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 Equipment

搜索文档
投资者陈述-中国工业领域更新Investor Presentation-China Industrials Update
2025-09-09 02:40
这份文档是摩根士丹利关于中国工业板块的最新研究报告 以下是详细分析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研究覆盖中国工业板块 具体包括资本货物 自动化 机器人 通用机械 工程机械 重型卡车 锂电池设备 太阳能设备 工程建筑 测试设备与服务以及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子行业[1][6][67][117][133] * 报告明确提及多家上市公司 包括顶级推荐无锡先导Wuxi Lead和三一重工Sany 其次为杭可科技Hangke 汇川技术Inovance和极智嘉Geekplus[8] 其他提及公司包括宁德时代CATL[123] 以及埃斯顿Estun 新松机器人SIASUN 新时达Step 汇川技术Inovance 埃夫特Effort 广州数控GSK 凯尔达Kaierd等机器人厂商[112] 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周期与展望 * 对资本货物板块更为乐观 驱动因素包括产业升级与技术迭代 国内替换周期和海外机遇 锂电池设备和工程机械目前处于最佳甜点区 建议坚持投资自动化 机器人和通用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6] * 三大长期驱动因素包括1 AI技术向智能制造业与装备的扩散 2 先进装备本土化 3 出海全球化[6] * 工程机械 锂电池设备和自动化在经历3-4年的下行周期后 正反转进入上行周期 太阳能设备周期是覆盖领域中最弱的 原因在于严重的产能过剩 不成熟的下一代技术和需求疲软 对重型卡车和铁路设备持与大盘持平EW观点 对太阳能设备和基建工程建筑持低于大盘UW观点[7] * 反内卷政策对资本货物的影响有限[8] 基础设施与工程机械 * 7M2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FAI同比增长1.6% 低于1H25的2.8% 7月FAI进一步放缓至同比下降5.4% 6月为下降0.1%[33] * 房地产资本支出仍然疲弱 7月同比下降17% 7M25同比下降12%[35] * 基础设施资本支出受到天气干扰 7月公用事业投资保持高位同比增长12.7% 但公共设施和交通投资分别下降7.2%和4.3%[38] * 制造业资本支出的疲软主要受化工 电气机械和3C产品拖累 而汽车投资保持强劲[40] * 7月工程机械月平均利用率小幅下降至44%[42] * 国内非挖掘机机械增长将从2H25低基数开始加速 替换需求以及多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雅鲁藏布江水电和川藏铁路支持长期增长轨迹 电气化程度提高有助于提升平均售价ASP和毛利率GPM[51] * 海外市场应看到持续的需求复苏 中国OEM厂商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48] 重型卡车HDT * 1H25重型卡车销量同比增长7%至54万辆 主要由电动重型卡车e-HDT增长186%驱动 7M25销量加速至62.4万辆 同比增长11%[53][54] * 市场展望为2H25销量加速至高基数下的46万辆同比增长15% 全年销量达到约100万辆 预计2026年再增长5% 主要由国内替换需求驱动[53] * 2024年液化天然气LNG重型卡车渗透率升至30% 2023年为24% 7M25中国LNG重型卡车销量同比下降17%至10.6万辆 7月销量下降22%至1.4万辆 预计2026年渗透率将保持基本稳定[61][66] * 2024年新能源重型卡车渗透率和销量显著增长至13.7%和8.2万辆 7M25中国新能源重型卡车销量增长176%至9.6万辆 预计2026年渗透率将进一步增至28%[64][66] 通用设备与自动化 * 1H25自动化市场需求同比增长1% 超出预期 处于温和复苏阶段 市场竞争较去年缓和 多数市场利润率下行空间有限[68] * 对2026-27年复苏持积极态度 原因包括1 2020-21年投资上升周期售出的设备开始产生替换需求 2 AI应用创造新的投资需求 3 自动化企业持续受益于下游海外产能扩张并在全球获得市场份额 4 新能源不再被视为拖累[69] * 预计自动化市场需求在2H25将略有缓和 同比稳定 然后在2026年进入温和上升周期 制造业PMI和工业企业利润至今仍然疲弱[75] * 2Q25中国自动化市场同比温和下降2% 一季度为增长25% OEM和项目市场均转弱[90] 低压交流驱动LV AC drive市场同比增长3% 其中物流和暖通空调HVAC表现优异[94] 伺服系统市场同比增长10% 受到电池和机器人支持[96] 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销售在一季度增长3%后 二季度复苏至同比增长7%[102] 小型PLC市场同比增长7% 受到物流 包装和机床等支持[106] * 工业机器人 shipments在二季度同比增长20% 其中协作机器人Cobots表现优异 增长超过50%[113] 增长主要由汽车 电子和电池行业支持[109] 三大本土品牌在二季度占据23%的市场份额[110] 锂电池设备 * 预计2026-27年锂电池设备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26/27年同比增速分别为46% 24% 21% 驱动因素包括1 龙头企业产能扩张与利用率提高及市场份额集中 2 2025年开始首次主要替换周期 3 固态电池商业化和全球纯电动车BEV渗透率从2027年重新加速[119][125] * 预计全球锂电池设备需求在2026-27年将以约30%的年增长率增长[122] 宁德时代CATL的利用率在1H25改善至接近历史高位[123] 太阳能设备 * 太阳能设备在2026年将保持低谷 鉴于对全球太阳能安装量的预测2026-27年为个位数增长 在全球产能过剩的背景下 对2025-26年的太阳能设备需求保持悲观[126] * 反内卷举措可能反而抑制资本支出 在解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漫长谈判期间 价格复苏微不足道[127] * 中国在2025年抢装潮和下游需求饱和后 可能在2026-27年出现太阳能安装量不足[129] 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 * 预计采用率将在2025年继续提升 订单公告始于7月 预计2H25会有更多订单 随着订单逐渐增加 预计零部件企业和集成商都将在2H25受益于收入增长[135] * 集成商已指导新模型发布 包括优必选UBTECH的Walker S3于1H26发布 越疆科技Dobot的轮式人形机器人于9月25日发布 第三代仿生机器人于10月25日发布 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机器狗于2025年底发布 在集成商中 特斯拉的新更新对中国供应链最为重要[136] 其他重要内容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超过一半的子行业估值高于五年中值 特别是自动化 锂电池 太阳能设备和通用机械[15] * 各子行业净资产收益率ROE趋势不一 例如锂电池设备 自动化和工程机械的ROE增长 而太阳能设备和工程建筑的ROE受到侵蚀 但预计到2026年行业整体ROE将略有改善[17] 本土化趋势 * 报告详细列出了多个工业领域的中国市场总规模TAM 当前本土化率和2030年预测本土化率 例如自动化市场2023年规模1820亿人民币 2030年预计2600亿人民币 本土化率从2024年的40%提升至2030年的60-70% 工业机器人本土化率从45%提升至60-70% 锂电池设备本土化率已高达95% 2030年预计接近100%[115] * 供应链多元化将给TAM增长带来压力 预计中国将进一步支持本土制造业升级和更多本土化的高端制造设备与材料 预计未来国内TAM增长较低 但国内玩家在大多数行业的中国市场份额将很高[116] 风险与冲突披露 * 摩根士丹利可能与被覆盖公司存在业务关系 因此可能存在利益冲突[3]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摩根士丹利持有包括极智嘉Geekplus 埃斯顿Estun 华测检测CTI 宏发股份Hongfa 英维克Envicool 先导智能Wuxi Lead 申昊科技SHNHO 双环传动ZHSH等多家公司的1%或以上普通股[147] * 在过去12个月内 摩根士丹利为极智嘉Geekplus提供过承销服务并收取了投资银行服务报酬[148] * 未来3个月 摩根士丹利预计将寻求或获得来自极智嘉Geekplus 中国建筑CSCEC 三一重工Sany 汇川技术Inovance的投资银行服务报酬[149]
中国策略_反内卷_重燃利润再通胀希望-China Strategy_ Anti-involution_ Reigniting hopes for profit reflation
2025-08-19 05:4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多个行业,包括太阳能设备、电池、化学品、水泥、钢铁、汽车、电子商务、物流、医药等[1][2][4][24][25] - 公司: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如CATL、Midea、Gree、Haier Smart Home、Nongfu Spring、Wanhua Chemical等[57][58]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内卷”问题对中国企业盈利的影响** - 产能过剩、激烈竞争和通缩压力导致中国企业盈利受损,部分行业出现“无利润增长”[1] - 过去十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74%,与实际GDP增长(76%)接近,但落后于名义GDP增长(106%)和收入增长(115%)[1][16] - 太阳能、电池、化学品和水泥行业受内卷风险影响最大,占中国总盈利的9%和MSCI中国指数市值的8%[2][27] 2. **政策转向与“反内卷”措施** - 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反内卷”,随后在16个行业采取了50多项供给侧和竞争导向的行动[2][18][23] - 政策工具包括产能削减、行业整合、价格监管等,例如太阳能行业通过收购基金退出低效产能[32][34] - 与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相比,当前政策面临更多经济约束,缺乏需求侧刺激(如棚户区改造)[23][61] 3. **盈利改善潜力** - PPI每上升1%,市场盈利增长2%[3][36] - 若内卷行业净利率恢复至5年均值,2027年盈利可能增长53%,乐观情景下对市场盈利的累计提升达14%[3][37] - 行业集中度提升(如HHI指数上升)与盈利改善正相关[45][46] 4. **投资机会与受益行业** - 水泥、太阳能和化学品等行业当前估值低于理论正常化市值,政策利好尚未完全定价[4][53] - 筛选出20只高盛买入评级的股票,涉及10个行业,预计未来两年盈利复合增长17%[50][57] - “中国领军10股”(如腾讯、阿里巴巴、CATL等)在行业整合中可能受益最多[58][59] 其他重要内容 1. **数据与图表支持** - 工业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2季度的78.4%降至2025年2季度的74%[10][11] - 内卷行业净利率普遍低于历史区间(如太阳能设备为-4.4%,化学品为5.6%)[17][37] - 政府补贴和劳动力密集度可能延缓产能出清(如钢铁、太阳能行业)[48] 2. **政策执行挑战** - 需协调跨省份竞争、减少地方政府补贴、平衡国企与民企竞争环境[23] - 部分行业(如光伏)试点产能收购基金,若成功可能推广至其他行业[32][34] 3. **历史对比** - 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伴随需求刺激,当前政策更依赖行业自律和有限干预[19][61] - 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内卷行业(如太阳能、电池)降幅显著[22][42] 被忽略的细节 - 内卷行业与非内卷行业的市值构成差异:内卷行业以民企为主(如太阳能民企占比90%),非内卷行业国企比例更高[44] - 部分行业(如保险、电力)对政策敏感度较高,但盈利改善空间受补贴和劳动力因素限制[55][48] 数据引用 - 太阳能设备行业盈利占比-0.7%,净利率-4.4%(2024年)[37] - 化学品行业盈利占比0.7%,净利率5.6%(2024年)[37] - 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历史均值,政策干预后盈利弹性达9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