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仪器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几个亿的项目烂尾,斯坦福博士败走云南,大量股票被昆明法院冻结,公司:当地没完成拆迁;当地政府:项目管理混乱
36氪· 2025-09-24 02:07
公司股权冻结情况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持有公司股份5631.12万股(占总股本12.55%),其中4635.07万股被冻结(占其持股82.31%),1704.01万股被轮候冻结(占其持股30.26%)[3] - 睿洋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08亿股(占总股本24.14%),若冻结股份全部被处置,持股将降至6195.21万股(占总股本13.81%)[7] - 股份冻结源于睿洋科技为云南通海县PPP项目提供担保,项目终止后因连带责任被国开行云南分行提起诉讼[7] 云南投资项目背景 - 通海睿联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杨广智慧农业小镇PPP项目,采用DBFOT模式运作,总投资8.9亿元(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8] - 同期签订通海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规划建设用地1015亩,总投资38亿元,规划六大功能区[9] - 冷链物流园部分冷库于2020年5月试运营,但最终PPP项目被终止[9] 项目终止原因争议 - 企业方指责地方政府未完成建筑物拆迁及冷库拆除工作,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建设[10] - 通海县政府称项目烂尾因市场预期不足致投资信心下滑,且企业管理混乱(期间更换项目负责人6人次)[10] 公司基本情况 - 聚光科技为高端仪器装备平台型企业,业务涵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及生命科学领域[4] - 创始人王健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一致行动人姚纳新获斯坦福大学MBA学位并曾任阿里巴巴美国公司负责人[4]
政企双方互相指责!投资几个亿的项目烂尾,斯坦福博士败走云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22:26
公司股权冻结情况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持有聚光科技5631.12万股(占总股本12.55%),其中4635.07万股被冻结(占其持股82.31%),另有1704.01万股被轮候冻结(占其持股30.26%)[3] - 若司法冻结股份被强制处置,睿洋科技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从24.14%降至13.81%,公司面临控制权变更风险[3][7] - 最新996.05万股被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轮候冻结[6] 云南项目投资背景 - 睿洋科技为子公司通海睿联的杨广智慧农业小镇PPP项目提供担保,该项目因终止建设引发债务纠纷[7] - 项目采用DBFOT模式运作,规划总投资8.9亿元,建设期2年及运营期18年,涵盖农业服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及市政道路工程[9] - 睿洋科技与通海县曾签订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投资协议,规划建设用地1015亩,预计总投资38亿元,包含六大功能区[10] 项目终止原因争议 - 政府方指责睿洋科技因冷链物流园市场预期不足导致投资信心减弱,且项目管理混乱、期间更换项目负责人6人次[11] - 企业方称政府未完成建筑物拆迁及冷库拆除承诺,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建设[11] - 冷链物流园部分冷库曾于2020年5月试运营,但PPP项目最终终止,相关招商电话已成为空号[10] 公司基本情况 - 聚光科技为高端仪器装备制造商,业务覆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等领域,2011年上市,当前市值81.89亿元[4] - 创始人王健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一致行动人姚纳新曾任阿里巴巴美国公司负责人[4]
投资几个亿的项目烂尾,斯坦福博士败走云南,大量股票被昆明法院冻结!公司:当地没完成拆迁;当地政府:项目管理混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6:23
公司股权冻结事件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持有聚光科技股份5631.12万股(占总股本12.55%),其中4635.07万股被冻结(占其持股82.31%),1704.01万股被轮候冻结(占其持股30.26%)[3] - 若司法冻结股份被强制处置,睿洋科技及实际控制人王健持股比例将从24.14%降至13.81%,公司面临控制权变更风险[3][6] - 冻结原因为睿洋科技为子公司通海睿联的PPP项目提供担保,项目终止后承担连带责任被国开行云南分行起诉[6][7] 云南投资项目背景 - 通海杨广智慧农业小镇PPP项目总投资8.9亿元,采用DBFOT模式,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涵盖农业服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及市政道路等建设[8] - 睿洋科技另与通海县政府签订冷链物流园项目协议,规划用地1015亩,总投资38亿元,规划六大功能区包括农产品交易区与冷链仓储区[9] - 冷链物流园部分冷库于2020年5月试运营,但最终PPP项目被终止,项目公众号于2023年底停更[10] 项目终止原因争议 - 睿洋科技指责通海县政府未完成建筑物拆迁及冷库拆除工作,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建设[10] - 通海县政府称项目烂尾因市场预期不足致投资信心下降,且睿洋科技管理混乱、期间更换项目负责人6人次[10] 公司基本情况 - 聚光科技为高端仪器装备平台型企业,业务覆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等领域,2011年上市,当前市值81.89亿元[4] - 创始人王健为斯坦福大学博士,一致行动人姚纳新为斯坦福大学MBA,曾任阿里巴巴美国公司负责人[4]
斯坦福博士受挫云南小镇,聚光科技控股股东持股再被轮候冻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8:01
公司股权冻结情况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持有聚光科技股份5631.12万股(占总股本12.55%),其中4635.07万股被冻结(占其持股82.31%),1704.01万股被轮候冻结(占其持股30.26%)[1] - 若司法冻结股份被强制处置,睿洋科技及实际控制人王健持股比例将从24.14%降至13.81%,公司面临控制权变更风险[1][2] - 股权冻结系因睿洋科技为云南PPP项目提供担保引发,与上市公司经营无关[3] 云南投资项目背景 - 通海睿联农业服务有限公司2018年10月与通海县住建局签约杨广智慧农业小镇PPP项目,采用DBFOT模式运作,总投资8.9亿元(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4][5] - 项目涵盖农业服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消防站、医院等房建工程,以及道路建设、危山治理等市政工程[5] - 2018年2月睿洋科技与通海县政府签订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投资协议,规划建设用地1015亩,预计总投资38亿元,包含六大功能区[6] 项目终止及影响 - 国开行云南分行2022年11月因PPP项目终止向法院提起诉讼,睿洋科技被判承担连带责任,导致其持股被司法冻结[3] - 冷链物流园区部分冷库曾于2020年5月试运营,但项目最终终止,相关公众号自2023年底停更,招商电话已成空号[6] - 睿洋科技正与国开行及其他债权人沟通解决方案[3] 公司及实控人背景 - 聚光科技成立于2002年,2011年上市,主营高端仪器装备业务,覆盖智慧环境、智慧工业等领域[2] - 实控人王健为斯坦福大学博士,一致行动人姚纳新为斯坦福大学MBA,曾任阿里巴巴美国公司负责人[2] - 公司总部位于杭州,当前股价18.25元,总市值81.89亿元[1]
聚光科技接受星石投资、中邮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透露多维度业务发展动态
全景网· 2025-09-05 02:26
公司业务与研发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02年 是国内高端仪器装备行业领军者 业务覆盖智慧环境 智慧工业 智慧实验室 生命科学与诊断等多个领域[1] - 公司拥有1000余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 硕博人数占比约60% 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部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重要研发平台[1] - 公司主持及参与90余项国际 国家 行业 地方等标准制定 累计取得授权专利770余项 申请计算机著作权1130余项[1] 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95亿元 在高端仪器领域密集发布技术 填补多项国产空白[4] - 7-8月回款趋势略优于上半年 实验室仪器业务回款较为理想 环保板块业务仍面临较大压力[2] - 公司8月22日发布回购方案 回购金额在1亿-1.5亿之间 未来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在碳监测方面推出HGAS-2100 GAS-1000 GAS-1100三款温室气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均获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检测报告及环保产品认证[4] - 国内首台自主研发工业在线质谱仪通过头部晶圆厂验证 VPD-ICP-MS/MS技术正式切入半导体核心质控环节[4] - 数千台特气报警仪产品被芯片和面板制造企业采购入厂开展国产替代[4] - 子公司谱育科技PreMed5200/7000/5300/5600四款临床质谱系统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启动ICP-MS/MS GC-MS/MS等系统临床多中心研究[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存量PPP政策对公司现存的PPP业务影响总体积极 各级政府对该政策十分重视 公司正与项目相应政府积极沟通落实[2] - 科学仪器市场需求方面没有太大变化 一些大项目采购计划尚未完全落地 可能推迟至四季度[3] - 国产替代政策主要仍是"首台套"和"两重两新"等政策的进一步推动 暂时没有其他新政策出台[3] - "首台套"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级和省级采购项目 相关单位知晓度有所提升 具体落地实施政策正逐步推进 预计四季度会有所表现[3] 战略发展 - 公司将在后面几个月抓住机会全力冲刺 力求改善整体回款状况[2] - 公司将综合考虑实际经营情况 未来业务发展 岗位重要性 历史贡献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员工激励计划[2] - 公司将抓住"首台套"政策机会 推动自身产品在相关项目中的应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