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

搜索文档
综合能耗降低,干燥效果提升!这款气凝胶干燥仪了解下?
DT新材料· 2025-09-04 16:04
超临界干燥技术行业现状 - 超临界干燥技术是最早实现批量制备气凝胶的成熟技术 国内外气凝胶企业普遍采用该技术 并以二氧化碳作为干燥介质[2] - 技术核心设备为高压釜 工作压力高达7-20MPa 属于特种压力容器 设备系统复杂且运行维护成本高 国内已具备成套超临界设备供货能力[2] - 二氧化硅气凝胶产品性能方面 超临界与常压干燥技术无实质差异 但非二氧化硅气凝胶制备中超临界工艺更成熟[2] - 超临界技术对设备系统依赖度高 设备成熟可降低业主技术门槛 常压干燥技术投资门槛低但技术门槛高 需优化配方和流程组合[2] 适安佳科技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超临界流体应用领域 主要开发超临界干燥和萃取设备 超临界干燥仪专为气凝胶设计 采用集成化一体化设计[3] - 设备具备全自动干燥流程 更高压力和流量精度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功能 干燥效果更好且综合能耗低于同类产品[3] - 产品获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采用[3] - 新款全自动超临界干燥仪SCD-380A采用10寸触摸屏操作 程序控制实验流程无需人工值守 最低流速≤10ml/min 支持多种样品干燥清洗[6] 行业论坛与学术交流 - 第四届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将于10月21-23日在苏州举办 包含青年科学家论坛 主旨报告和平行论坛等环节[12] - 青年科学家论坛采用10分钟报告+5分钟专家点评形式 助力凝练关键科学问题 参评者需现场口头报告并获证书[14] - 学术海报展示需提前报备 尺寸为115cm高*85cm宽 会议期间全程展示并颁发参与证书[13] - 论坛点评嘉宾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子良 杨鹏 严锋等知名学者[17]
万亿赛道开启,气凝胶产业发展加速(附最新产能盘点)
DT新材料· 2025-08-27 16:04
行业机遇与政策驱动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建筑政策落地推动气凝胶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刚需和绿色建筑是万亿级市场 未来气凝胶市场空间巨大 [2] - 2025年初江苏 山东 重庆 北京 深圳等多地住建部门发布绿色建材推荐目录及入围标准 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板频繁出现于政策文件中 [2] - 江苏省2025年绿色建材推荐目录要求导热系数≤0.020的气凝胶绝热制品 山东省鼓励超低导热系数新型纳米级材料用于被动式建筑与旧改项目 深圳市住建局将气凝胶复合材料纳入超低能耗建筑核心材料 [2] 企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截至2025年8月27日 气凝胶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3263家 [2] - 企业注册数量Top5省份为江苏省558家 河北省357家 广东省345家 浙江省243家 山东省241家 Top5省份企业注册数量占全国53.45% [3] -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气凝胶企业注册规模普遍高于内陆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2] 产能规模与建设规划 - 国内约有超20万方气凝胶产能 [3] - 华陆新材规划建设年产30万方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总投资约50亿元 一期年产5万方已投产 二期新增10万方/年 三期新增15万方/年 [4] - 航天乌江产能为20000立方米/年 年产值3亿元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5] - 爱彼爱和具备年产10000立方米氧化硅气凝胶能力 拟投资2.6亿元建设新项目 建成后总产能将达22500立方米气凝胶及2500立方米复合材料 较现有产能提升约125% [5] - 晨光新材气凝胶规划7.7万吨 为目前国内最大规划的产能 同时布局6万吨正硅酸乙酯产能 [6] - 宏柏新材总产能将达1万立方米/年 一期已建成3000立方米/年功能性气凝胶产能 [6] - 泛亚微透设计年产能约25万平米复合隔热膜 在建30万平米/年无机固态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7] - 阳中新材现有产能为2万方/年气凝胶毡 1000吨/年气凝胶粉体 规划产能为28万方/年气凝胶绝热毡 1.9万吨/年气凝胶粉体 [8] - 纳诺科技现有产能为36000立方米/年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 规划年产200万片气凝胶隔热片材项目和26000立方米气凝胶绝热材料技术改造项目 [8] - 凌玮新材规划产能2万吨/年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产品 目前达到设计产能的30% 2027年前后实现全面达产 [9] - 埃力生现有气凝胶材料年产能5万立方米 启动年产20万立方米气凝胶及气凝胶复合材料扩产建设项目 [9] - 金纳科技目前产能为年产高性能气凝胶毡2万立方米 最终规划产能为年产气凝胶8万立方米 [10] - 弘大科技总年产能超40000立方米 其中武汉基地10000立方米 常州基地30000立方米 [11] - 中科润资具备年产1100吨气凝胶粉体 年产气凝胶毡375万平方米以及10万立方米气凝胶绝热产品能力 [12] - 江瀚新材规划2000吨/年气凝胶复合材料产能 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13] 技术优势与应用案例 - 气凝胶导热系数低2-3个数量级 厚度减半 寿命翻倍 正加速替代传统材料 [2] - 雪佛兰畅巡在电芯间使用气凝胶进行隔热 宁德时代 中航锂电 国轩高科等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均有采购气凝胶产品 [2] - 航天乌江计划制定首个气凝胶复合玻璃的国家标准 并建立国内首个产业化基地 [5] - 泛亚微透配套气凝胶技术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项目年产150万平米 预计2025年投产 [7] 行业活动与学术交流 - 2024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于10月21-23日举行 包括先进凝胶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平行论坛等议程 [18] - 会议设置学术海报展示环节 墙报尺寸115cm高*85cm宽 会后颁发海报参与证书 [19]
30+气凝胶重点供应商盘点合集(收藏)
DT新材料· 2025-08-15 16:05
行业标准与市场机遇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GB 38031-2025新国标,要求电池包在单体热失控后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且监测点温度≤60℃,逃生时间标准较传统方案提升24倍[2] - 新国标催生百亿级高端隔热材料市场,气凝胶凭借0.015-0.019W/(m·K)超低导热系数(空气的一半)成为主流解决方案[2] - 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已采用预氧丝气凝胶隔热片、陶瓷气凝胶隔热片提升安全性[2] 气凝胶技术特性 - 电芯热失控时温度可在0.1秒内飙升500℃以上,高温以每秒1-2个电芯速度扩散[2] - 气凝胶主要用于电芯间隔离及电池模组/PACK上盖防火,有效阻断热失控蔓延[2] - 苏州热象纳米科技突破气凝胶"掉粉"难题,开发出0.5mm超薄隔热片,导热率0.024W/(m·K),耐瞬间1000℃高温[85] 头部企业产能与技术 - 深圳中凝科技:亚洲综合产能领军者,年产能25000立方气凝胶毡+1100吨粉体,国内粉体市场份额70%[7] - 华阳新材料集团:亚洲最大气凝胶生产企业,一期产能2万m³气凝胶毡+1000吨粉体,二期投产后将成全球最大[13] - 中化学华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气凝胶企业,首创一步法硅酸甲酯工艺,产品指标国际领先[48][51] 创新技术突破 - 江苏珈云新材料开发耐1000℃高温电芯间隔热气凝胶,短时可耐1300℃,全球少数达到此标准[37] - 安徽科昂突破二氧化硅气凝胶绿色产业化技术,研发新能源电堆纯无机防火材料[58] - 弘大科技创新"梯度减压干燥工艺",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气凝胶,并开发微晶纳孔金属等衍生材料[70] 应用领域拓展 - 东莞硅翔提供动力电池热管理全场景方案,涵盖加热/隔热/散热/电芯连接系统[22] - 湖南荣岚同时掌握氧化硅、氧化铝和炭气凝胶技术,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热防护系统[52] - 湖北兴发集团开发常压制备气凝胶粉体工艺,成本降低56%,子公司投产2500m³/a气凝胶绝热毡产线[69] 产业链布局 - 浙江岩谷科技年产400万平方米气凝胶复合材料,总投资8亿元[3] - 爱彼爱和拥有年产上亿片锂电池隔热垫基地,二期产能将翻倍[8][12] - 锦富技术子公司厦门力富为宁德时代主要气凝胶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8] 行业活动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iTherM2025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举办,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热管理技术[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