持股15%、浙能电力与四川重科聚变分别持股5%和3% [1] 技术背景与全球趋势 - 核聚变模拟太阳反应,使用氘氚燃料,海洋氘储量达40万亿吨,能量潜力近乎无限且无放射性污染或温室气体排放 [2] - 美国核电占电力供应18%,欧盟计划2040年90%电力来自脱碳能源(含核能),约30个发展中国家考虑启动核电计划 [2] - 中国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1000秒燃烧实验,标志工程实践重大突破 [2] 商业化布局与行业前景 - 中国聚变公司将聚焦总体设计、技术验证及数字化研发,同步建设技术研发与资本运作双平台 [3] - 上海将聚变能源列为重点方向,布局高温超导等技术攻关,公司落户有助于产业链协同 [3] - 谷歌、微软已签订聚变供电协议,行业累计融资超71亿美元(2024年),预计"十五五"迎资本开支加速周期 [3] - 世界银行预测2035年发展中国家电力投资需求从2800亿增至6300亿美元,聚变产业前景明朗 [3] 市场关联 - 中证绿色电力ETF(562550)近五日涨1.93%,市盈率17.39倍,份额增450万份至1.3亿份 [5]
大跨界!中国石油强化布局可控核聚变
中国电力报· 2025-07-03 03:17
中油资本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 - 公司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增资32.75亿元用于可控核聚变项目 [1] - 此前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已通过投资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29亿元持股20%正式入局核聚变领域 [1] 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核聚变研究已从追赶者跃升为核心力量 拥有EAST、BEST、CFEDR等多层次装置体系 [3] - EAST装置累计完成15万次实验 2025年实现亿度高约束模等离子体1066秒稳态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7] - BEST装置于2025年启动工程总装 采用人工智能与先进材料技术性能超越EAST [13] 中国核聚变技术发展路径 - 实施"三步走"战略:实验堆(EAST)→示范堆(CFEDR)→商业堆(2050年目标) [11] - 配套建设夸父大科学工程(CRAFT)2025年建成后将支撑聚变堆国产化技术体系 [11][12] - CFEDR定位从实验堆升级为示范堆 工程规模与参数指标超越ITER [11] 国际合作与话语权提升 - 中国承担ITER计划75%研发任务 EAST成为其重要实验验证平台 [9] - 中方联合体攻克ITER核心设备安装技术 2019年签署TAC-1安装合同 [9] - ITER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时间推迟至2034年 [10] 技术原理与工程挑战 - 磁约束托卡马克为主流技术路径 需满足"聚变三乘积"(温度×密度×约束时间)指标 [4] - 第一壁材料需承受极端热负荷与粒子轰击 后方设冷却管道导出热量 [15] - 温度测量依赖光谱分析、汤姆逊散射等间接方法 精度达亿摄氏度级 [14]
【电新】25年新增核准10台核电机组,可控核聚变领域近期频现突破——碳中和领域动态跟踪(一百五十七)(殷中枢/郝骞/宋黎超)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8 09:07
核电项目审批进展 - 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三门核电三期工程等5个核电项目,合计10台机组 [4] - 具体项目包括中核三门核电5/6号、中广核防城港核电5/6号、广东台山核电3/4号、国家电投海阳核电5/6号及华能霞浦核电1/2号,其中8台为华龙一号机组,2台为CAP1000机组 [5] - 2019-2025年累计核准核电项目28个共56台机组,连续4年每年新增核准10台及以上 [5] 核电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核能协会预测2030年前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居世界第一,2040年装机需达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 [5] - 核电设备投资规模将从2023年257亿元增至2028年875亿元,CAGR达26.91%,后续年投资规模稳定在800亿元以上 [6] - "十五五"期间核岛设备单年投资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常规岛设备单年投资达220亿元 [6]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 - 中科院合肥物质院EAST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运行,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电子与原子核温度均超1亿摄氏度 [7] - 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将产生真实能量 [7] - 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开展工程设计,目标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电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