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治理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机动车尾气治理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搜狐财经· 2025-09-16 08:14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机动车尾气治理行业在"双碳"战略和移动源污染攻坚双重驱动下进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快速发展期 [2][3] - 行业已形成传统内燃机深度治理与新能源尾气控制的双轨发展格局 [2][3] - 2024年行业规模达328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380亿元 [2][3] - 国七标准升级预计释放超2000亿元增量市场空间 [2][3] 污染现状与治理需求 - 机动车NOx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4%,其中重型货车占比高达80% [4][11] - 城市中心区机动车排放对PM2.5贡献率普遍超过40%,特大城市突破50% [4][11] - 2024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17个城市空气质量未达标 [4] -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3.59亿辆 [8][11] 法规政策驱动 - 国六标准实现三大技术跨越:燃料中性监管、颗粒物数量监测、污染物限值大幅收紧 [5] - 国六标准限值严苛度全面超越欧六标准 [5] - 国七标准加速预研,聚焦氢内燃机、碳化硅电驱等新能源路径适配 [2][6] - 2023年国务院第三轮"大气十条"提出2025年前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低10% [6] 市场规模与预测 - 2024年市场规模328亿元,重型柴油车SCR系统、汽油车GPF等核心产品占比超65% [3][13] - 汽油车后处理将在2027-2030年通过双催化系统升级等释放1644亿元增量 [2][3][13] - 柴油车领域聚焦重卡系统换新带来450亿元需求 [2][3][13] - 增量市场将分三批阶梯式落地:京津冀→长三角→全国 [3][13] 技术发展路径 - 行业关键技术包括催化剂材料、多传感器集成等 [2] - 后处理技术涵盖三元催化转化器、选择性催化还原、颗粒捕集器等 [10] - 技术路线覆盖机前处理、机内净化和机后处理全链条 [10] - 新能源技术路径包括氢燃料、碳化硅电驱等 [3][6] 市场需求基础 - 4.6亿辆机动车保有量构成巨大存量替代市场 [8][11] - 每年超千万辆新车销量提供前端配套增量 [8][11] - "黄改绿"、强制报废与I/M制度深化确保全生命周期需求释放 [8][11] - 产业链协同效应日益凸显,上游材料国产化率持续提高 [9] 行业发展特征 - 行业向技术深度迭代、市场分层扩容、产业链生态重构方向演进 [2] - 形成覆盖传统内燃机深度治理与新能源尾气控制的双轨格局 [2][3] - 推动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9] - 构建起全球最严苛的排放管控体系 [2]
提升尾气治理成效需全链条“打假”
中国环境报· 2025-07-16 00:14
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事件 - 某机动车尾气检测公司对一辆排气管内没有三元催化器的重型柴油货车出具了虚假的尾气检测合格报告 [1] - 三元催化器是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净化装置 缺失将导致尾气治理无法达标 [1] - 生态环境部门对检测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 并追查发现上游维修站以次充好更换了不含三元催化器的排气管 [1] - 进一步追查发现伪劣排气管的生产厂家 相关部门对生产和使用伪劣配件的企业和维修站立案调查 [1] - 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全链条追责 有效避免了此类违法行为对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的持续性负面影响 [1] 机动车尾气治理行业监管建议 - 机动车尾气治理涉及车主 维修站 检测公司 汽车配件生产厂商等多个环节 部分案件存在多环节造假行为 [2] - 建议各地建立健全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 对暴露的违法问题进行上追下查 [2] - 利用宣传媒介对多环节造假问题进行曝光 使全链条从业人员认识到造假行为终将暴露并受到法律追究 [2] - 通过常态化宣传教育打消从业人员的侥幸心理 为尾气治理工作注入稳定持久的内生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