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

搜索文档
“粤”上新台阶|说起这件事,大湾区的“追星族”嘴角就压不住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3 08:12
大湾区演艺市场发展 - 广东省2023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场次达546场 票房收入近40亿元 两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一 [1] - 广州2024年前4个月演出审批量超1000宗 被誉为"中国演唱会第一城" [1] - 澳门提出打造"演艺之都"战略 "白天游景点 晚上看演出"成为当地旅游新标配 [1] - 东莞2023年通过音乐节尝到人气红利 2024年继续加码引进超级草莓音乐节 [1] - 深圳龙岗明确提出打造"国际演艺IP产业高地"目标 [1] 演艺产业协同模式 - "香港创作+内地制作+湾区市场"新模式打破传统地域限制 激活湾区观众港乐DNA [5] - 香港音乐人邓智伟观察到粤语歌在内地演出能引发全场大合唱 显示市场接受度 [5] - 大湾区1.5亿常住人口为演出市场提供基本盘 跨区域人流加速形成规模效应 [5]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及深中通道等基建提升跨境观演便利性 [5] - 大湾区"一程多站"出行模式使观众可一次性体验多场演唱会 [5] - 广东省出台《关于推动广东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目标 [11] - 政策明确盘活闲置厂房和商业综合体 规划建设沉浸式演艺新空间 [11] 城市竞争与产业联动 - 广州 深圳 佛山 香港 澳门等城市竞相提升观演体验和交通便利性以吸引流量 [8] - 政策红利与产业链协同推动演艺产业向大湾区聚集 形成市场保障效应 [8] - 演艺市场活力成为大湾区城市烟火气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12]
岳云鹏“非要唱”,网友:非要挣!比凤凰传奇还贵200,1580元档20秒抢空
北京商报· 2025-06-12 04:36
演唱会销售情况 - 岳云鹏"非要唱"北京演唱会7月26日场次初始可售门票总数为4200张 [1] - 开票后20秒内1580元最高档门票售罄 全档位门票35分钟内售罄 [1] - 看台380元、580元、980元档位在开票1分钟后售罄 [1] 票价争议 - 最高1580元票价超过凤凰传奇青岛站1380元、汪苏泷1380元、华晨宇1280元等专业歌手演唱会定价 [3] - 部分网友质疑定价过高 称"怎么谁都能开演唱会了" [3] - 支持者认为"想开是他的权利 不去是观众的权利" [5] 市场反应 - 观众对高票价接受度高 认为现场互动和情绪价值"值回票价" [6] - 公司通过彩排花絮和巡演城市公布(北京、成都、郑州、西安、武汉)进行预热宣传 [7] - 艺人回应质疑称"会做好充分准备 拿出最好状态" [6] 艺人音乐背景 - 2015年电影《煎饼侠》翻唱《五环之歌》全网播放量超10亿次 成为KTV热门曲目 [9] - 陆续推出《如果有个直达天堂的电梯》《最亲的人》等音乐作品 [9] - 曾在《歌手》总决赛尝试戏腔演唱 多次参加音乐节演出 [9]
小剧场:实验性何妨“往回看”(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1 22:11
小剧场行业发展现状 - 2025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将有24部作品在3个月内轮番上演 [1] - 小剧场具有低成本制作和开放舞台空间的特点 成为文艺创作的"试验田" [1] - 行业已形成独特生态:中坚力量是兼具艺术与市场属性的作品 两侧分别是偏市场属性和偏实验性的创作 [1] - 该生态已持续近20年 推动文艺整体发展 [1] 小剧场创作成果 - 开心麻花电影《驴得水》起源于同名小剧场作品 [1] - "话剧九人"剧团从小剧场作品《四张机》《春逝》起步 逐渐发展为大剧场演出力量 [1] - 相比快速发展的演艺事业 小剧场在剧目创新和演出场次方面表现不突出 [1] 当前主流演出类型 - 沉浸式剧场:以低成本推动多场次演出 如《阿波罗尼亚》3年演出近千场 [2] - 实验性演出:如乌镇戏剧节《躺平2.0》每场仅10-20名观众 与AI共同完成演出 [2] - 阿那亚戏剧节《海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凌晨海边演出至日出 [2] 行业发展动因 - 表层原因:演艺市场繁荣抬高成本 优秀创作者流向更大市场 [3] - 深层原因:创作者受西方前卫剧场观念影响 [3] - 北京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已形成规模效应 包括昆曲、京剧和地方戏创新 [3] 传统戏曲创新 - 泉州梨园戏通过小剧场展演寻找当代表达 [3] -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结合沉浸式剧场与音乐剧风格 推出越剧《新龙门客栈》 [3] - 行业趋势从西方前卫艺术转向从传统出发的创新 [3]
日薪八万还在哭穷,月薪三千的人笑了
36氪· 2025-06-10 13:34
行业收入差距 - 网红何秋亊在直播中透露每日发红包支出达3-4万人民币,展示出短视频行业头部从业者的高收入水平 [4] - 演员黄奕自曝婚庆商演日薪达8万人民币,月工作10天即可收入80万,引发公众对演艺行业高收入的争议 [8] - 郑爽被曝通过阴阳合同在77个工作日内获得1.6亿元片酬,折合日薪超208万元,创造了"208w"这一指代内娱高片酬的流行词 [16] - 陈奕迅每月房贷达60万港币,相当于普通打工人24年收入总和,反映出明星与普通人的财富鸿沟 [17] 行业生态变化 - 当前演艺行业出现明显分层现象,演员按咖位区分待遇,与早期所有演员同吃盒饭的情况形成对比 [30] - 早期如《还珠格格》时期,主演片酬差距仅几百元,而现今行业片酬差距呈指数级扩大 [30] - TVB保持按出镜时间支付报酬的传统,标准为800港元半小时,维持相对公平透明的薪酬体系 [33] - TVB艺人在无戏可拍时会从事茶餐厅服务、出租车驾驶等工作,日收入约三四百港币,体现行业职业化程度 [33] 内容创作脱离现实 - 影视作品中出现诸多脱离现实的底层叙事,如《生活家》中超市试吃蹭早饭、送葬车搬家等桥段 [24] - 《东八区的先生们》呈现出租车吃泡面等不真实的"打工人"情节 [24] - 韩雪导演作品中外卖小哥住精装公寓、每日仅送30单仍有闲暇的设定,严重脱离行业实际情况 [24][27] - 行业早期作品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因主创真实生活体验而能呈现市井烟火气 [32] 行业价值观变迁 - 早期艺人如刘琳回忆所有演员同等待遇,现今则普遍配备助理,行业阶层分化明显 [30] - TVB艺人秉持"做好呢份工"的职业理念,将演艺工作与其他职业平等看待 [33][35] - 当前行业存在明星试图抢占"打工人"人设现象,如吉克隽逸用爱马仕餐具却抱怨工作压力 [16] - 张庭在价值千万豪宅中哭诉工作辛苦全年无休,反映出行业部分从业者缺乏对普通劳动者的共情能力 [16]
演唱会票根“薅羊毛”,300元可住豪华酒店?
36氪· 2025-06-09 02:02
上海演艺活动带动文旅消费 - 上海启动"跟着演出游浦东"主题活动 消费者在指定票务平台购买演出票后可上传电子票根至携程或美团平台 审核通过后可获得住宿与景区优惠券 住宿客房单一订单最大优惠1000元 景区单张门票最大优惠100元[2] - 活动指定演艺场所包括东方体育中心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5家场馆 优惠酒店近50家[2][3] - 案例显示消费者通过500元优惠券将743元酒店房间价格降至243元 使演唱会之旅人均消费控制在千元左右[3] 票根经济与二次消费转化 - 票根经济成为演艺带动城市商旅发展的重要推手 上海推行后商圈二次消费转化率暴涨63%[4] - 演艺活动带动周边消费增长 2024年上海授牌演艺空间举办演出20351场 吸引观众323.67万人次 创收2.85亿元 带动周边餐饮酒店等消费增长超5亿元[6] - 业界采用"1:4.8"比率描述演唱会带动消费效应 即每投入1元门票消费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11] 上海演艺市场发展数据 - 2024年上海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 接待观众2545万人次 取得票房51.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5.2% 28.1% 56.2%[5] - 上海剧场数量曾占全国一半以上 2019年通过区域整合构建"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 并推出演艺新空间概念[5][6] - 2024年国际剧目中国首演率接近90% 上海首演率超过85% 形成对全国优秀演艺人才及作品的虹吸效应[7] 年轻消费者行为特征 - 18至34岁观众群体占据演出市场超过70%份额 Z世代和千禧一代成为观演主力军[11] - 年轻人呈现"理性消费但愿意为演艺付费"特征 案例显示消费者愿意节省日常开支但购买1588元内场票[9][10] - 观演支出中交通和住宿开销占比高达65% "为演出赴一座城市"成为常态化经济现象[11] 全国演出市场规模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 其中票房收入579.54亿元[10] - 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296.36亿元 其中大型演唱会票房超260亿元 占总体票房近一半[10] - 演唱会成为最具吸引力和商业变现潜力的演出种类[10]
演唱会经济热潮:解析消费低迷下的文化消费繁荣现象
搜狐财经· 2025-06-07 21:19
2024年的消费市场呈现出一幅"冷热交织"的景象,一方面,演艺市场热闹非凡,演唱会和音乐节等活动频频爆满,"票难求"成为常态,数据显示,2024年全 国演唱会票房高达179亿元人民币,观演人次更是同比增长了208.5%。然而,另一方面,整体消费市场却显得有些谨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增速相较于往年有所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依旧处于历史低位。如此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在整体消费市场承压 的情况下,演艺市场却逆势而上? ### 演艺市场的惊人增长 与演艺市场的火热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整体消费市场在2024年展现出了相对保守的态度: ### 从消费心理到市场的变化 1. **消费心理的微妙转变** 演唱会市场的快速发展——数据背后的趋势 2024年,中国演唱会市场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扩展,创下了多个新的记录。演唱会市场的火爆有着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 音乐节市场的高品质发展 与演唱会市场的全面爆发不同,音乐节市场在2024年趋向理性和品质化的发展,逐渐强调细分和深耕。 ### 整体消费市场的冷静反应 消费者在整体消费趋于理性的背景下,愿意在演唱会等文化娱乐项 ...
成为演唱会必选地之后,广东要用一张门票掀起全域消费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6-06 03:39
广东演艺市场概况 - 2024年广东省大型营业性演出场次达546场,票房收入37.34亿元,均居全国第一[4] - 5月广东演艺市场活跃,许嵩、王心凌、孙燕姿等歌手在深圳开唱,胡夏、张惠妹等齐聚广州,佛山、东莞亦有华晨宇演唱会及草莓音乐节等活动[2] - "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文化消费新趋势,跨市观众占比高,衍生消费可达票价的数倍[2][4] 演艺经济带动效应 - 华晨宇佛山演唱会3天撬动6.8亿元文旅商贸消费,东莞草莓音乐节吸引8万乐迷并拉动2.8亿元消费[4] - 跨城观演叠加住宿、交通、旅游等消费,单次开销可超2000元[5] - 业内估算1元音乐节门票可带动7-8元城市综合消费[7]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广东出台《措施》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支持广深建设国际演艺之都[2][6] - 广州推出"文旅体一证通"整合41项审批事项,实现企业"一次申请、一证准营"[8] - 深圳龙岗通过企业合作打造"国际演艺IP产业高地",整合演艺资源、场馆运营及IP孵化全产业链[7] 演艺产业链延伸 - 企业探索"演出+电影"联动模式,开发艺人IP周边如音像制品、服饰等,构建衍生消费生态[7] - 羊城创意产业园推动"演艺+旅游"示范项目,引入音乐游园、Livehouse等多元形态[8] - 旅游演艺项目如《广东千古情》单日最高演出10场,累计吸引游客超650万人次[9][11] 旅游演艺发展潜力 - 2024年广东旅游演艺场次0.68万场(占全国不足4%),票房8.92亿元(占全国5.4%)[9] - 广东千古情景区拉动佛山规上文旅娱乐业收入同比增长23.4%,成为大湾区新经济增长点[11] - 《措施》鼓励结合地方文化打造沉浸式演出,需避免同质化并强化特色文化内涵[11]
完成最后高难度施工,中国杂技艺术中心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新京报· 2025-06-05 14:47
项目概况 - 北京首个专业杂技演出剧场中国杂技艺术中心完成钢结构施工,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1][2] - 项目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总面积约6.2万平方米,包含1950座大型剧场、800座曲剧场、300座多功能厅等 [2] - 项目由北京演艺集团建设,北京建工集团施工,2023年5月开工,计划6月底外墙封围,年底外檐亮相 [2][6] 建筑特色 - 1950座大型剧场采用球状外观,双曲面UHPC波浪形造型板,设计理念为"匠心凝聚,技艺之冠" [2] - 剧场拥有26米挑高,舞台空间和观众席布局增强沉浸感与视觉张力,可兼容杂技、音乐会、演唱会等多功能需求 [3] - 剧场配备专属轨道飞行器装置、机械式升降舞台等专业设施,后舞台和主舞台含10层钢结构吊挂结构,总重量460余吨 [4][5] 施工技术 - 采用自主专利技术对吊挂楼层钢结构进行全过程模拟计算,使用隔楼层手动提升施工工法,就位精度达3毫米 [5] - 完成10层吊挂楼层钢结构施工耗时3个月,包含2000多根杆件和300多根18米长吊杆,施工难度类比"工程高空杂技" [4][5] 行业影响 - 项目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举措,建成后将拓展北京文化(000802)辐射范围并丰富演出市场 [2][7] - 目标打造京南地区展演文化建筑新标杆,为市民提供精品文化工程 [3][6]
小票根串起大文旅 浦东引演出“流量”增消费“留量”
中国发展网· 2025-06-04 15:16
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 浦东新区启动演艺票根券提振旅游消费活动 活动时间为5月30日至9月30日 期间将有近百场演出参与 [1] - 消费者在指定票务平台购票后可凭数字化票根在携程 美团兑换酒店和景区优惠 住宿订单最大优惠1000元 景区门票最大优惠100元 [1] - 活动通过"政企合作半价礼包"形式实施 区财政提供30%补贴 企业提供20%优惠 消费者享受半价优惠 [2] 票根经济发展现状 - 浦东万人及以上大型演出占上海演艺市场近七成 具备发展票根经济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2] - 跨行业数据共享不足是制约票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浦东正探索技术支持体系实现平台衔接 [3] - 浦东通过签署协议 加强账户管理 及时清算等手段打造"文旅消费实名闭环" [3] 产业链联动效应 - 演出客流带动住宿 餐饮 交通 购物 旅游等多个产业 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 [1] - 上海前滩香格里拉调整餐厅运营时间 开设深夜简餐吧 服务观演宾客 [2] - 东方明珠塔利用演出经济带动效应推出景点门票优惠 为暑期旅游高峰做准备 [2] 战略发展规划 - 浦东以票根经济为突破口 深化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创新实践 [3] - 未来将通过更开放姿态 多元场景 优质服务打造"观演在浦东 消费在浦东 记忆在浦东"的城市名片 [3]
六月,带你嗨玩河南
河南日报· 2025-06-03 23:21
避暑胜地 - 郑州伏羲山适合亲子出游 拥有刺激的玻璃栈道和云上牧场 红色岩石地貌独特 山路树荫遮蔽 山下沙滩溪流适合儿童游玩 [5] - 洛阳白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8.5% 盛夏平均气温不超过22℃ 拥有落差123米的九龙瀑和60多米的白龙瀑布等多级瀑布景观 [6] - 焦作净影大峡谷是免费徒步溯溪胜地 山泉清澈见底 溪流众多 夏季溯溪乐趣无穷 [7] - 信阳鸡公山夏季平均气温22.7℃ 植被覆盖率98% 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22万个 被誉为"天然大氧吧" [8] 文艺展演 - 《豫剧马派专场》6月13-28日在11个城市巡演 包含《穆桂英挂帅》等马派经典剧目 6月28日郑州站演出 [11] - 小剧场话剧《孤村》6月27-28日在郑州大剧院上演 通过士兵和村姑视角展现抗战故事 [12][13] - 原创音乐剧《喜欢你》6月28日在郑州大剧院演出 融合英歌舞与现代音乐剧形式 [14] - 《带你赏国乐》民族音乐会6月29日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呈现 [15] 展览活动 - "雨林秘境"玛雅文明大展展出209件墨西哥文物 90%首次在中国亮相 展期至10月8日 [17]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收录12405件绘画藏品 涵盖大部分传世国宝级绘画 展期至6月20日 [18] - "避暑消夏"书画展精选40余件馆藏作品 展现古人消夏智慧 展期至6月18日 [19] - "丝路华章"唐代青花瓷展首次集中展示百余件唐代青花瓷 展期至8月31日 [20] 电影放映 - 《碟中谍8》5月30日上映 汤姆·克鲁斯无替身特效完成高难度动作场面 [22][23] - 《分手清单》6月14日上映 讲述情侣执行分手清单过程中回顾感情经历 [24] - 《星月童话》6月14日重映 张国荣分饰两角演绎浪漫爱情故事 [24] - 《人生会议》6月28日上映 肖央饰演穿越回20岁的46岁卫星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