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投资

搜索文档
陕西发布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
陕西日报· 2025-08-03 23:59
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陕西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中,A档企业80家、B档企 业120家、C档企业320家。科技型企业有502家,占比96.54%;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企业438家,占比 84.23%,其中光子产业链企业16家、航天产业链企业26家、航空产业链企业36家、人工智能产业链企 业14家。民营企业在省级上市后备企业中占比较高,数量为428家,占比82.31%,较去年上升7.71个百 分点。 此次发布会同步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与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 限公司、国家级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等分别进行签 约,将围绕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及证券化、信贷绿色通道等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资 金、技术、产业赋能等高质量服务,进一步推动上市后备企业顺利登陆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 航。(记者:孙丹) 为深入推进科技金融赋能"三项改革",持续做好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和服务,7月29日,陕西省 委金融办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及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驻陕基地,举办2025年资本市场赋能科技金融改革 暨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发布会。520家优质 ...
陕西,诞生一只百亿级科创母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7-04 14:35
陕西科创金融体系重构 - 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揭牌,首期100亿元省级科创母基金发布,标志陕西科技金融赋能"三项改革"全面启动 [1] - 陕西投资集团将秦创原公司股份转让至长安汇通集团,强化国有资本运营与科技创新投资协同 [1] - 长安汇通作为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具有"区域投行"色彩,服务于陕西重点产业升级发展 [8] 陕西科创资源与现状 - 陕西高校资源丰富,是"硬科技"公司重要策源地,本土科创企业如巨子生物、铂力特等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而来 [2] - 陕西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全国前列,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全国第四,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占比全国首位,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28.45% [3] - 2023年陕西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21亿元,但就地转化率仅38%,低于湖北的过半比例 [3] 秦创原平台与金融赋能 - 秦创原平台核心使命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6] - 金融赋能成为关键突破口,需解决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科研资金高效转化、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问题 [7] - 2024年创投市场调整期,国资系基金成为主力,国内LP中超半数有政府系背景 [12] 长安汇通的角色与优势 - 长安汇通累计盘活17户企业沉淀资产40亿元,主导参与设立基金19只,认缴规模21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5亿元 [9] - 具备"产融结合"特质,紧密连接地方政府与本土企业,能为科创项目提供应用场景支持 [12] - 作为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有能力扮演支撑科创长期发展的"耐心资本"角色 [12] 秦创原基金矩阵规划 - 总规模300亿元的"秦创原基金矩阵"启航,首期100亿元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由省市财政、省属国企及金融企业共同出资 [13] - 母基金以早期投资为主,引导国有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未来",与长安汇通现有产业基金群协同运作 [15] - 管理机制创新包括差异化容亏率、母基金超额收益向管理人让利等,形成"容亏有度、免责有界、激励有效"制度设计 [15] 科技金融"一体两翼"架构 - "一体"指建立技术经理人奖励激励、全链条考核评价、包容性容错纠错、多层次风险分担、试点化创新实践五项机制 [16] - "两翼"中一翼是省级科创母基金和新秦创原公司,另一翼是多维度改造升级传统金融模式 [16] 秦创原公司直投方向 - 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及上市公司并购机遇 [17] - 锁定高成长性科创企业,对母基金体系内优异项目进行战略性领投和"定制化服务" [17] - 促进所投企业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助力技术本地转化、项目落户陕西 [17]
科创生态融合加速 MTR Lab与启迪之星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
环球网· 2025-05-08 02:38
合作背景与核心目标 - 港铁公司全资子公司MTR Lab与启迪之星达成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及绿色转型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标志着内地与香港科创生态圈深化协作[1] - 合作旨在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助力初创企业国际化,并推动新质生产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技术突破及可持续发展[1] - MTR Lab计划通过合作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到香港,并利用香港国际科创中心地位帮助内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4] 合作双方优势与互补性 - MTR Lab作为香港重要科技创新投资机构,聚焦智慧城市、智慧出行与绿色转型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发展[2] - 启迪之星背靠清华大学,拥有全球化孵化网络与成熟产业加速经验[2] - 双方将结合各自资源优势,相互推荐优质企业,每年至少推荐20家高潜力企业,支持创新企业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4][6] 重点合作领域 - 聚焦三大领域: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与智慧出行、利用香港国际化优势促进企业上市和海外市场拓展[4] - 具体关注智慧城市、出行服务、铁路科技、房地产建筑科技、新零售科技、金融数据服务等领域[6] - 偏好A轮到C轮融资阶段、具有良好业务前景和市场需求契合度的科创公司[6] 合作模式与机制 - 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实现"双向赋能"策略:MTR Lab协助海外企业适应亚洲市场,启迪之星通过海外19个基地提供合规咨询等服务[8] - 构建"全球创新-本地优化-国际输出"闭环价值,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合作[9] - 启迪之星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包含5支境外创投基金,2024年孵化企业累计融资额超105亿元[9] 具体实施与支持措施 - 启迪之星将为香港推荐企业提供内地落地一站式服务,通过全国90多个城市创新网络实现快速直达[10] - MTR Lab不仅是投资者,更是战略伙伴,通过生态圈对接产业资源推动技术落地[10] - 已成功案例:2024年MTR Lab投资内地初创企业谛声科技,将其AI技术引入香港应用于社区和机器故障检测[6]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关注AI技术在智慧城市和出行领域的应用,探索智能家居、环保科技等新领域[11] - 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科创企业成功率,增强国际资本参与度和信心[11] - 探索大湾区"新试验田"模式,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带动国内外创新力量共同发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