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碳”索——中新天津生态城蝶变之路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19:09
区域发展概况 - 建成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超18万 汇聚经营主体4.3万余家 [5] - 从30平方公里盐碱荒滩起步 经17年发展成为生态治理典范 [6][7][8] - 绿色建筑节能率达75% 住宅节能率75% 公共建筑节能率65% [8] - 绿化覆盖率50% 拥有40余座城市公园和11平方公里绿化面积 [9] 经济与产业表现 - 2024年绿色低碳产业总产值超2500亿元 [12] - 数字文化贸易年出口额约4500万美元 [5] - 2024年接待游客超1450万人次 拥有13个主题景区和6个文化场馆 [5] - 工业总产值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6% 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4] 企业案例与产业集群 - 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采用光伏发电 年省电费970万元 减碳2.5万吨 [12] - 华峰测控落户8年 交付第8000台集成电路测试设备 启动自研ASIC芯片 [13] - 丹娜生物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合作 [13] - 生物医药产业园6家企业投产 预计3年内产值破10亿元 [14] 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 - 国网瑞嘉带电作业机器人缩短作业时间30% 实现100%自主可控 [17] - 华海通信累计交付超10万公里海缆系统 服务全球70多个国家 [17] -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院孵化152家企业 总估值44亿元 营收超16亿元 [18] - 紫勋智能机器人年产能500台 单台年流水达50-60万元 [18] 绿色能源与基础设施 - 年绿电发电量约4000万度 全域实现100%绿电运行 [15] - 垃圾气力输送系统日处理能力270吨 服务30万人 [9] - 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100%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9] - 共享仓库与企业孵化器降低企业初始投资成本 [19] 智慧城市与民生服务 - 智慧大脑涵盖17个模块 接入40套业务系统 [22][23] - 智慧超声远程会诊系统提升医生工作效率40% [21] - 社区中心形成500米半径生活圈 第四社区中心入选国家案例集 [20] - 垃圾分类实现户级精准管理 通过智慧环保模块实时监测 [22]
卷VLA,提供一些参考方向......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9-15 10:00
VLA模型技术价值 - VLA模型整合视觉信息、语言指令和行动决策,显著提升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1] - 该范式打破单任务训练局限,推动机器人向通用化、场景泛化方向发展 [1] - 能够实现从视觉输入和语言指令到机器人动作的端到端映射,应用于复杂任务规划和执行 [8] 产业应用与商业化进展 - 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和家庭服务等领域,支持机械臂、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等多种平台 [3] - 国内外具身智能领域处于蓬勃发展阶段,Unitree、智元、星海图、银河通用、逐际动力等团队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 [5] - 华为、京东、腾讯等科技巨头与Tesla、Figure AI等国际公司共同推动领域发展 [5] 前沿研究项目 - 推动多个前沿项目发展包括pi0、RT-2、OpenVLA、QUAR-VLA和HumanVLA [3] - RT-2、OpenVLA和PI0等模型实现从视觉输入和语言指令到动作的端到端映射 [8] - PaLM-E、RT-X等模型通过多模态预训练和微调策略增强机器人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 [9] 技术演进路径 - 技术演进涵盖从早期抓取位姿检测到行为克隆,再到近期Diffusion Policy和多模态基础模型 [8] - 关注多模态感知融合、触觉反馈整合、基于物理的推理以及社会互动能力等前沿发展方向 [9] - 研究如何将大型语言模型推理能力与机器人控制系统结合,实现高级任务描述到低级运动规划的转换 [9] 核心研究挑战 - 面临跨域泛化、长期规划与世界模型构建等核心挑战 [9] - 未解决难点包括长期记忆、VLA+RL原子技能库构建、动作解码问题、多模态思维链等多个前沿方向 [15] - 突破"看得见但摸不着"、"只关注当下不能预测未来"等局限性,向通用机器人智能迈进 [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以“企业服务包”一揽子政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17
公司业务与规模 - 华勤技术是全球消费电子ODM领域领军企业 每年为消费者提供数以亿计的智能终端产品[1] - 公司业务从手机起步 已拓展至智能穿戴 笔记本电脑 汽车电子 服务器 机器人等多个领域[1] - 拥有约1.7万名研发技术人员 海外业务占总营收约50% 拥有印度 越南和墨西哥三大海外基地[1] - 擎朗智能构建了"通用+专用"的机器人全品类产品矩阵 包括人形机器人 清洁机器人 配送机器人等[6] - 擎朗智能已累计出货超10万台机器人 业务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城市[6] 海外市场表现 - 华勤技术海外业务占总营收约50%[1] - 擎朗智能自2022年进入海外市场以来 海外营收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超过50%[6] - 擎朗智能机器人在全球运行总里程数超4000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1000圈[6] 政府支持政策 - 上海市政府提供"企业服务包"一揽子政策 包括资金支持 人才支持 科技创新项目支持 房租支持等[3] - 2023年上海发布关于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的若干措施[4] - 浦东新区出台支持企业"走出去"行动方案 力争到"十五五"期末累计打造400家出海先锋企业 100家出海企业总部[4] 区位优势 - 上海具备人才优势 长三角供应链优势 政府对科技创新全方位的支持[3] - 上海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发展势头 叠加政策补贴 人才补贴等国家扶持[3] - 上海为企业服务客户 布局全球 输送人才带来极大优势[3]
服贸会看点:聚生态之力 北京银行打造科技驱动的“未来生活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1:10
2025年服贸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国际服务贸易盛会 展示最新服务贸易成果并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创投机构等搭建高效洽谈与合作平台[2] 北京银行参展举措 - 北京银行作为服贸会连续五年战略合作伙伴 围绕"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主题 通过创新展览展示、深化合作交流、丰富观众体验等举措全方位参与和支持服贸会[2] - 展台设计包含智能交互数字机器人"京小宝" 具备AI对话能力和多门外语交互功能 全息隐形屏展示、机械手猜拳互动以及双臂拉花咖啡机等科技互动体验[3] - 设立数字人民币大道展区 观众可在文创企业和老字号商家等合作伙伴处体验数字人民币消费服务 体现AI驱动的商业银行服务转型[3] 科技金融与中小企业服务 - 北京银行致力于打造服务科技创新的"专精特新第一行" 深度合作科技企业如铁木牛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拥有数十项机器人专利和百余项著作权[4] - 截至2025年6月末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2.6万家 专精特新贷款余额超1210亿元 累计为5.5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1.3万亿元[4] - 推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化产品包括线上信用贷款"领航e贷"、"统e融"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以及"英才卡""英才贷"等人才创新力产品[5] 行业生态建设与战略合作 - 北京银行深耕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十大赛道行业客户 提供专注、专业、专家、专营的高品质服务[5] - 发布"智投e合"智能投行生态系统 搭建"撮合赢"平台强化撮合对接服务 构建科技金融客户间市场[7] - 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专精特新研究院》节目 汇聚政策、社会、媒体等各方资源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成长[7] - 2021年起与北交所合作建立互联互通机制与绿色通道服务 联合举办"走进北交所"系列活动助力科创企业上市[7] 银行战略转型方向 - 银行业正处于深度变革中 需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 不再仅做金融服务提供商而是打造高效协同创新生态[6] - 北京银行通过"科技-产业-生态"三轮驱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聚力赋能 坚持生态共建和跨界融合打造资源汇聚生态体系[6]
新华社经济随笔: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网· 2025-09-13 08:32
近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 会接连举行,持续唱响开放共赢的时代强音,释放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携手应对挑战的鲜明信 号。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全球跨境投资面临挑战。何处寻觅发展新空间?何以激活增长新引擎? 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各国企业纷纷用脚投票——要"牵手"而非"筑墙",开放就是最大的风口。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经贸盛会连台,展开放创新合作大势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黄韬铭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以24个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三年位列全 球第一,"灯塔工厂"数量占全球第一……中国的创新生态优势在一场场经贸盛会中集中呈现。以5G、 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既是跨国投资中国的新热点, 也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新优势。 "保持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对于维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一位美国商协会代表道出众多国际投资者的共 同心声。 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易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唯有 ...
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全资子公司转让下属控股公司股权的公告
交易概述 - 全资子公司百利锂电以1元现金对价转让无锡百擎40.1%股权给自然人股东朱月园和贾韶华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从60%降至19.9% [2] - 本次交易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并聚焦主业 [2] - 百利锂电于2022年8月曾以120万元收购无锡百擎60%股权 本次为部分股权退出 [2] 交易对方 - 交易对方为自然人朱月园和贾韶华 转让前分别持有无锡百擎20%股权 [3] - 贾韶华为无锡百擎法定代表人 [3] 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 无锡百擎成立于2016年5月 注册资本1200万元人民币 主营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及工业自动化设备 [4] - 截至2025年8月末 百利锂电对无锡百擎担保余额500万元 担保期限至2026年12月29日 [5] - 通过债权债务重组 百利科技应收无锡百擎260万元账款转为百利锂电应付账款抵扣 [5] 交易协议核心条款 - 受让方需在协议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分别支付1元股权转让款 [6] - 百利锂电对标的公司银行贷款担保责任总额需在10个工作日内降至不超过200万元 [7] - 标的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为不设董事会 仅设执行董事和监事各1名并由受让方委派 [7] 交易影响 - 交易后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 但不会对现有业务及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2] - 有助于公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高端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厂核心业务 [12] - 优化资产结构和运营效率 符合战略转型升级方向 [12]
2025服贸会上,各类创新服务集中亮相
大众日报· 2025-09-13 01:26
创新服务产品展示 - 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参展 展示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难点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包括可升降洗漱台 智能马桶和可开门浴盆等居家康养四件套产品[3][4] - 中国联通推出幂方卡 通过手机NFC功能支持数字人民币POS支付和公共交通乘坐 主要面向境外游客[5] - 中国移动展示5G新通话服务 提供实时中英文翻译和通话速记短信功能 延迟仅需几秒钟[6] 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 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截至2024年12月底企业数量达45.17万家 较2020年底增长206.73% 注册资本总额64445.57亿元[8] - 青岛文达通科技推出新型清洁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 具备声源定位 视觉识别 智能找物和AI情感对话功能[8] - 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扩展 包括工商银行的大堂经理机器人 数智骨科手术机器人以及建筑测量放线机器人[8] 数字消费发展趋势 - 数字消费成为新型消费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吸引力在于提供传统消费难以实现的新体验和价值[6] - 创新数字消费场景与体验成为发展重点 需要通过供给带动需求推动消费市场增长[6] - 山东省在数字消费和数字经济领域被认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6]
多伦科技与众擎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共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重点领域场景创新落地
江南时报· 2025-09-12 14:19
合作概述 - 多伦科技与众擎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公安执法、交通管理、商业零售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商业化进程[1] - 合作标志着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尖端机器人技术企业的深度协同 为智能机器人产业落地开辟新路径[1] 合作方背景 - 多伦科技作为深耕大交通领域三十年的上市企业 业务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 在智慧车管、智慧驾培、智慧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积累丰富行业数据、场景经验与市场资源[2] - 众擎机器人凭借顶尖研发团队和全栈自研技术能力 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具身智能和运动控制算法等方面具备显著技术优势 是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新兴力量[2] 合作方向 - 场景导向产品开发:针对公安、交通、新零售等领域需求 共同开发智能导办机器人、交通安全劝导机器人、安防巡逻机器人、机场安检机器人、智能移动零售机器人等系列产品[3] - 技术协同与融合创新:依托多伦科技行业数据与算法模型 结合众擎机器人技术赋能 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3] - 联合推广与品牌建设:通过共同举办产品推介会、技术研讨会和行业展会等形式 提升双方品牌在应用场景与具身智能交叉领域的影响力[3] 采购计划 - 双方达成框架性采购合作意向 根据项目进展和市场需求 未来三年内将采购预计不低于2000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用于重点领域场景落地[3] 战略意义 - 合作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制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战略号召 是行业场景与前沿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4] - "场景+技术"合作模式将加速机器人技术在特定垂直领域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为行业发展提供新范式[4] - 合作有助于推动多伦科技业务范围拓展和转型升级 同时为众擎机器人提供宝贵应用场景和市场通道[4]
海外华媒在长春感受科创“未来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2:27
海外华媒在长春感受科创"未来感" 中新网长春9月12日电 (李钊 金乔)在近日启动的"五色吉林 四海传声"海外华文媒体吉林行活动中,来自 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长春新区北湖未来科学城,在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 中心、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及优秀企业中,深入了解科技创新情况。 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位于北湖未来科学城的核心区域,一场融入声光电技术的数字沙盘演示拉 开了参观帷幕,一行人的四周、脚下都被银幕包围,720度全景立体展示这里的运营情况及研发成果。 关于未来产业的猜想、颠覆认知的技术突破、改写规则的商业逻辑……在这都看得见、摸得着。 吉林省是世界闻名的人参核心产区。看到人参及其产品时,海外华文媒体人士颇感兴趣,认真倾听讲 解。现场展出的黑参酒、人参酵素饮等人参产品和人参科技成果,在精深加工技术上具备领先优势,引 来大家点赞。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作为欧美同学会在全国布局的六个海创中心之一,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是 欧美同学会总会助力东北三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该中心以长新创谷为载体,定位为国际创新成果 孵育新阵地与留学人才集聚新平台,通过整合国际先进科技、管理经验和资本要素, ...
神州答卷|江淮日新向未来
新华网· 2025-09-12 11:46
安徽省创新战略与产业升级 - 安徽省提出47个"创新之问" 聚焦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 [2] - 规上工业营收从2020年3.8万亿元增至2024年5.49万亿元 全国排名从第12位升至第6位 占全国比重从3.6%提升至4% [5] -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6.6% [5]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发展 - 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占地1500亩 配备1800台智能机器人 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与数字化 [3] - 尊界车型上市90天内订单超12000台 依托合肥智能制造、新能源、半导体领域创新支撑 [3] - 2025年1-7月安徽汽车产量175.57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85.53万辆 较2020年全年10.5万辆增长714% [3][5] - 全国每8辆新能源汽车中至少有1辆为安徽制造 [5] 未来产业布局与科技创新 - 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 瞄准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等领域 目标2030年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 [18] - 2025年上半年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重点企业营收400亿元 计划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8] - 拥有13个大科学装置 包括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等 [15] - 芜湖市布局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算力服务 2024年机器人产业产值超400亿元 汇聚300余家产业链企业 [16] 科技创新生态与成果转化 - 2024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930亿元 同比增长25.3%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覆盖全省高校及医疗中心 [27] - 截至2024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500亿元 预计2027年达万亿元规模 占各项贷款比重10% [27] - 培养服务新兴产业人才超200万人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全社会超85% 高技能人才年增41.7万人 [25][28] - 第三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意向落地成果1400余项 省外成果占比近80% [27]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第7位升至第6位 拥有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数量居全国第3 [5] - 2025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 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5] - 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结构从传统农业大省转向新兴工业大省 [7][8] 当前挑战与应对方向 - 2025年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及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 部分优势产业面临行业调整及出口困难 [9] - 需解决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巩固、光伏产业突围、外贸出口结构优化、文旅科技创新等核心问题 [10] - 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产学研协同需加强等发展堵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