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品拍卖
icon
搜索文档
长江商学院梅建平:艺术品回报率正处在70年一遇的低迷状态
经济观察网· 2025-07-16 15:11
艺术品市场整体表现 - 艺术品回报率处于70年一遇的低迷状态,2023年和2024年10年期滚动年化美元回报率分别为-0.9%和-1.4%,为1954年以来最差表现 [2] - 艺术品与股票市场(标普500指数)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自2018年起每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三大洲际艺术品指数显示部分市场复苏信号,全球艺术品市场出现解冻迹象 [2] MM艺术品价格指数概况 - 新发布的MM三大洲际艺术品价格指数覆盖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三大拍卖行1873-2025年全球7914位艺术家的43307幅作品,平均成交率82% [5] - 样本包含亚非大艺术家913位、欧洲艺术家5578位、美洲艺术家1423位,编制方法基于梅建平与摩西教授的研究成果 [5] 洲际艺术品市场表现 - **亚非大市场**:指数从2000年1升至2025年春6.21,年复合增长率7.7%,但2025年春拍下跌6.4% [5] - **欧洲市场**:指数从2000年1升至2025年春1.73,年复合增长率2.3%,2025年春拍反弹22.4% [5] - **美洲市场**:指数从2000年1升至2025年春2.88,年复合增长率4.4%,2025年春拍大涨31.7%,但仍较2021年高点低15% [5] 中华艺术品市场表现 - MM中华艺术品价格指数从2000年1升至2025年春8.55,年复合增长率9.2%,2025年春拍逆势上涨9% [6] - 2000-2025年间中华艺术品年化回报率(9.2%)大幅跑赢印象派(3.2%)和当代艺术品(5.1%) [7] - 中华艺术品2020年达历史高点后调整48.2%,2025年春拍反弹9%,同期印象派指数涨11%,当代艺术品跌8.9% [7] 细分市场动态 - 印象派和当代艺术品2021年达历史高点后,最近3年分别下跌16%和28.6% [7] - MM中华艺术品景气指数显示2024年秋拍藏家信心恢复,但2025年春拍市场仍低迷,竞拍活跃度不足 [8] 行业合作与发展 - 长江商学院与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学院合作,依托新成立的艺术市场与金融研究所编制欧洲国家指数等专业指数 [8] - 研究团队包括摩西、姜国麟、Anrea Rurale、Brunella Bruno等国际学者 [8]
区块链技术在艺术品拍卖中的应用:如何通过NFT实现艺术品溯源与所有权转移自动化?
搜狐财经· 2025-07-13 11:19
区块链技术在艺术品拍卖中的应用 - 区块链技术通过NFT解决艺术品真伪验证和所有权转移问题,为艺术品拍卖带来革命性变化 [1] - 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不可篡改、透明公开和安全可靠的特点,能有效记录艺术品创作时间、艺术家和历史流转记录等信息 [3] - NFT作为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可确保艺术品唯一性与来源,为艺术品附加永久数字身份 [3] NFT与艺术品溯源 - NFT可作为艺术品数字化证明,与实体艺术品对应实现溯源追踪 [3] - 每个NFT包含艺术品详细信息如创作背景、所有权记录和交易历史,这些信息在区块链上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 [3] - 区块链技术使艺术品历史交易记录可随时查阅,提高买卖双方信任度并为定价提供数据支持 [9] 所有权转移自动化 - 区块链与NFT结合简化所有权转移流程,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操作 [5] - 智能合约在购买完成后自动触发所有权转移,实时更新区块链信息,减少人为错误和操作繁琐 [5] - 自动化交易过程无需依赖第三方中介,确保交易真实、合法且高效 [5] 艺术品市场透明化 - 区块链技术永久记录和追踪艺术品交易,相关信息公开透明展现给所有参与者 [9] - 透明化交易方式降低欺诈可能性,使艺术品市场更加健康 [9] - 收藏家可确保艺术品真实性并查阅历史交易记录,了解价格波动 [9] 艺术家利益保障 - NFT为艺术家提供新收入来源和版权保护机制 [10] - 智能合约允许艺术家设置转售提成比例,从二次或多次交易中获得收益 [10] - NFT技术帮助艺术家建立数字身份,提升品牌影响力 [10] 对拍卖行的影响 - NFT和区块链简化拍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并减少人工成本和出错风险 [11] - 区块链使拍卖行能实时监控交易,确保艺术品在透明公正环境下完成交易 [11] - 拍卖行可利用区块链建立去中心化拍卖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11] 行业前景展望 - 未来艺术品拍卖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拍卖行,可通过去中心化平台公开竞拍 [7] - 区块链艺术品溯源系统增强市场信任度,推动数字艺术与实体艺术融合 [7] - 技术普及将使艺术市场更加智能化、全球化,创造更多机会与收益 [12]
白酒、邮票、红木家具,多个行业遇冷,专家:年轻人不和你玩了!
搜狐财经· 2025-07-02 05:08
年轻人消费观转变 - 年轻人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推动消费升级,但导致白酒、邮票、红木家具等传统产业遇冷 [1] - 年轻人消费观整体转变,不再热衷炒股、收藏等投资行为,更注重实用消费体验 [7] - 年轻人倾向于消费快消品,而非需要长期等待升值的物品 [9] 白酒行业现状 - 白酒在中国拥有悠久历史,曾是社交必备品,但年轻人饮用比例逐年下降,2020年不足10% [3] - 白酒产量同比下降近30%,茅台等龙头企业也未能幸免于跌价浪潮 [3] - 白酒市场已不再是昔日盛景,若坚持高价策略将难以在新一代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中生存 [11] 艺术品和收藏品市场 - 字画古董失去年轻一代青睐,艺术品拍卖市场萎缩过半,20多岁参与者不足10% [5] - 红木家具因价格高昂和体积笨重,难以打动追求简约生活方式的年轻人,销售额大幅缩水 [5] - 集邮成为中老年人专属爱好,不再受年轻人欢迎 [5] 消费趋势变化 - 年轻人不愿背负房贷,基本住房需求"不再需要",更遑论高端家具、名酒等奢侈品 [7] - 年轻人认为高价商品是少数人在炒作,对其不屑一顾 [7] - 年轻人热衷于盲盒、Labubu等潮流产品,但这些只是少数人的爱好 [9]
从2025春拍看市场韧性与新动向
北京商报· 2025-06-12 16:38
市场表现与趋势 - 2025春拍香港市场亮点为元代书法家饶介作品《草书韩愈柳宗元文》以2.5亿港元成交,中国嘉德内地市场总成交额达16亿元 [3] - 202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575亿美元(约合4158亿元),同比下跌12%,但中国内地藏家在佳士得春拍贡献成交总额占比1/3,较2024年春季增长18% [3] -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高精尖拍品(如张大千日蚀7935万元成交)和低价位稀缺题材表现强劲,而行家货板块疲软 [5][6] 藏家行为与结构变化 - 中国藏家表现更成熟理性,高端市场降温但成交价低于5万美元的交易量增长,私人洽购年增14% [8] - 新生代藏家崛起:中国嘉德20%新买家为首次参与,年轻买家同比增21%;佳士得30%买家为千禧世代,较2024年春增20% [13] - 线上竞投份额升至36%,竞投人数较2024年春增27% [13] 行业策略调整 - 拍卖行采取差异化策略:中古陶聚焦元明瓷器板块,北京银座推出小众专场如中国扇画,并尝试跨地域合作 [9][14] - 企业优化经营模式,包括缩减规模、联合专场、精减预展成本,同时加强学术赋能(如中古陶恢复标本馆) [9][13] - 潮流艺术受追捧(如永乐LABUBU专场100%成交),反映年轻藏家需求驱动市场创新 [11] 价值重构与板块轮动 - 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资本与审美共振下重新定义价值,明清官窑、元代瓷器等板块表现坚挺 [6][9] - 买家偏好头部作品与"小而精"拍品,拍卖行通过发掘拍品文化内涵(如元瓷多民族文化融合背景)提升附加值 [8][14] - 行业共识为"稳中求进",通过特色化路径(如北京银座扇画专场)应对资源有限挑战 [14]
一款初代LABUBU以108万元拍卖成交
财联社· 2025-06-10 12:13
拍卖结果 - 初代藏品级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成交,尺寸为高131cm,材质为PVC,备注为"全球唯一一只" [1] - 全球限量15版棕色LABUBU以82万元成交 [1] 拍卖专场 - 拍卖会为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是全球首场初代藏品级LABUBU艺术专场 [1]
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活力迸发
深圳商报· 2025-06-02 22:39
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 - 元代书法家饶介的《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在香港苏富比2025年春拍以2.135亿港元落槌,创下该拍卖行史上最长竞投记录[1] - 巴斯奎特的《星期六的夜晚》在佳士得香港2025年春拍以1.126亿港元成交,成为本年度亚洲市场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类别最高价拍品[1] - 佳士得香港2025年春拍6大现场拍卖总成交额超7.2亿港元,成交率95%,落槌总额为低估价的111%[1] - 中国嘉德香港2025年春拍总成交额达4.1亿港元,同比增长22%,平均成交率76%,总成交价为低估价的166%[1] 香港艺术品市场地位 -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列全球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占据独特枢纽地位[1] - 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展现出强劲活力,吸引越来越多国际艺术机构和收藏家[1] - 香港成为展示亚洲古典、现代及当代艺术以及雅逸精品的核心平台,也是融合中西方艺术精华的国际舞台[2] 艺术展会情况 -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吸引42个国家和地区240家艺廊参展,其中23家为首次参展[2] - 展会预展首日部分中型画廊三分之二展品迅速售出[2] - 香港艺术月期间国际艺术盛事和展览以亚洲首屈一指的规模和参与人数成为市场亮丽名片[2] 行业发展趋势 - 国际画廊不仅保持每年参展热情,更将香港选定为亚洲总部落脚地[2] - 香港在亚洲艺术市场的核心地位与强大吸引力进一步彰显[2]
财经观察|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活力迸发
新华社· 2025-06-02 14:02
香港艺术品交易市场表现 - 元代书法家饶介的《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在香港苏富比2025年春拍以2.135亿港元落槌,创下该拍卖行史上最长竞投记录[1] - 巴斯奎特的《星期六的夜晚》在佳士得香港2025年春拍以1.126亿港元成交,成为本年度亚洲市场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类别最高价拍品[1] -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列全球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实力[1] 拍卖市场数据 - 佳士得香港2025年春拍6大现场拍卖总成交额超7.2亿港元,成交率95%,落槌总额为低估价的111%[2] - 中国嘉德香港2025年春拍总成交额达4.1亿港元,同比增长22%,平均成交率76%,总成交价为低估价的166%[2] - 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吸引42个国家240家艺廊参展,其中23间为首次参展[2] 市场地位与吸引力 - 香港被视为展示亚洲古典、现代及当代艺术的核心平台,也是融合中西方艺术精华的国际舞台[2] - 许多国际画廊将香港选定为亚洲总部所在地,进一步彰显其在亚洲艺术市场的核心地位[3] - 2024年梵高《停泊的船只》以2.5亿港元刷新该艺术家在亚洲拍卖纪录,莫奈《睡莲》以逾2.33亿港元成交[4] 市场发展支撑因素 - 香港具备商品、资本、人才自由流动和完善法治环境等优势[4] - 自由港贸易、零税率及外汇货币流通便利性等条件构成市场长盛不衰的基石[4] - 西九文化区汇聚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等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项目[5] 政策与生态建设 - 香港特区政府推行政策措施巩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地位[5] - 计划建立完整艺术品交易生态圈,包括高端私人艺术藏品储存、修复和展览设施[5] - 国际拍卖行"四大巨头"将香港作为亚洲业务核心支点,富艺斯、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均在港设立或扩建总部[5]
从零开始的第一槌:1990 年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建立背后的故事
声动活泼· 2025-05-22 08:31
中国拍卖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 填补了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空白 开创了行业从0到1的发展阶段 [7][8] - 早期面临观念障碍 如"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助长盗墓"等质疑 后通过制度建设明确出土文物不得拍卖等规范 [9] - 与政府共同推动形成完整拍卖制度体系 包括文物进出口审核 国家优先购买等机制 [9] - 30年来推动大量海外文物回流 典型案例包括《出师颂》回归故宫 450万美元引入"翁氏藏书"孤本等 [10] 艺术品市场价值演变 - 90年代张晓刚画作价格仅8万元/幅 后期涨至数百万至上千万 [11] - 南宋赵构《养生论》2000年拍卖价990万元 当前估值超2亿元 体现文物价值增长 [10] - 市场机制促进民间收藏发展 形成60年艺术品市场价值体系认知 [13] 当代艺术发展特征 - 艺术创作从宗教题材转向反映资产阶级生活 如莫奈描绘世俗场景 [14] - 当代艺术超越写实技巧 更强调思想表达 包括观念艺术 装置艺术等抽象形式 [14] - 艺术家需持续创新迭代 如毕加索经历蓝色时期 玫瑰时期等不同阶段 [15] 美术馆运营理念 - 泰康美术馆坚持非营利性质 20年来支持年轻艺术家 不附加商业条件 [11] - 按美术史学术脉络构建收藏体系 馆藏质量达国内顶尖水平 [11] - 定位为开放利他的公众艺术平台 服务大众艺术理解与追寻 [18] 艺术鉴赏方法论 - 审美需建立个人标准 从写实作品入门逐步理解思想内涵 [13] - 素描写生训练观察力 是欣赏当代艺术的重要基础 [13] - 艺术价值判断需结合历史脉络 市场数据及美术史地位 [13]
4255万元的刘野作品《张爱玲》引爆2025嘉德春拍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07:35
刘野作品《张爱玲》拍卖表现 - 刘野的《张爱玲》以4255万元成交,成为当代艺术夜场封面明星,超最低估价近5倍 [2] - 作品从900万元起拍,经过数十轮竞价后以3700万元落槌,最终成交价位列刘野个人拍卖纪录第四高价 [2] - 该作品创作于2004年,是刘野女性肖像系列中唯一以文学巨匠为主题的作品,兼具文化象征与艺术独创性 [3] 其他高价拍品市场表现 - 黄宇兴的《千里江山图》以3680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第二高价 [4] - 周春芽的《山石与烟云》以2530万元成交,印证了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 仇晓飞的《平壤》以1035万元成交,成为其第二件破千万作品 [5] - 赵半狄的《小张》以2300万元成交,超估价3.5倍 [5] 市场整体趋势 - 成交前十的艺术家作品仅占拍品总量的3%,却贡献了总成交额的70% [7] - 年轻藏家偏好新锐艺术家,资深藏家聚焦二十世纪经典作品,形成多元收藏格局 [7] - 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3.6亿元,本土经典与新锐力量表现突出,西方艺术品试水效果不佳 [8] 艺术家市场地位 - 刘野作品通过卓纳画廊代理进入国际二级市场,形成稳定藏家群体 [3] - 黄宇兴作品展现70后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能力 [4] - 周春芽的"山石"系列作品印证其东方美学表达的持久生命力 [4] 拍卖市场特点 - 市场偏好学术价值深厚、创作脉络清晰的"硬通货"作品 [4] - 头部效应加剧,顶尖作品吸引70%的财富追逐 [7] - 中国藏家对本土文化价值深度认同,西方顶级艺术品在内地市场消化能力待培育 [6]
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艺术创新的璀璨舞台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06:18
2025 年 3 月 1 日(伦敦时间),佳士得伦敦晚间拍卖同样亮眼。"家族珍藏:梵高到佛洛伊德的纸上作 品" 网络拍卖 8 件全售,成交额 2528.1 万美元。"现代英国艺术晚间拍卖" 仅 1 件流拍,成交额 2563.2 万英镑,丘吉尔《库图比亚清真寺宣礼塔》以 828.5 万英镑刷新其个人纪录。 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承载着艺术家的理念与情感,为艺术爱好者和藏家提供独特价值。 下一场拍卖将于北京时间 5 月 14 日上午 5 时,在纽约公园大道 432 号举行。 (原标题: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艺术创新的璀璨舞台) 在艺术市场的璀璨版图中,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占据着核心地位,既是作品交易的重要平台,也是 艺术潮流的前沿阵地。 佳士得在纽约的晚间拍卖堪称行业典范。2023 年 11 月 10 日(北京时间)的 "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 卖",65 件汇聚莫奈、毕加索等巨匠的作品亮相,总揽 6.40846 亿美元(约 46.7 亿元人民币),成交率 95.3%,16 件拍品超千万美元成交,多位艺术家刷新纪录。莫奈《睡莲池》以 7401 万美元(约 5.4 亿 元人民币)领衔,培根《动态人物》以 5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