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长旅号

搜索文档
流量焦虑,边城文旅“破圈”靠什么
经济日报· 2025-08-06 01:13
边境游市场崛起 - 珲春凭借"一眼望三国"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风情成为东北亚"网红城市",吸引大量游客打卡[1] - 边境游因"用脚步丈量中国"的旅行意义和避开传统景区拥挤的优势而走红,反向旅游群体成为重要客源[2] - 珲春常住人口23万,朝鲜族占比超1/3,防川村完整保留朝鲜族民俗风情,形成集餐饮、购物、歌舞表演于一体的商业街区[2][3] 跨境游发展策略 - 珲春作为吉林唯一对俄口岸,跨境游客稳步增长,俄罗斯游客占比显著提升[4] - 口岸通关时间从每周6天延长至7天,日工作时间从8小时增至10小时,暑期单日出入境峰值达6000人[5][6] - 形成"医疗+旅游"新业态,韩一灸艾灸堂年接待俄罗斯患者超1000人,最远辐射至莫斯科[6] - 珲春宇通国际旅行社年接待俄罗斯游客4万人,游客深度体验早市、夜市、美容等本地生活场景[6] 文旅基建升级 - 投资建设哇斯托克欢乐岛主题乐园,俄式风格园区运营首年接待游客51万人次,正建设中俄朝儿童文化交流平台[10] - 东北虎豹自然科普馆以科技感设计展示虎豹文化,暑期游学客流密集[10] - 丝绸之路渤海古镇文旅综合体融合唐式建筑与传统演艺,"五一"开放后成为热门目的地[11] 特色产业培育 - 珲春占据全国70%俄罗斯帝王蟹供应链,海鲜街店铺"五一"单日排队超200桌,常态化举办帝王蟹美食节[12] - 发展"珲字号"地标美食品牌,包括烧烤、冷面等,形成美食旅游线路[12] - 举办"友谊杯"中俄足球邀请赛等跨境文体活动,吸引17支球队400余名运动员参赛[13] 产业融合效应 - 板石镇孟岭村通过苹果种植发展农文旅融合,举办摄影展、采摘节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15] - 老姬食品公司为景区供应预制海鲜产品,带动200名当地居民就业[16] - 东北亚国际商品城面积4.5万平方米,销售超万款跨境商品,员工旺季月收入达6000-7000元[17] 新兴业态创新 - 早市摊主采用"直播+网店"模式销售东北特产,年轻摊主赵月形成"早市直播+抖音商城+实体店"立体渠道[18] - 那屿·摄影工作室发展朝鲜族服饰旅拍业务,服装储备超千套,年营业额40万元[18] - 当地主播通过短视频引流,推动降低物流成本以扩大东北特产全国销售[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