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制造

搜索文档
在湖北,感受“雁归经济”脉动|活力中国调研行
搜狐财经· 2025-09-01 21:48
天门市服装电商产业发展 - 2021-2024年天门服装电商交易额从70亿元跃升至超500亿元 年均增速达92% 总销量突破6亿件[12] - 抖音和拼多多平台女装销量稳居湖北省首位 跨境电商日均出货60万件 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12] - 服装类市场主体从1000家增至7000家 电商平台店铺达1.3万家 形成全产业链生态[12] 成本优势与产业基础 - 厂房租金成本大幅降低 广州每平方米48元降至天门6元 人力等成本差距明显[6] - 天门拥有传统纺织产业基础 已形成"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全链条产业体系[8][10] - 服装电商从业人员技术岗月薪过万元 熟练工年薪可达15万元 轻技能岗月均收入4500元左右[14] 人口回流效应 - 过去3年10万天门人返乡 推动人口出生率同比增长17% 远高于全国5.8%的增幅[4] - 返乡潮带动约六七万天门人在本地实现就业 形成人才回流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12][14] 松滋市吉他产业链发展 - 桐馨乐器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 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 年创产值1.5亿元[19] - 预计2025年产值可达3.5亿元 吉他产业园已落户企业11家 7家已投产[19][25] - 全球知名品牌伊司地曼签约落户 与桐馨乐器形成民谣吉他与古典吉他龙头企业集聚[23] 产业集聚与规划 - 园区预计3年内产值达20亿元 满园后达50亿元 带动就业近万人[25] - 世界知名高端制琴师大师工作室相继落地 数十家企业组团开展合作对接[23] - 形成"龙头引领、链式发展、集群突破"的文化产业生态 覆盖乐器制造上下游全产业链[23][25] 荆州经开区招商模式 - 岑晟产业园占地123亩 入驻66家企业 其中返乡创业类企业36家[28] - 园区配备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666间员工宿舍 商业综合体及完善生活配套[31] - 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 提供共享实验室 供应链对接和定制化服务[32] 企业落地案例 - 湖北恩普能源公司2024年5月将生产基地从深圳迁至荆州 预计今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28][32] - 园区力争2年内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32] - 政府提供从企业注册到厂房选址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务 实现当年落户当年投产[32]
活力中国调研行|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湖北释放就业新机遇
新华社· 2025-09-01 00:16
小龙虾产业 - 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超过87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3] - 通过水温调控、耐寒水草种植和微生物发酵饲料研发实现四季养殖,2024年冬虾产量达2.4万吨[3] - 冬季供应使餐饮企业效益提升10%[4] 香菇产业 - 随县香菇产业提供超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电商直播从业者超3000人[4] - 单个农户通过1万棒菌种实现4茬采收,获得6万多元收入[4] - 产业配套提供免费种植培训和专项考核体系[4] 服装电商产业 - 天门市纺织服装相关经营主体突破1.3万家,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6] - 日均服装发货量超过10万件,直接带动就业16万人[5][6] - 产业集聚区引进面辅料、电商营销企业,配备自动吊挂系统等智能设备[4] 吉他制造业 - 松滋市吉他产品销往近20个国家,预计2025年产值突破10亿元[8] - 生产环节包含抛光、涂漆、调音试奏等完整工艺流程[8] - 产业园模式带动当地特色制造业发展[8] 区域劳务品牌 - 湖北省培育224个区域特色劳务品牌,形成"一县一品、一县多品"格局[8] - 省级层面每年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经费支持,从业人员超过450万人[8] - 创建主体下沉至区县,形成"小而精、小而强"的生态群[8]
小吉他拨动大产业 打造产业转移的荆州样本|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28 16:38
文章核心观点 - 荆州市松滋市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和链式招商 在1年内快速打造出全国领先的吉他制造产业集群 并成功实现从资源枯竭城市向多元化工业体系的转型 [1][3][5] 吉他产业发展现状 - 松滋文化创新产业园已投产7家吉他生产企业 4家正在装修 吸引全球高端制琴大师亚伯拉罕携家人定居并设立工作室 [1][3] - 链主企业桐馨乐器将总部及生产车间迁至松滋不足两年 拥有100多位20年制琴经验的老师傅 多数具备国际交流学习经历 [1] - 桐馨乐器自主研发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保持车间湿度45%和温度22-30度以确保吉他生产参数稳定 [1] - 公司吉他产品80%销往海外市场 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 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 定制款售价高达数十万元/把 [2] - 桐馨乐器2023年回迁首年即创造产值1.5亿元 2024年预计产值达3.5亿元 [2] - 园区产品远销近20个国家 2024年预计产值8-10亿元 3年内有望达20亿元 满园后产值可达50亿元并带动近万人就业 [3] 城市产业转型战略 - 松滋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 曾导致30万人饮水困难和30万亩农作物减产 [4][5] - 城市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 建成"一区三园"工业平台 包含城东工业园(劳动密集型产业)、临港工业园(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和刘家场工业园(钙产品加工) [5] - 2024年松滋GDP达557.3亿元(荆州市第一) 规上工业总产值523.32亿元(同比增长11.4%) 2024年上半年GDP达266.01亿元(蝉联荆州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8% [5][6] - 以吉他制造为牵引 构建"产、学、研、游、购、娱"一体发展的吉他文旅生态 目标建设"中国吉他之乡"和世界高端吉他制造基地 [3] 区域产业承接规划 - 荆州市成为湖北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先导科技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70-80亿元 带动超百亿规模产业集群 [6] - 岑晟电子创新产业园聚集66家企业(36家为返乡创业企业) 涵盖光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领域 恩普能源技术公司从落地到投产仅用45天 [6] - 荆州提出"23515"现代产业体系:2个两千亿级(智能装备/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5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纺织服装/医药健康等)和15条重点产业链 [7] - 依托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优质岸线 建立严格环保准入机制 优先引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项目 [7]
小吉他拨动大产业,打造产业转移的荆州样本|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28 13:46
松滋吉他产业发展 - 松滋市文化创新产业园已投产7家吉他生产企业 另有4家正在装修 形成产业集群 [1] - 链主企业桐馨乐器将总部及生产车间迁至松滋不足两年 带动产业链发展 [1] - 企业自研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保持车间湿度45% 温度22-30度 保障吉他生产质量 [5] - 公司拥有100多位20年以上制琴经验的老师傅 多数具备国际交流学习背景 [6] - 产品获国际认可 与瑞士 奥地利 荷兰 德国 日本 美国等十余国客商建立合作 80%吉他销往海外市场 [6] - 2024年出口高端吉他1.2万把 顶级型号出厂价达5.98万元/把 定制款售价高达数十万元 [6] - 2023年回迁首年即创造产值1.5亿元 2024年预计产值达3.5亿元 [6] - 松滋围绕吉他制造实施链式招商 签约落户伊司地曼等10余家企业 吸引国际制琴大师设立工作室 [7] - 产业园产品远销近20个国家 2024年预计产值8-10亿元 三年内有望达20亿元 满园后产值可达50亿元 带动就业近万人 [7] - 以吉他工业 文化 旅游为重点 构建"产 学 研 游 购 娱"一体发展的吉他文旅生态 目标打造"中国吉他之乡" [7] 松滋经济转型战略 - 作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矿产资源濒临枯竭 曾导致30万人饮水困难 30万亩农作物减产 [8][9] - 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 建成"一区三园"工业平台 涵盖农产品加工 纺织服装 精细化工 新能源新材料 钙产品加工等产业 [9] -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05家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557.3亿元 居荆州首位 规上工业总产值523.32亿元 同比增长11.4% [9] - 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66.01亿元 蝉联荆州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8% [9] 荆州产业承接体系 - 荆州成为湖北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先导科技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 达产后预计年产值70-80亿元 带动超百亿规模产业集群 [9][12] - 岑晟电子创新产业园聚集66家企业 其中返乡创业企业36家 涵盖光电子信息 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11] - 园区提供"全要素保障"服务 企业实现45天内从落地到投产 [11] - 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回流-产业升级-就业增收"良性循环 目标两年内园区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新增就业超1000个 [12] - 荆州构建"23515"现代产业体系:2个两千亿级支柱产业(智能装备 农产品加工) 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现代化工 新型建材 新能源新材料) 5个五百亿级特色产业(纺织服装 医药健康 光电子信息 循环经济 低空经济) 15条重点产业链 [12] - 依托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651公里优质岸线 建立严格环保准入机制 优先引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项目 [12]
《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发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5 22:01
营商环境优化进展 - 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展示2024年全国层面营商环境全生命周期各领域进展成效 [4] - 报告分为进入市场、要素保障、经营环境、纠纷化解、企业退出5个部分,涵盖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要素保障、公平竞争治理、诉讼服务优化及企业退出机制 [5][6] - 2024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为经营主体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6] 市场准入与政务服务 - 加快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持续扩大经营主体投资范围,降低企业进入市场制度性成本 [5] - 全国31个省(区、市)实现企业开办"一件事"并联办理,涵盖登记注册、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等环节,开办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 [7] - 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3批重点事项清单,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一网通办""只进一门""一线应答"服务质效 [8] 外资准入与投资增长 - 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缩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 [9] - 2024年德企在华新增投资57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5% [9] - 92%的德国商会会员企业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市场,博世集团强调中国作为研发与变革核心驱动力的战略地位 [9] 区域产业发展案例 - 安徽省芜湖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科技攻关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埃科动力生产线组装DHT混动变速箱 [2] -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吸引32家吉他制造企业落户,建成规模较大的吉他生产基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