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光感受器
icon
搜索文档
脑机接口发展进入加速期 人才建设能否跟上?
第一财经· 2025-09-23 15:22
随着脑机接口技术步入临床试验的"元年",行业发展进入加速期。但我国脑机接口领域起步较晚,人才 培养能否跟上引发关注。 高端科研人才短缺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 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 培养,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化产业学院等特色学院;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 合作,共同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增强高水平人才供给。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嘉漪13年前回国,在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尝试把 光电材料制成纳米线人工光感受器,来替代失明者凋亡的光感受器。目前该设备已经植入了四名患者, 患者光感恢复明确。 帮助盲人"看见"也是目前包括科技富豪马斯克的Neuralink在内的脑机接口公司聚焦的重要方向。张嘉漪 团队还在研发新一代的人工光感受器,并通过神经网络将视觉信息传递至大脑,帮助恢复患者的视觉功 能。 张嘉漪是2025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在她看来,脑机接口领域需要交叉学科背景,年轻人应该打开思路, 利用新工具,学习新知识,提前"武装"自己。 既 ...
“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张嘉漪:修复全盲患者视觉只是序章
经济观察网· 2025-09-22 09:48
13年研究历程,最令她动容的一个记忆是,为四位全盲患者植入人工光感受器后,患者能循着地面光带 独立行走。研究期间,大量病人家属也通过发邮件或者打电话咨询她研究进展。科学探索奖给予她的获 奖理由是"肯定她在视觉修复领域实现光感恢复和图案区分、推动临床试验方面做出的贡献,支持她利 用交叉手段在图像分辨能力修复方向进行探索"。 在媒体采访环节,张嘉漪说:"目前通过与临床医生合作,完成了四例临床试验,他们的光感恢复明 确,也能完成光带行走等真实世界的任务。当然,科技的进步需要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还有更多 困难和挑战需要解决。" 但新的工具也在提供新的帮助。例如,在推动AI应用于研究上,张嘉漪介绍,大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 神经网络,拥有接近1000亿个神经元。过去因为计算手段的限制,没有办法通过大脑神经元的活动重构 大脑的功能,特别是视觉功能。但在AI工具的辅助下,未来也许可以构建一些规模很大的模型,用它 来理解海量的神经元是如何编码复杂的图像。 "让患者重见光影只是序章。如何将光电信号精准嵌入视觉神经网络?AI又该如何赋能图像解析?这些 未解之谜,正是我们需要攀登的下一座高峰。" 9月20日,在第七届"科学探索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