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op

搜索文档
过气K-Pop爱豆,扎堆中国当网红
虎嗅· 2025-08-29 11:40
行业趋势 - 内地MCN机构自2024年下半年起加速签约或合作韩国K-Pop艺人 将网红造星模式与K-Pop偶像体系融合 [1][7] - 韩国本土网红机构(如HiHan)集中向中国市场输出时尚领域网红 包括演员和模特 并开展品牌合作 [7] - 韩国网红经济产业链成熟 涵盖电商 广告营销 直播打赏等 并诞生跨越中韩市场的网红IP(如宋智雅) [10] 商业模式 - K-Pop艺人通过时尚博主 团播联动或直播带货等形式在中国变现 例如朴孝敏主营美瞳和酒类电商业务 [9] - 线下粉丝经济成为重要变现渠道 例如申智珉见面会门票定价580元至1280元 被粉丝视为良心价位 [9] - 网红经济市场规模自2016年起快速发展 中国市场规模超过千亿 头部MCN造星能力媲美传统娱乐公司 [10] 市场动态 - 中国网红经济产业链商业模式清晰 头部MCN(如无忧传媒)在韩国 日本等地设立分部 实现全球化变现 [10] - 韩国时尚品牌(如GRVRGROVE BADBLOOD)借助网红效应(如宋智雅)在中国火爆并开设线下门店 [11] - 限韩令限制K-Pop艺人公开演出和影视综录制 促使艺人转向网红赛道寻求曝光和变现 [15] 典型案例 - 前Cherry Bullet成员许智媛抖音账号粉丝达2.3万 实时报价为2万至3万元 [1] - 前PRISTIN成员郑银雨以模特身份活跃于杭州网拍界 [7] - 申智珉与重庆麦秀传媒合作团播 引发三代爱豆回忆杀 带动团体代表作再度走红 [8] 竞争格局 - MCN机构优先争抢二代 三代爱豆或参加过韩国101系选秀的艺人 因其在中国市场有较高知名度 [7] - K-Pop艺人凭借唱跳能力 外形管理及粉丝服务标准 在网红赛道具备竞争优势 [14] - 中国本土偶像经济 网红经济和团播经济覆盖广泛 K-Pop艺人面临激烈竞争 [19] 文化影响 - K-Pop艺人转型网红为品牌带来K-Pop文化赋能和全球化曝光 例如朴孝敏联动推动内地团播内容在海外社媒引发讨论 [15] - 韩风 INS风等时尚风格在中国流行 使韩国艺人在内地时尚领域频繁出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