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

搜索文档
世运会的活力密码:超越“入奥”的多元价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8-18 08:37
赛事规模与成就 - 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包括116个国家和地区6679名运动员 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 [1] - 52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获得金牌 81个代表团选手登上领奖台 获奖国家和地区数量为历届之最 [1] - 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6金17银11铜首次登顶金牌榜和奖牌榜 创历史最好成绩 [2] 项目发展与突破 - 中国获得世运会金牌项目从累计14个增加至23个 拓宽争金项目版图 [2] - 散打 泰拳 空手道 跑酷 自由式轮滑 霹雳舞 残疾人自由潜水 残疾人柔术等项目实现世运会金牌突破 多个项目首次参赛即夺金 [2] - 龙舟首次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2支队伍中7支登上领奖台 印度尼西亚队获3金2银 乌克兰队获2金1银1铜 中国队获两枚银牌 [2] 文化多元性与国际影响 - 龙舟项目推动文化交融 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000万爱好者参与 队伍成员包括政府职员 大学生 农民等多元构成 [3] - 世运会为武术 空手道 桑搏 泰拳等民族特色项目提供展示平台 促进跨文化理解 [3] - 赛事打破奥运会资源大国垄断奖牌格局 摩尔多瓦 哥伦比亚 突尼斯等中小国家在体育舞蹈 滑轮 地掷球等项目斩获奖牌 [4] 非奥项目价值定位 - 世运会与奥运会形成互补 60%到70%项目更适合在世运会展现特色 不应以"能否入奥"作为项目发展成功标准 [6] - 运动员背景多元 包括机器人软件工程师 木匠 农民 工程师 护士 学生等 体现体育全民参与特性 [7]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强调奥运与非奥项目在竞技水准上无高下之分 关键取决于项目本身质量 [8] 小众项目发展路径 - 小众项目需完善顶层设计 建立运动员等级制度 裁判标准和赛事体系 同时注重社群运营和社交媒体传播 [9] - 学校尤其是高校为小众项目提供理想发展土壤 学生时间充裕 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场地资源丰富 [9] - 河南理工大学地掷球项目形成完整培养体系 一学期约五六百人选课 教师将世运会经验转化为教学素材 [9] 年轻群体与创新项目 - 新一代对多元化运动更感兴趣 世运会吸纳霹雳舞 无人机竞速等创新低门槛项目吸引Z世代 [10] - 广东省无人机竞速领域积累深厚 2019年已开展大规模赛事 现有众多飞行俱乐部和梯队化人才培养 [10]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与成都体育学院签署备忘录 共同建立体育研究和推广中心推动非奥运动发展 [11]
航空+文旅+体育!东部机场集团创新打造“苏超”消费新场景
中国民航网· 2025-08-18 04:59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郁婕、胡昕、胡梦雯 报道:当足球赛事与航空枢纽相 遇,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东部机场集团紧抓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下称"苏超")带动的文旅消 费热潮与品牌传播机遇,积极推动"航空+文旅"深度融合,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构建了集出行、观赛、 互动于一体的多元化消费场景,为旅客解锁打开"苏超"新方式。 "苏·超级飞":"航空+体育"激活消费新动能 在"苏超"影响力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东部机场集团与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联手,深度融合流量经济、赛 事经济与场景经济,以南京禄口机场为核心载体构建"航空+体育"复合型消费生态。 目前,南京机场T1、T2航站楼内已有三处"苏超"主题打卡点。机场还在T1航站楼畅达驿站、机场贵宾 厅增设主题展示区与文创展台,让往来旅客近距离感受江苏体育文化的魅力。双方正加速落地"苏·超级 飞"快闪店,精选苏超主题纪念品和周边文创,同步推出"苏超×禄口机场"联名产品,并探索直播带货、 社群营销等线上销售模式,以赛事IP赋能商业业态,有效激活消费市场。这一创新引流模式未来将推广 至集团其他机场,形成规模化品牌效应。 为全方位保障球迷顺畅观赛、畅游江苏,南京机 ...
人生首野,都市健身人涌向越野跑
36氪· 2025-08-17 23:59
行业趋势与增长 - 国内越野跑比赛数量从2013年约10场增长至2019年500场,参赛人数达15万人,为同期全球增长率最快国家[1] - 2023年中国境内越野赛事参赛选手达68,357人,全球拥有ITRA表现分的1,277,283名选手中中国占90,368席[10] - 小红书平台"越野跑"相关笔记超36万篇,2023年春夏搜索量同比增长336%[1][10] - 越野跑年增长率稳定在12%,全球自2015年累计177万名越野赛跑者,年均举办3,600场赛事[13][22] 用户画像与参与动机 - 90%越野跑者年龄位于22-55岁,25-44岁占比48.9%,女性参与者比例从2013年18%提升至2019年26%[23][25] - 参与者动机包括对抗中年危机、追求自然体验、赛事肾上腺素刺激及社交平台内容影响[7][10][13] - 83%越野跑者进行路跑训练,70%进入健身房进行重量训练以提升体能[29] 赛事发展与商业化 - 赛事服务创新如补给站提供羊肉汤、臊子面等餐饮服务,形成"大型户外自助餐"标签推动破圈[15] - 品牌深度绑定赛事:HOKA冠名UTMB、耐克赞助崇礼168、Salomon投入黄金联赛、凯乐石通过朗途体育参与赛事打造[19] - 单场越野赛平均配置花费约5,000元,主要支出为越野鞋、越野包、登山杖及上千元报名费[22] - 2024年初全国已安排超30场专业越野赛事,赛事覆盖莫干山、柴古、宁海等特色山地资源区域[13][22] 国际影响与精英表现 - 中国选手姚妙创UTMB双冠王记录,在2024年55公里组别以05:54:03成绩夺冠[4][25] - UTMB赛事中女性选手比例随距离增加下降,40公里组为33%,145公里和170公里组分别降至11%和12%[25] - 国际赛事如法国霞慕尼UTMB成为国内越野跑发展缩影,推动本土赛事标准化与国际化[4] 风险与训练需求 - 2024年UTMB赛事2,761名起跑者中仅1,760人完赛,凸显体能与环境风险[28] - 风险来源包括心肺耐力不足、路面碎石淤泥、天气突变等,需通过健身房力量训练提升肌肉耐力和下肢稳定性[28][29]
首胜如过年!常州早已“破圈”,“苏超式”足球联赛多地开花
第一财经· 2025-08-17 13:46
赛事热度与现象级表现 - "苏超"成为现象级赛事,现场观赛人数截至第九轮已超过120万[4] - 单场比赛吸引超过4.2万名球迷现场观战(常州vs镇江)[1] - 赞助商体系完善,包括1家总冠名商(江苏银行)、8家战略合作伙伴、7家合作商、6家赞助商、8家供应商及2家公益单位[4] 文旅产业联动效应 - 前六轮赛事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5] - 美团数据显示徐州、镇江、淮安等主场城市文旅预订量同比增超20%[6] - 南京奥体中心周边3公里内酒店入住间夜量增长显著,其中新华传媒大酒店同比增长111%[6] - 常州文旅推出针对性福利:赵姓游客免门票、镇江市民及全国体育教师免票、苏锡常市民四折票[4] 城市营销与文化认同 - 常州通过"自嘲营销"(如"笔画保卫战")形成全民互动,话题阅读量破亿[8] - 72.3%受访者认为赛事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61.4%认为推广了足球文化[8] - 赛事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构建"赛事引流+文化赋能+消费升级"闭环[9] 区域复制与行业扩张 - 多地效仿"苏超"模式,赣超、湘超、川超、渝超、汉超等联赛陆续推出[3][10] - 赣超首轮即火爆,广告位供不应求,商家竞价导致队服冠名更换四次[11] - 汉超揭幕战吸引超4万观众,首次实现武汉16城区与8高校联动[11] - 湘超筹备中,深圳湖南籍群体申请以"第二省会"名义参赛[11] 产业经济拉动作用 - 赛事盘活存量体育场馆资源,提升设施利用率[12] - 单张门票可撬动周边休闲、旅游、餐饮等多业态增长[12] - 体育赛事增加带动体育用品、设施供给及相关行业发展[13]
体坛联播|曼城4球大胜迎开门红,赵睿赛后强调要继续向前
新浪财经· 2025-08-17 01:28
曼城新赛季表现 - 曼城在2025-2026赛季英超首轮客场4比0大胜狼队,凭借净胜球优势暂登积分榜榜首 [2] - 新援赖因德斯贡献1球2助攻,收获曼城生涯首球,瓜迪奥拉称赞其"从加盟第一天起就带来积极影响"[2][3] - 哈兰德梅开二度,连续4个赛季英超首轮破门,加盟曼城后98场打进87球,比同期其他球员多至少20球 [2] 中国男篮亚洲杯表现 - 中国男篮时隔10年再进亚洲杯决赛,队长赵睿半决赛砍下24分6助攻当选最佳球员 [5] - 半决赛中国男篮五人得分上双,王俊杰14分、胡明轩13分、廖三宁和胡金秋各12分 [5] - 决赛将面对半决赛92比48大胜伊朗的澳大利亚队 [5] 巴萨新赛季表现 - 巴萨西甲首轮3比0胜马洛卡,亚马尔传射建功,完成全场最多的6次过人和9次一对一对抗胜利 [7] - 亚马尔自上赛季至今参与40粒进球,超越皇马前锋维尼修斯的38球 [7] - 比赛争议出现在巴萨第二个进球,马洛卡球员因抗议连吃两红牌 [7] 拜仁德超杯夺冠 - 拜仁2比1胜斯图加特夺得德国超级杯,凯恩收获职业生涯第二冠 [9] - 凯恩首开记录,迪亚斯攻入拜仁生涯首球,诺伊尔多次贡献关键扑救 [9] - 上赛季凯恩31场26球9助攻帮助拜仁夺得德甲,收获生涯首冠 [9] 中国攀岩世运会表现 - 中国攀岩队在世运会速度攀岩双人接力赛包揽男女金牌,女子组合邓丽娟/周娅菲三刷世界纪录至13秒28 [12] - 男子组合龙见国/储守宏以10秒26夺冠,美国组合铜牌赛创10秒06世界纪录 [12] - 啦啦操首次进入世运会,中国派出唯一一对男性组合马科唯/林奕航参赛 [12] 中国极限运动赛事 - 阿尼玛卿极限挑战赛作为中国首个平均海拔超4000米高原生态越野赛,吸引122名选手参赛 [15][17] - 首创"竞技+环保"双积分制,冠军更让亚巴和马学萍获"共生大使"称号 [16] - 赛后启动"雪山修复计划",确保高原环境不留人为痕迹 [16]
“白天旅游晚上看球”成新时尚:文旅体融合带动暑期消费热潮
央视网· 2025-08-16 08:40
暑期文旅消费趋势 - 文旅消费加入更多运动元素 滑雪成为多城市避暑顶流 足球联赛带动白天旅游晚上看球新时尚 [1] 室内雪场运营表现 - 上海临港全球最大室内雪场推出京剧主题滑雪秀 专业滑雪健将表演高难度动作 [3] - 免签政策优化带动国际游客增长 暑期港澳台及外籍游客占比同比提升300% [3] - 室内雪场火爆带动配套酒店和餐饮订单量增长 [3] 雪场门票及周边数据 - 7月以来广州成都深圳等多地室内雪场门票订单环比增长超30% [5] - 雪场周边住宿预订同比增长超40% [5] 赛事旅游消费效应 - 江西针对赣超球迷推出观赛专属福利 串联纳凉景区形成避暑旅游线路 凭门票享受景区免票优惠购票和住宿折扣 [5] - 赣超期间吉安市中心城区酒店平均入住率较赛前提升40个百分点 餐饮行业整体营业额同比增长55% [7] - 江苏7月苏超比赛期间全省酒店整体入住率超80% [7] - 全国多地一场球带火一座城现象 体育激情转化为文旅消费新活力 [7]
“体育+”经济全方位无死角借“体”出击 夏夜运动热力全开激起消费“涟漪”
央视网· 2025-08-16 04:48
夜间体育赛事带动消费增长 - 中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 体育赛事通过高参与度和强社交属性聚集人气 带动周边餐饮、购物等业态发展[1] - 哈尔滨举办6场荧光夜跑活动 每场平均吸引上千人参加 形成"夜跑—游园—餐饮"消费链条[7] - 威海海上足球场暑期累计吸引客流超5万人次 带动餐饮、娱乐等业态整体营收增长超30%[14] 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城市活力 - 石家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由闲置空地改造 日均接待15000人次 配套超千米空中运动走廊和40多片免费运动场地[10] - 辽宁阜新建成省内最大户外公益性滑板场地 配套健身步道等多元设施 成为老工业城市转型新亮点[21] -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从亚运场馆转型为全民运动场 举办"浙BA"赛事时140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49] 省级业余赛事创造经济效应 - "苏超"省级业余赛事单场最高60396人次观赛 8轮赛事累计吸引100多万人次现场观赛 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方面近380亿元营收[24] - "赣超"首轮吸引近7万球迷现场助威 前4轮累计吸引现场观众38.57万人 相关拉动效应超2592万元[30][45] - "浙BA"赛事举办390场市集活动 带动1.74亿元交易额 通过"体育赛事+夜间市集"模式延长消费链条[57] 文旅融合与创新服务模式 - 各地推出景区免票、消费折扣等文旅福利 如江西推出"赣超专属文旅福利" 通过住宿折扣、演出优惠等措施留住球迷[38][40] - 开通专项服务设施 如江西开行"赣超"球迷专列 配备助威包和25辆接送大巴 单趟载客1100多名球迷[33][34] - 创新科技应用 "浙BA"赛事采用AI解说员实时分析比赛数据 实现科技与体育融合[54] 赛事体系与消费时段延伸 - "浙BA"赛事体系包含230场比赛 持续至2026年2月 实现"全省天天有赛事、城市周周有主场"的密集赛程[61] - 赛事有效拉长消费时段 夜间成为城市消费"黄金时段" 带动夜市、休闲娱乐场所人流增长[45] - 体育消费重构城市夜间经济生态 如江西通过赛事展现消费升级与城市转型的澎湃动能[40]
赛事流量化为消费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8-16 00:57
赛事经济效益 - 成都票根优惠打卡地图3.0版上线,涵盖赛事、演出、展览、景区等门票,提供餐厅、酒店、景区优惠[1] - 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分布在成都8个区县,各区县推出优惠政策推动"赛事+消费"联动[1] - 龙泉驿区特许商品店限量款火炬徽章等商品热销,部分限定款售罄[1] 消费数据增长 - 世运会前3天龙泉驿区接待游客21.82万人次,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长50%,重点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5%[1] - 武侯区推出"武侯仲夏消费月"活动,持票根可享餐厅8.8折优惠[1] - 成都高新区启动"票根经济"活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2] 文创及商业联动 - 世运村"礼尚天府"展销馆熊猫元素商品受外国运动员青睐[2] - 成都文博场馆、景区及商圈设置文创销售点,实现"边玩边买"模式[2] - 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1500亿元[2]
跟着赛事去旅行!看完比赛吃夜市——夏夜正确打开方式
央视网· 2025-08-15 22:50
夜间体育赛事带动消费升级 - 中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 体育赛事通过高参与度和强社交属性聚集人气 带动周边餐饮 购物等业态发展[1] - 哈尔滨举办6场荧光夜跑活动 每场平均吸引上千人参加 拉动周边景区门票 餐饮住宿等业态增长[3] - 威海海上足球场暑期累计吸引客流超5万人次 带动餐饮 娱乐等业态整体营收增长超30%[7] 新型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改造 - 石家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由闲置空地改造而成 空中运动走廊超千米 40多片专业室外运动场地免费开放 日均接待15000人次[4] - 辽宁阜新建成省内最大户外公益性滑板场地 配套健身步道等多元设施 成为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新亮点[9] - 安康汉江桨板运动每天吸引约千人参与 带动装备销售及培训新兴业态 拉动岸边特色餐饮消费增长超20%[8] 大众体育赛事模式创新 - 浙BA城市争霸赛采用亲民票价策略 门票分8元 18元 28元三档 吸引非职业选手参与[11] - 浙BA结合体育赛事与夜间市集模式 预选赛阶段已举办390场市集 带动1.74亿元交易额 有效促进农产品消费[15] - 赛事引入AI解说员技术 实时分析比赛数据与预测胜负概率 提升观赛体验[14] 区域性联赛的消费拉动效应 - 赣超业余联赛首轮吸引近7万球迷现场观赛 前五轮累计观众达38.57万人 比赛日成为城市消费黄金时段[17][26] - 江西开通赣超专列运输1100多名球迷 配套助威包服务 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消费模式[17] - 联赛带动相关消费拉动效应超2592万元 通过景区门票优惠 住宿折扣等举措延长消费链条[25][26] 赛事规模与持续周期 - 浙BA城市争霸赛预计进行超过230场比赛 持续至明年2月 实现全省天天有赛事 城市周周有主场[16] - 哈尔滨荧光夜跑 威海海上足球场 安康桨板运动等均形成常态化运营 持续释放夜间经济活力[3][7][8]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沈阳闭幕<br/>高志丹宣布闭幕 王新伟致辞
辽宁日报· 2025-08-15 12:53
在青春中奔跑,在追梦中冲刺。经过6天的激烈比拼,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顺利完成各项赛事,于8月15日晚在沈阳圆满闭幕。国 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高志丹宣布闭幕,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新伟致辞。 19时30分,辽宁游泳网球馆,开场表演《梦想启航——奔跑沈阳》为闭幕式拉开序幕。 各参赛代表团入场。 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家胜宣读关于授予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参赛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和参赛纪念奖的决定。与会领导分别为本届运动会 女子、男子团体总分前三名代表团,以及创亚洲少年田径最好成绩的个人颁奖。 王新伟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悉心指导下,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本届运动会取 得圆满成功,呈现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这次盛会开创了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的新起点,搭建了青少年竞技比拼的新舞台,成为青少年 体育竞赛的新品牌。当前,辽宁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力打造新时代"六地",奋力谱写中国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