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协作机器人进入价值竞争时代,本土厂商将如何作答?
机器人圈· 2025-09-15 10:2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六轴)整体市场规模约3万台,同比增长28% [1] - 预计2025年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台,增速有望冲刺50% [1] - 2028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售规模有望突破10万台 [1] 行业竞争格局 - 截至2024年末,全球协作机器人厂商数量约130家,竞争白热化 [1] - 国际巨头如FANUC、ABB、KUKA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拥有完整产品线和解决方案 [1] - 国内企业如越疆、节卡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依托本土优势与快速响应机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2] - 越疆机器人全球生产基地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成功下线,成为首家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中国机器人企业 [2] - 市场资源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洗牌进程加速 [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多场景应用 [4] - 核心零部件包括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无框力矩电机等,整体呈现高度国产化特征 [4] - 核心零部件在协作机器人本体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70% [30] 技术进展与创新 核心零部件 - 无框力矩电机因结构紧凑、响应速度快成为提升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部件 [4] - 步科FMK系列无框力矩电机在电机长度、生产工艺上实现全方位优化 [4] - 步科RD系列中空驱动器进一步丰富了模组组合方案 [4] - 核心零部件可从三方面赋能协作机器人:简化结构、提升动态响应、优化功率密度 [7] 精度提升 - 节卡机器人JAKA S系列采用末端内嵌高精度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一体化设计,力控精度达到0.1N级,可承受3000N/300Nm冲击 [8] - 越疆机器人通过自研柔顺力控算法实现动态跟随工件表面变化,确保恒定压力,提升打磨品质和效率 [9] - 捷勃特Hyper Ring®技术实现指定自由度下的高刚性,其他自由度具有柔性控制,支持拖动示教和精确力控运动 [13] 安全感知 - 主流厂商通过电流环、关节力矩传感器、安全皮肤等对外部力觉进行感知,实现碰撞检测 [14] - 越疆SafeSkin可穿戴电子柔性皮肤可检测15cm范围内人体和障碍物,提前预判并在碰撞前停止,人机安全速度提升至1m/s [14] 视觉系统 - 越疆VX500智能相机具备2.5D视觉能力,搭载500万像素高清相机,定位精度高达±0.26mm [17] - 节卡JAKA AL系列本体内嵌10MP像素工业相机,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3mm,视觉数据直通控制总线,用户可零代码调用预置工艺包 [20] AI融合 - 越疆机器人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具备适配VLA等大模型的多模态感知与任务泛化能力 [22] - 捷勃特结合视觉、力觉和仿真技术,打造能够快速上岗并不断学习改进的机器人产品 [24] 应用场景拓展 工业领域 - 汽车、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成为主力战场 [25] - 越疆机器人应用场景涵盖拾取、码垛、搬运、上下料、检测、装配、涂胶、焊接、打磨等200余种,服务丰田、奔驰、保时捷、宁德时代、欣旺达、富士康、三星、小米等企业 [26] - 节卡机器人在中国天眼运行维护、汽车水冷板焊接、航空发动机叶片打磨、航天装备部件装配、半导体封测等高端技术场景实现应用突破 [26] - 汽车行业在焊接、涂胶、装配、检测等多个环节应用协作机器人 [27] - 3C电子行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快、生产线调整频繁,对协作机器人柔性自动化需求强烈 [27] - 新能源行业特别是锂电池制造对生产环境洁净度、精度和一致性要求极高,协作机器人显示独特价值 [27] - 半导体封测、晶圆处理等环节因高精度、高洁净度需求逐步深化应用协作机器人 [27] 非工业领域 - 医疗、餐饮、教育、新零售快速崛起 [25] - 越疆协作机器人落地智能奶茶咖啡工作站、商超餐饮等场景,服务亚朵酒店、库迪咖啡、机场/口岸等客户 [28] - 医疗健康领域在手术辅助、康复训练、实验室自动化等场景快速扩展,越疆手术机器人应用数量突破200台 [28] 成本挑战与优化 - 精密减速器长期依赖进口,过去进口谐波减速器在协作机器人成本中占比高达40% [30] - 高端减速器市场仍被外资品牌主导,伺服系统性能优化需持续投入研发,无框力矩电机核心材料依赖进口且价格波动大 [30] - 本土零部件制造商与本体厂商需加强合作,通过联合研发攻克高端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卡脖子技术 [31] - 步科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线自动化程度、精细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零部件生产成本,实现加量不加价 [31] - 行业需跳出单纯拼价格竞争误区,转向价值竞争赛道,关注技术解决场景痛点、服务体系完善和企业长期可持续经营 [31] - 越疆通过全栈技术自研降低核心部件采购成本,缩短客户投资回报周期 [35] 企业差异化竞争 - 节卡机器人构建完备软硬件产品体系,覆盖上百个应用场景,具备±0.02mm微米级重复定位精度和IP68最高防护等级 [32] - 节卡推出人形双臂机器人和JAKA Lumi具身智能平台,构建完整教育体系,自主研发焊接、码垛、机加工艺包及Coboπ示教软件 [32] - 越疆构建0.5~30kg全系列产品矩阵,覆盖15个行业多样化需求,具备±0.02mm重复定位精度 [35]
历史新高!锂电开启新周期
格隆汇APP· 2025-09-15 10:09
宁德时代及锂电池板块表现 - 宁德时代A股一度涨超14% 超越2021年历史高点 港股大涨近9% [2] - 带动锂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概念拉升 电池ETF大涨2.05% [3][15] - 电池ETF年内涨幅超53% 为A股涨幅最高电池主题ETF [15]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沪指跌0.26% 深证成指涨0.63% 创业板指涨1.52% [6] - 沪深两市成交额接近2.3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缩量逾2000亿元 [6] - 游戏、农牧饲渔、汽车整车、电源设备、汽车零部件板块涨幅居前 [6]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半导体板块活跃 上海贝岭、圣邦股份涨停 纳芯微涨10.79% [8][10]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10] 机器人板块表现 - 机器人板块亮眼 拓普集团一度涨停 浙江荣泰涨近8%再创历史新高 [11] -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第三版正在设计 将解决手部灵活性并拥有AI大脑 [11] 预制菜板块表现 - 预制菜概念上行 得利斯涨停 味知香涨4.93% 千味央厨涨3.96% [12][14] - 西贝就预制菜事件发布致歉信 将调整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 [14] 储能政策与市场动态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 [17] -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17] - 2025年1-8月国内储能中标规模超210GWh 同比增长1.5倍 [29] - 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240.21GWh 同比增长106.1% [29]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固态电池应用进度超预期 多家车企计划2027年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 [30] - 先导智能预计全年固态设备订单达8-10亿元 [30] 锂电池行业供需变化 - 宁德时代对供应商2026年排产指引上修至1.1TWh 对应50%+增长 [21] - 头部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高 宁德时代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89.86% [28] - 2023和2024年产能利用率均不到80% [28] 企业业绩表现 - 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1788.9亿元 同比增长7.27% 净利润304.8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31][32] - 中创新航营收164.19亿元 同比增长31.68% 净利润4.66亿元 同比增长87.14% [31][32] - 国轩高科营收193.94亿元 同比增长15.48% 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增长35.22% [31][32] 资金流向与估值 - 电池ETF获资金连续11日净流入 期间净流入达27.3亿元 [22] - 年初以来累计净流入约29.6亿元 基金年内份额扩容388.6% [22] - 电池ETF标的指数当前PE位于上市以来33%分位左右 [33] 行业格局与展望 - 锂电板块经过三年下行周期后 底部反转信号明显 [28] - 行业从增收走向全面增利 未来两年关注反内卷出清及新技术新场景应用 [39][40] - 储能、固态电池、AIDC配套等新需求方向潜力巨大 [35][36]
Robo.ai Inc. and Strategic Partners to Establish "Robo.ai Industrial City"
Prnewswire· 2025-09-15 10:00
合资企业协议 - Robo ai Inc与JW Group及Ferox Investments L L C签署最终合资协议 在迪拜工业城建立Robo ai工业城[1] - 合资企业将整合三方优势:Robo ai提供产品技术及供应链整合能力 JW Group提供工业土地及本地资源 Ferox Investments贡献商业场景及市场拓展服务[4] - 该项目符合阿联酋"We the UAE 2031"国家愿景 旨在成为全球创新与未来技术枢纽[3] 战略定位与业务范围 - 工业城业务范围涵盖先进智能车辆(乘用/商用)生产销售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制造 智能物流硬件生产及其他智能设备设计开发[5] - 项目将支撑公司智能出行 智慧城市和智能资产三大战略焦点领域[1] - 通过建立规模化制造能力 形成从技术研发到量产销售的闭环系统[6] 区位优势与基础设施 - 迪拜工业城毗邻杰贝阿里港 阿勒马克图姆国际机场 埃提哈德铁路货运站及主要高速公路网络[2] - 园区提供工业用地 仓库 商业空间 展示厅和零售设施等综合基础设施[2] 合作伙伴背景 - JW Group为中东和南亚地区领先工业集团 业务覆盖汽车 能源及房地产领域 具备成熟装配能力和国际销售网络[7] - Ferox Investments L L C为阿联酋投资控股集团 专注于构建先进制造与供应链基础 并引入全球技术资产与创新人才[8] 公司发展进程 - 此前Robo ai已宣布与亿航智能成立eVTOL合资企业RoVTOL[11] - 工业城项目将直接为RoVTOL业务提供大规模制造能力与产业基础[6] - 公司致力于构建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网络平台 通过统一AI操作系统和区块链生态系统推进智能终端整合[9]
登顶《Science》子刊!芝加哥大学最新研究揭示,机器人伴侣能有效缓解儿童朗读焦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5 09:08
机器人,能否成为一种有效工具,帮助孩子减轻在社交场景中的焦虑感? 几名孩子坐在教室里,面对一个白色的机器人,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读手中的故事书。他们的声音起初有些颤 抖,但逐渐变得平稳、流畅。 这并非某 段短视频 Vlog 的拍摄现场,也不是什么 AI 教育广告的摆拍,而是一场严肃科学实验的真实记 录。 但朗读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几分钟, 研究人员通过摄像头、麦克风、心率监测仪乃至热成像设备,默默采集孩子们声音、心跳 甚至面部温度的细微变化。 直到所有数据传回分析系统,这场略带 "赛博朋克"氛围的实验,才暂告一段落。 而当研究者们煞费苦心设计实验,在数据中捕捉 孩子们情绪变化 的痕迹时,他们想测量的不只是一次朗读的 表现,而是另一个更深层问题的答案: ▍ 被忽略的 "朗读焦虑" 如果翻开一本教育学教材,你会发现 "朗读焦虑"是经常被忽略但却极其影响学习效果的情绪障碍。尤其对 8-11 岁的孩子来说,正是从"学习阅读"转向"通过阅读学习"的关键阶段。一旦在这个时期因焦虑厌恶阅 读,可能今后再也追不上了。 ▍ 如何 "看见"焦虑?研究 团队设 计了一场极其细腻的实验 其实早在之前,就有些研究发现 , 孩子似乎更愿意 ...
首台(套)集结首钢园!北京科技创新成果重磅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9-15 03:58
活动概况 - 活动紧扣服贸会"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主题 全面呈现北京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新成果、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贡献 [1][4] - 活动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市商务局主办 于9月12日上午在北京首钢园举办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出席 市级相关部门、11个区发展改革委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行业专家和首台(套)企业代表共80余人参加 [2] 主旨报告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穆荣平应邀出席 分别围绕"装备数字化发展"和"未来产业的政策创新"两大前沿议题进行解读 从战略高度、政策层面与创新实践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5] 政策支持与企业认证 -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对首台(套)综合性政策作深入解读 林剑华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发改委负责人共同为2025年第二、三批首台(套)企业颁发证书 [8] - 政策宣讲与认证表彰相结合 体现北京市以务实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的决心 [17] 项目签约与合作 - 北京机器人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唯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单位达成医用机器人租赁项目合作并完成现场签约 [18] - 各方共同推动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及北京易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金属3D打印扩能提升项目加速落地 [20] 创新产品展示 -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1000量子比特云服务 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展示星间激光通信终端 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全球首发第三代无液氦磁共振 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展示深度自主化CBTC系统 [22] - 组织60余家首台(套)企业参与服贸会示范案例展示、电信计算机和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及线上平台展示 [23] 未来规划 -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紧紧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命 继续突出研发创新、中试检测、示范应用全链条全服务 进一步完善首台(套)现行政策 [26] - 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速高端装备、未来产业升级 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能 [27]
机器人50ETF(159559)最高涨超2%,规模创成立以来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9-15 02:48
机器人50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5日10:15机器人50ETF(159559)上涨1.40% 盘中最高涨幅超过2% [1] - 成分股中大力德(002896)涨停10% 富临精工(300432)上涨8.79% 拓普集团(601689)上涨7.22% [1] - 绿的谐波(688017)和鼎智科技(873593)等个股跟涨 [1] 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突破1万台 同比增长125% [1] - 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 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 [1] - 工信部确认已具备从关键芯片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 [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杭州将人形机器人整机、算法与核心零部件列入重点科研支持方向 [1] - 北京市设立1000亿元投资基金 存续期15年 重点扶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1] - 优必选与国际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 [1] 产品信息 - 机器人50ETF(159559)场外联接基金包括A类020893和C类020894 [2]
优必选:首次评级为持有-从智能猫砂盆到人形机器人
2025-09-15 01:49
嗯 这是一份关于优必选(UBTech)的深度研究报告 需要仔细梳理其核心投资逻辑和风险点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中国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商优必选(9880 HK) 拥有2790项专利[3] * 行业为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 涵盖工业 服务 科研及消费级应用[3][46] **核心优势与增长驱动** * **稀缺性**:中国唯一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具备先发优势[3][43] * **客户资源**:与比亚迪 吉利 东风柳汽 一汽 北汽新能源 大众青岛 富士康 顺丰等汽车OEM和物流企业建立测试合作 东风柳汽已下单超20台[33][44] * **多元化业务**:非人形机器人业务(2024年占收入97%)包括消费级(智能猫砂盒等) 教育(28%) 物流(25%)机器人 提供现金流支撑[3][46] * **人形机器人爆发式增长**:预计人形机器人收入从2024年3500万人民币(占比3%)增至2027年24.74亿人民币(占比48%) 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313% 其中工业机器人Walker占主导[4][32][39] **财务预测与运营数据** * **出货量预测(2025e)**:总750台(Walker工业机器人500台 ASP 60万人民币 Una服务机器人50台 ASP 10万人民币 Tien Kung科研机器人200台 ASP 30万人民币)[4][39] * **收入预测**:2024-2027年总收入复合增长率58% 2027年达51.92亿人民币 低于市场共识9.2%[38] * **盈利能力**:预计2028年实现运营利润盈亏平衡 2024-2027年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从-86.7%收窄至-7.0%[38][99] * **现金流与研发**:预计2025-2027年运营现金流出13-15亿人民币 2024年研发费用占收入37%[5][99] **主要风险点** * **客户集中度**:2024年前五大客户占比34% 最大客户占比14% Miracle Automation持有子公司无锡优奇30%股权 曾是2021/2023/2024年最大客户[5][55] * **订单延迟风险**:家居卖场居然之家(000785 CH)的500台Una订单可能因装修市场疲软而延迟[5][35] * **股权稀释**:IPO以来进行5次折价(9-20%)配股 累计稀释超10% 预计因持续研发投入需更多融资[5][50] * **生产与商业化进度**:当前人形机器人订单主要来自政府数据采集点 私人客户订单有限 大规模生产进度可能慢于预期[4][48] **估值与同行比较** * **目标价124港元**:基于10倍2027年预期市销率(参考特斯拉估值) 较当前107港元有16%上行空间[6][61] * **估值溢价**:当前市值65亿美元 2025年以来平均远期市销率15倍(特斯拉为10倍) 溢价源于稀缺性 但随更多中国企业IPO预计将收敛[6][61] * **同业对比**:全球同行Figure AI和Agility Robotics最新融资估值分别为26亿美元(2024年2月)和17.5亿美元(2025年4月) 均低于优必选[6][63] **潜在催化剂与情景分析** * **上行风险**:人形机器人效率突破或成本超预期下降 公共部门或汽车OEM订单增长快于预期[40] * **下行风险**:关联销售 客户集中 政府订单及股权稀释问题加剧[6][70] * **情景分析**:人形机器人收入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乐观情形443%达56亿人民币 悲观情形162%仅6.32亿人民币[4][42]
具身大脑风云榜!盘一盘国内外具身大脑的灵魂人物们...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4 23:33
文章核心观点 - 具身智能已成为全球焦点 国内外公司正积极开发机器人"大脑"系统 包括具身大模型和多模态感知决策系统 [2][3] 国内公司技术布局 - 自变量机器人聚焦通用具身大模型研发 以真实世界数据构建具备精细操作能力的通用机器人 [4] - 星海图成立于2023年 坚持端到端的具身通用大模型路线 成立不到两年完成8轮融资 [5] - 星海图推出WALL-A模型 为全球最大参数规模的具身智能通用操作大模型 能整合视觉 语言与运动控制信号 [5] - 星海图开源具身智能基础模型Wall-OSS 具备强大泛化性和推理能力 [5] - 优必选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领导者 拥有全栈自研能力包括运动控制和AI-Embodied系统 [6][9] - 优必选Thinker大模型在三大国际权威基准测试中斩获四项全球第一 显著提升机器人感知与规划能力 [9] - 智元机器人聚焦AI与机器人深度融合 推出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 任务成功率较市面模型提升32% [7][9] - 智元机器人建立"具身智脑"分层系统 包括云端超脑 大脑 小脑和脑干 形成完整控制体系 [9] - 银河通用构建三大技术壁垒 自主研发全球首个"通用具身大模型" 采用大脑+小脑协同框架 [8][9] - 银河通用推出GraspVLA模型 全球首个端到端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 仅通过合成数据达到预训练能力 [9][13] - 千寻智能Spirit V1 VLA模型攻克柔性物体长程操作难题 实现自然语言指令驱动的复杂任务 [10][13] - 星动纪元研发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ERA-42 支持机器人完成超过100种动态任务 [11][13] - 逐际动力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 构建具身Agent开发工具链 推动多领域应用 [12][13] - 穹彻智能聚焦以力为中心的具身智能大模型 其Noematrix Brain 2.0新增实体概念学习能力 [14][16] - 智源研究院推出RoboBrain 2.0 以70亿和320亿参数实现感知 推理与规划能力统一 [15][16] 国外公司技术进展 - Figure AI致力于开发具备AI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17] - Figure AI推出Helix模型 采用独特双系统AI架构模仿人类直觉和思考的认知模式 [17] - Physical Intelligence专注于为机器添加高级智能 发布机器人基础模型π0和π0.5 [18][21] - 谷歌DeepMind推出Gemini Robotics模型 可直接控制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 [19][21] - 谷歌DeepMind开发Gemini Robotics-ER 增强机器人对空间和物理世界的理解能力 [21] - 英伟达Eureka系统基于GPT-4打造 支持机器人实现30余种复杂动作 [20][25] - 英伟达GR00T N1开源模型采用双系统架构 实现接近人类的运动控制能力 [25] - Skild AI研发通用机器人操作系统Skild Brain 通过摄像头图像直接控制机器人动作 [22][25] - Covariant构建RFM-1模型 为世界上首个基于真实任务数据训练的80亿参数机器人大模型 [23][25] 知名研究团队成果 - Meta和CMU联合打造RoboAgent 采用多任务动作分块Transformer架构 [24][25] - 斯坦福李飞飞团队开发VoxPoser 利用VLM和LLM常识知识实现零样本机器人操纵 [24][25]
Alibaba's $100M Investment Fuels X Square Robot's Push For Embodied AI, Global Sales, And Next-Gen Humanoids
Yahoo Finance· 2025-09-14 20:02
融资情况 - 深圳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X Square Robot获得约1亿美元融资 由阿里巴巴集团通过阿里云领投[1] - 本轮融资后公司总融资额达约2.8亿美元 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1] - 参与投资机构包括红杉中国(现名HongShan)、美团、联想之星、联想创投和英诺天使基金等[2] 技术进展 - 公司发布端到端具身基础模型WALL-OSS 专注于现实环境中操作任务的视觉-语言-动作对齐[5] - 推出Quanta X2机器人 具备360度清洁能力和可感知细微压力变化的先进机械手[6] - 具身AI模型通过物理系统实现感知、推理和行动功能[5] 商业化进展 - 公司已通过向教育机构、酒店场所和养老设施销售实现收入[2] - 人形机器人当前定价8万美元 具体价格根据使用场景确定[7] - 公司尚未准备好面向大众市场的量产产品[7] 行业趋势 - 风险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入人形机器人领域[3]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正在彻底改变人机交互方式[3] - 公司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已完成八轮融资 体现行业投资热度[3] 技术定位 - 行业认识到AI对扩展机器能力至关重要 需实现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机器人[4] - 公司技术代表商业机器人应用向更接近人类功能迈出重要一步[6] - 竞争对手Unitree推出1.6万美元人形机器人 但高级功能尚不明确[7]
人形机器人,迎来新入局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4 15:13
公司战略转型与业务调整 - 公司正经历战略转型阵痛期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86亿元同比下降36.98% 但净利润3145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2.08%[15] - 计划通过股权调整等方式逐步剥离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 该业务2024年上半年收入10.43亿元占营收超60%但毛利率仅5.97%[15][16] - 工业机器人业务连续两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长 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0.86% 累计出货量近1万台[16]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推出国内首个基于AI技术的工业场景具身智能机器人系列 包括轮式人形机器人/人形双臂机器人/人形机械臂[1] - 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采用四舵轮设计支持360度全向运动 搭载智谱AI大模型 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1][6] - 控制器和伺服驱动等关键技术完全实现自研 机械末端抖动抑制控制技术已应用于人形机器人[10] - 具身智能控制平台"小脑"提供500Hz RGM实时控制接口 满足工业领域超90%机器人需求[8][9] 产业链布局与技术积累 - 拥有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核心业务 构建覆盖从单机到整厂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8] - 数控机床业务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83.74%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00台同比增长35%[16] - 通过控股子公司埃弗米GMU400五轴机床加工人形机器人关节/躯干等核心部件[8] - 与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合作基于真实工业场景数据训练AI模型 形成工艺数据→AI模型→执行闭环[10] 市场前景与发展规划 - 中国人形机器人规模预计到2030年达380亿元[6] - 成立"拓斯达人形机器人生态创新联盟"整合产研学企资源 计划将机器人拓展至装配/检测等千亿级自动化装备市场[2] - 工业制造场景是具身智能率先落地场景 未来将向服务业/家庭/医疗等更开放场景延伸[17] - 智能设备总部基地实现智能装备产品线集约化布局 工业机器人年度最大产能可达6万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