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搜索文档
从紫禁城到“数字故宫” 百年守护开启文化科技新纪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3:35
中国经济网西安9月18日讯(记者 魏金金)今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将迎来建院100周年。百年风雨 历程,紫禁城从昔日禁苑转变为人民的博物院,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的重要象征与杰出 典范。 在9月17日举办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系统 回顾了故宫百年来的保护传承与数字化创新历程。 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昔日皇家禁地首次向公众敞开大门。抗战时期,为保护民族瑰 宝,大量文物历经艰险南迁。在文物南迁过程中,为守护中华文明宝贵血脉,许多工作者甚至付出了生 命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故宫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古建、追回流失文物, 并建成现代化文物库房和文物医院。 故宫百年守护,不仅是保护技术的升级之路,更是文化传承方式的深刻变革。朱鸿文表示,未来, 故宫将以"数字孪生"等技术为切入点,实现遗产地、博物馆和旅游景区复杂业务的协同管理;加速文物 数字化采集和公布进程,最大限度实现馆藏资源的全人类开放共享;以标准化为抓手,大数据分析为动 力,推动博物馆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助力传 统 ...
赣江观澜:千年文脉不绝,江西书院文化如何“活”在当下?
中国新闻网· 2025-04-28 00:40
江西书院文化历史与现状 - 江西拥有近2000所书院,占全国书院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豫章书院、白鹭洲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 [1] - 白鹿洞书院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其学规内容被现代大学校训借鉴,影响深远 [3] - 江西历史上进士超过万人,王安石、文天祥等名臣的成长与书院教育密切相关 [4] 书院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 江西推动"文明实践+书院文化传承"融合模式,打造"书院+书房+书吧"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书香社会 [5] - 开发文化体验、教育服务、旅游项目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综合体,开展观光读书、绘画书法、非遗传承等活动 [5] - 实施白鹿洞书院改造提升、豫章书院修复等工程,目前书院类不可移动文物达120余处,其中国保单位9处、省保单位20处 [6] 书院文化研究与现代价值 - 加强书院文化研究阐释,构建完善的研究体系,挖掘其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时代价值 [7] - 通过书院文化会讲等活动,实现传统文化当代转换,使其在现代生活中展示中国文化精神 [7] - 推动书院从静态地标转变为动态精神家园,从精英学术殿堂走向大众生活空间 [9] 国际传播与教育功能 - 2024年10月,18国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白鹿洞书院,促进书院文化国际传播 [3] - 学者建议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书院生活,通过建筑、文化、精神的近距离接触培养文化传播使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