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Music
icon
搜索文档
让东北老铁人人都能当周杰伦
虎嗅APP· 2025-08-25 13:34
AI音乐行业发展历程 - 1938年贝尔实验室成功建造第一台电子语音合成器Voder 标志着AI与音频首次结缘[7] - 1957年通过算法生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支计算机创作音乐作品《Illiac Suite》[7] - 2016年谷歌推出音乐生成项目Magenta 利用深度学习框架展示AI音乐生成能力[7] - 2024年Suno实现歌词 人声 伴奏等音乐内容一次性AI生成 被称为音乐界ChatGPT[9] 音潮公司核心战略 - 致力于实现音乐平权 让每个人都能用音乐记录生活 类比短视频平权塑造快手抖音的逻辑[10][35] - 通过自研音乐大模型技术 打造端到端生成能力 已建立国内最大音乐数据标注库[32][54] - 采用B端开放API接口与C端按首收费双轨模式 提供免费创作额度与IP收益分成机制[52][53] - 产品迭代周期为移动端三周一次 网页端双周一次 持续增加激发用户创作热情的功能[39][48]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2016年深度学习技术突破解决人声与伴奏分离行业痛点 分离效果异常干净[7][12] - Transformer架构大模型出现推动行业质变 千万级训练数据触发智力涌现现象[9][36] - 国内AI音乐研究人员屈指可数 资源有限导致领域封闭 仅少数高校培养相关人才[14] - 采用国产芯片降低训练推理成本 通过训推一体动态调度实现性价比优化[49] 市场竞争与差异化 - 与Suno形成差异化服务 聚焦MV配乐 YouTube版权音乐等垂直场景[60] - 面对Eleven Labs等国际竞争对手 采取API 创作工具 消费平台 IP衍生服务多维布局[61] - 产品设计融合游戏化社交元素 开发音果混合创作 音缘社交关系等独特功能[45] - 锁定学生群体作为核心用户 通过高频使用与新鲜事物接受度实现破圈传播[46] 团队构建与数据壁垒 - 核心团队包含音乐学院背景人才 算法团队可组成乐团 具备跨学科协同优势[40][62] - 与上海音乐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 由数十名学生参与构建音乐数据标注库[54] - 通过用户共创形成数据飞轮 用户花费时间越多则资产增值效应越显著[55] - 产品刚上线即获数十万注册量 通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渠道实现推广[68]
ZPedia|中国AI再出王炸!全球首个音乐推理大模型MurekaO1上线,硅谷彻底碎了?
Z Finance· 2025-03-26 09:14
中国AI音乐产业突破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AI产业实现"三连跳"技术突破,包括DeepSeek开源大模型、Manus智能体协作范式、Mureka音乐生成平台 [1] - Mureka为全球首个开放API及模型微调功能的AI音乐生成平台,支持开发者集成和普通用户无门槛创作 [1] - AI生成音乐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16.3%,Mureka瞄准全球540亿美元音乐产业市场 [1] - Mureka构建了覆盖创作、生产、商业化的完整生态链,领先于仅优化单曲生成的Suno [1] Mureka核心技术能力 - 发布Mureka V6和O1两款革命性音乐大模型,V6采用ICL技术提升声场表现,O1引入COT技术实现思维链创作 [3] - 支持10种语言的歌词与音乐生成,涵盖多种风格流派 [3] - 具备场景化BGM生产功能,输入描述性Prompt即可生成契合场景的音乐 [4] - 提供音轨分离下载功能,支持人声、伴奏等多轨输出 [5] - 行业领先的音色克隆技术,可精准模拟歌手音色 [6] - 具备跨语言改编功能,保留原曲旋律生成不同语言版本 [7] 产品性能表现 - 在古典、流行、摇滚、电子等多种音乐风格中表现优异,人声自然无AI痕迹 [8] - 高级模式支持精细创作控制,可进行风格模仿和自定义歌词 [9] - 在专业评测中,Mureka O1在乐器多样性、配器设计、音质清晰度等方面优于Suno V4 [11] - 客观测试显示Mureka O1唱词错误率9.12%,显著低于Suno V4的36.6% [13] - 乐段一致性达84.01%,内容可用价值评分8.029,均领先竞品 [13] 应用场景拓展 - 普通用户可通过语义联想实现"文字转旋律"的直觉创作 [14] - 职业音乐人可利用风格迁移引擎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1小时内批量生成高质量DEMO [16] - 音色还原技术可"复活"已故歌手音色,实现跨时空合唱 [16] - 企业可通过关键词生成多样化广告神曲,开发者可集成API实现实时BGM生成 [16]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采用MusiCoT技术实现"生成-批判-优化"思维链机制,专业音乐人认可度达73% [22] - 全民音色库技术实现98.7%频谱还原度,10秒语音样本即可克隆音色 [22] - BGM版权解决方案使场景化指令生成音乐100%规避版权争议 [22] - 基于CLAP架构实现无需人工标注的高效扩展,提升生成音乐可解释性 [23] 行业影响与全球化布局 - Mureka的API接口、模型协议、音色库正成为AI时代音乐产业新基建 [2] - 预测未来三年90%的TikTok神曲可能由AI生成,中国平台或主导音乐革命 [25] - 中国AI通过"开放创新+垂直应用"模式推动技术民主化进程 [25] - 中国公司以实际成果证明技术无国界,重新定义全球创新版图 [26]
Z Potentials|郭靖,千万美金ARR的AI音乐破局者,ACE Studio如何让15位格莱美得主抛弃$500时薪歌手?
Z Potentials· 2025-02-26 03:12
从乐队主唱到AI音乐创业者 - 创始人郭靖(Joe)大学时期组建乐队并创作原创歌曲,但因音乐制作工具过于复杂导致作品无法发布[2] - 2015-2016年Gap Year期间自学编程、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硅谷Draper University接触Elon Musk等投资者[3] - 2017年首次创业做Chatbot项目失败后,意识到音乐创作困难源于工具而非人,2019年创立ACE Studio[4] - 公司核心理念是"去工具化",认为技术应服务于人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6][15] 产品演进与商业模式 - 最初推出ACE虚拟歌姬APP,2022年底因监管下架后转型为专业生产力工具ACE Studio[4] - 产品核心功能是"Text to Singing Voice",解决专业音乐人获取歌声的行业痛点[2][18] - 定价策略采用199-264美元年卡模式,经A/B测试验证符合用户消费习惯[26] - 收入从2023年10月的5万美元/月增长至2024年2月的80万美元/月[5][21] 技术架构与产品差异化 - 自主研发5B参数可控模型,支持多语言(英/西/日/中文)和多种音乐类型[19][27] - 与Suno的差异化在于更专注专业创作者(ToP),提供完整音乐创作平台而非单纯生成[28] - 技术栈结合歌声合成与Text-to-music功能,采用ControlNet控制音轨生成[27] - 计划构建类似Canva的模板生态,形成网络效应和社区壁垒[32] 出海战略与增长方法论 - 2024年1月通过NAMM音乐展接触15位格莱美得主,打开海外专业市场[21] - 加入HF0孵化器后系统化KOL触达SOP,将回复率提升至10%[23] - 出海成功关键在于"先搞了再说"的极致执行力,包括快速申请HF0和参展[24] - 海外市场TAM远超国内,Spotify 2000万用户vs网易云60万[21] 行业洞察与未来规划 - 对标Capcut在视频行业的成功,认为音乐创作工具可将用户规模扩大10-100倍[25] - 长期愿景是"Reinvent how people create music",通过Human-in-the-Loop方式降低创作门槛[30] - 计划构建平台化产品,支持第三方模型插件集成,类似Comfy UI/Krea[31] - 期待LLMs在音乐理解和乐理方面的突破,将强化模型Fine-tuning能力[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