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电动垂直起降器)

搜索文档
小鹏汇天飞行器发生“接触事故”,为低空经济蒙上阴影
虎嗅· 2025-09-17 12:19
事故概述 - 9月16日长春航展预演后 小鹏汇天两架eVTOL因飞行间距不足发生接触 其中一架着陆时机身受损起火 现场人员安全[1] - 目击者称一架飞行器低空盘旋时偏离航线 与另一架降落中的飞行器剧烈碰撞 机体碎片散落且火势迅速蔓延 事故发生时有大风天气[7] 公司背景与产品 - 小鹏汇天成立于2020年 是小鹏汽车生态企业 前身为2013年创立的东莞汇天 员工超1400人且80%为研发人员[2] - 主要产品包括"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 高航速长航程飞行汽车和一体式飞行汽车 最接近量产的是2023年亮相的"陆地航母"[2] - "陆地航母"采用车载体与飞行器解耦设计 车载体为六轮800V高压碳化硅增程动力平台 飞行器可垂直起降且桨叶可折叠[3] 商业进展与目标 - 小鹏汇天已获近5000台预订订单 其中2024年11月珠海航展获得12家客户的2008台订单[3] - 目标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2024年10月智造基地开工 设计年产能1万台 采用流水线生产[3] - 公司过去一年完成2.5亿美元融资 2024年预计投入达30亿元[3] 适航认证进程 - 小鹏汇天计划2024年内完成飞行体(X3-F)型号合格证(TC)审定 该证是民用航空器适航三证(TC/PC/AC)中的首证[4] - 生产许可证(PC)申请已获中国民航局受理[4] - 包括小鹏汇天 华羽先翔 万丰奥威等多家eVTOL企业均计划2024年完成TC审定 2026年实现商业化[5] 事故潜在影响 - 民航业人士指出事故可能影响小鹏汇天2026年交付目标 因飞行间距不足属于较严重航空事故[5] - 事故引发公众对eVTOL安全性质疑 有受访者明确拒绝乘坐 尽管载客飞行仍较遥远[12] - 事件为低空经济产业蒙上阴影 但同时也提醒行业需更重视安全功能升级[12] 技术安全特性 - 小鹏汇天飞行器配备多维智能感知和避障功能 中控台有大尺寸触摸屏和单杆操纵系统 宣称用户5分钟可上手[9] - 智能飞控系统采用三余度异构冗余设计 通过硬件软件异构减少单一故障影响[11] - 自动驾驶模式支持一键起降和航线规划 但驾驶员可随时通过操纵杆优先接管[10] 行业安全标准 - 民航局规定飞行间隔标准:6000米以下天空每300米高度层间隔 6000米以上每600米间隔[5] - 航路宽度规定为40千米 确保飞行器前后左右均有20千米间隔[6] - 程序管制下两架飞机需保持10分钟以上时间间隔 实际依赖空中防撞系统(TCAS)避免碰撞[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