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幻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石景山发布企业上市培育“领航计划”,60家企业纳入“白名单”
新京报· 2025-08-19 01:39
在强化上市全流程服务方面,石景山区完善企业上市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机制,上市前,建 立"基地+基金+信贷+上市"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例如,针对科幻产业集聚区定制"科幻积分贷",借力科 幻基金加大优质拟上市企业培育力度;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依托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布 局早期投资;协同中关村发展集团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持续导入资金、信息、产业资源。 上市中,通过"一企一案一员"加快上市进程。上市专员"一对一"为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针对辅导验 收、现场检查、上市委审议等关键节点,提供针对性应对措施。根据企业诉求,做好"会—市—区"协同 对接,加快上市进程。上市后,引导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吸收优质资产。为有海外布局需求的公司 提供政策咨询、外汇管理及国际并购支持。 目前,石景山区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0家。"十四五"以来,石景山区紧抓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提升 金融服务质效,深化"交易所走进石景山"品牌,连续推动6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上市规模扩容42%。 根据企业所处上市阶段,"白名单"企业分为基础层、重点层、攻坚层、领航层,各层企业精准配备专属 服务团队,金融管家提供上市路径规划和服务,行业管家助力企业 ...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8-15 10:08
基金概况 -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是国内首只聚焦数字文创、科幻产业和未来赛道投资的产业基金 已于2025年5月15日完成备案 [1] - 基金目标规模超30亿元 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 存续期限7年 [2] - 由成都市天府文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成都科创投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合资设立的成都市天府科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任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 《科幻世界》杂志社担任总顾问单位 [2] 战略定位 - 基金旨在构建"科幻+未来"全周期资本生态 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和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成都建设"中国科幻之都" [1] - 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向科幻与未来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1] 投资方向 - 重点投向全国"科幻+"重点领域 包括科幻阅读、影视、游戏、文旅、衍生品、装备等 [2] - 发力"未来+"重点赛道 涵盖互联网应用、数字智能与内容、消费、制造等结合领域 [2] - 关注具有科技创新属性、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未来产业项目 [2] 运营动态 - 基金已全面启动子基金遴选工作 通过引入优质子基金管理机构汇聚多方资源 [2] - 该基金是成都落实国家"培育未来产业 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1]
成都,正抢占先机?
36氪· 2025-08-15 02:54
国家政策转向消费驱动 - 推出两项千亿级补贴政策:每年发放1000亿元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和千亿级别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2][4] - 中央财政承担东中西部地区85% 90% 95%的补贴资金 体现政策落实决心 [5] - 这是1949年以来首次大规模直接发钱 标志国家治理理念重大转变 [5][6]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基建投资空间收窄:全国超1/3省份市市通高铁 超2/3省份县县通高速 [7] - 出口面临贸易壁垒:2023年货物出口仅增长5% [8] - 消费成为新引擎: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 [9] - 消费占比提升空间大: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39.9% 远低于美国67.9% [9] 城市竞争新格局 - 消费成为城市竞争新赛道 竞争将更加激烈 [12][13] - 人口流动性增强:网民从2004年9400万增至2024年11.04亿 [16] - 交通网络扩张:高铁超4.8万公里 高速公路增4.6倍 汽车保有量从2742万增至3.5亿辆 [16] - 中小城市崛起案例:甘肃天水 山东淄博 贵州榕江等 [16] 入境消费机遇 - 入境政策放宽:43国单方面免签 240小时过境免签 [16] - 入境旅游快速增长:一季度来华外国游客736.74万人次 同比增39.2% [17] - 境外消费力强劲:外国游客日均消费3459元 日均带来收入近1.5亿元 [17] 成都消费中心建设优势 - 人口规模优势:2147.4万常住人口居全国第四 城镇化率80.8% [21] - 消费基础雄厚: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01.6亿元 全国第六个万亿级消费城市 [22] - 商业资源集聚:8个商圈进入全国TOP100 数量仅次于上海 [22] - 政策持续强化:2021年后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出现频次明显上升 [23][25] 成都特色发展路径 -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打造"三城两都一市"品牌 2024年举办89项赛事 [28] - 科幻产业领先:年营收235亿元 占全国1100亿元科幻产业的21% [29] - 国际交通枢纽:双国际机场 45个国际航点居全国第四 [31][32] - 文旅吸引力强劲:境外游客搜索热度第一 2024年接待入境外国游客147.2万人次 [35][38]
“一会一址”新篇章!2025服贸会锁定首钢园 SoReal科幻乐园成活动新地标
北京青年报· 2025-08-11 07:32
活动安排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石景山首钢园区举办[1] - 服贸会正式启用"一会一址"举办模式并永久落户首钢园[1] 场地特色 - 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将作为活动新地标承接专项活动[1] - 特色场景包括炉顶银河花园、33MetaClub综合电竞大厅及银河美术馆[1] - 采用"科技+文化+消费"融合的沉浸式体验模式[1] 活动内容 - 将举办国家文旅推介大会和科技创新大赛等专项活动[1] - SoReal科幻乐园是首钢科幻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成果[1]
2025年上半年GDP破1.2万亿 成都未来产业发展不断按下“加速键”|成都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7-28 13:42
7月24日,成都正式发布首只未来产业基金,首期规模高达1120亿元,远期规模将达2600亿元。该基金将重点聚焦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商业航天、量 子科技、前沿新材料等十大未来产业领域,为成都未来产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助力成都都市圈在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未来产业生态的加速构建与完善,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科幻产业等新兴产业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强劲动力,持续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园区建 设稳步推进,各类产业项目纷纷落地生根。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些成果共同为成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 断的强大动力,助力其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近日,成德眉资四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相继公布。2025年上半年,成都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71.78亿元。其中,成都以12108.2亿元的经济总量占据都 市圈的主导地位,占比达79.8%;德阳、眉山、资阳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8.0亿元、945.48亿元、530.1亿元,为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指标 | 上半年累计 | 累计增长(%) | | --- | --- | --- ...
科技“魔棒” 续航城市灯火
金融时报· 2025-07-04 06:32
工业遗产改造与科技文旅融合 - 首钢园一高炉改造为SoReal太空探索主题科幻乐园,2024年开业首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1][3] - 改造保留高炉原有结构和工业风貌,融合AI、边缘计算、AR/VR/MR、5G-A、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打造"全沉浸式"科幻综合体[2] - 项目设置未来科技乐园、主题秀场、艺术展览、餐厅酒吧等多元业态,形成"科技+文化+消费"试验田[2][3] XR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SoReal运用5G+XR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提供星际探险、VR对战等沉浸式体验,吸引超60所北京中小学研学活动[3][4] - 当红齐天已在上海迪士尼、成都牛王庙等16城落地项目,覆盖电竞综合体、科技艺术馆等业态,2025年计划推出千家"SoBattle"电竞实体店[4] - XR技术被应用于冬奥会场景改造,推动首钢园从工业遗址转型为科幻乐园[3] 科幻产业生态与集群发展 -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聚集138家硬科幻企业,涵盖动作捕捉、图形渲染、AR/VR/MR等领域,形成"类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服务链[6][7] - 北京全景声公司自主研发WANOS三维全景声技术,应用于影视、车载等领域,实现360度沉浸式体验[7] - 北京科幻企业总数达780家,2024年总营收480亿元,石景山区集聚236家科幻企业,收入153亿元占全市1/3[7][8] 数字经济与文化科技融合 - 石景山区2024年GDP达1312.9亿元,数字经济占比57.4%,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1504.5亿元(+10.1%),文化产业收入1487亿元(+7.9%)[8] - 北京市202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11.4%,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15906.9亿元(+11.1%),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70.7%[11] - 北京拥有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字出版、互联网游戏服务等行业展现显著科技融合特征[11] 政策支持与城市更新 - 北京市落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推进5G、AI、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5][11] - 首钢园改造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光伏发电等环保技术,入选全国首批"5G+智慧旅游"试点项目,经验复制至黄石、成都等城市[9]
打造“科幻之城”深圳值得期待
证券时报· 2025-07-03 18:50
深圳科幻生态现状 - 深圳在2019、2023、2024年三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幻城市",科幻生态已具雏形[1] - 深圳拥有王晋康、吴岩、陈楸帆等一批知名科幻作家,2015年后因《三体》《流浪地球》的成功迎来发展春天[1] - 已成立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南方科技大学科幻研究机构等公益与学术组织[1] - 产出《中国轨道号》《火星孤儿》等众多科幻作品,斩获雨果奖、银河奖等国内外奖项[1] - "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培育了黄子真、欧阳子毅等00后新生力量[1] 深圳科幻生态优势 - 深圳科技创新实力强大,文化环境自由宽松,为科幻创作提供独特土壤[2] - 科幻创作与科技产业协同进化:科技为科幻提供素材,科幻为科技激发灵感[2] - 形成涵盖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的多元共生生态,不同领域相互融合支撑[2] 深圳科幻发展挑战 - 名人效应不足,除刘慈欣外其他作家知名度有限,深圳本土作家出圈机会少[3] - 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山区创作活跃,福田区青少年培养突出,其他区存在短板[3] - 缺乏大型科幻产业用地,科幻作家数量偏少,缺少知名科幻期刊和全国性奖项[3] 深圳科幻发展路径 - 需融合《山海经》等传统资源与《三体》等国际经验,创作本土特色作品[4] - 应搭建科幻创作交流平台,推动产业融合,设立国际性科幻大奖[4] - 实施人才培优计划,重点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和跨界复合型人才[4] 深圳科幻前景展望 - 刘慈欣认为深圳有望成为中国科幻中心,具备创新色彩和未来感[4] - 随着科技实力和文化产业升级,深圳或将成为世界科幻创作重要基地[5]
2000℃的炉火燃尽……留下了什么
金融时报· 2025-07-02 09:19
工业遗存改造与科技文旅融合 - 首钢园一高炉被改造为SoReal太空探索主题科幻乐园,保留原有工业结构的同时融入AI、边缘计算、AR/VR/MR、5G-A、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 [1][2] - SoReal乐园设置未来科技乐园、主题秀场、艺术展览、餐厅酒吧等业态,形成"科技+文化+消费"综合体,开业首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1][2][3] - XR技术(扩展现实)成为核心驱动力,通过5G+XR实现虚拟与现实融合,打造沉浸式太空体验项目如"齐天号"星舰、VR人机对战等 [2][3] 科幻产业生态与技术创新 -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聚集138家硬科幻创作与硬科技企业,覆盖动作捕捉、图形渲染、AR/VR/MR等领域,形成技术开发生态系统 [4][5] - 北京市科幻产业规模达480亿元(2024年),石景山区科幻企业236家,收入153亿元占全市1/3,首钢园成为"一核多点"布局核心 [5][6] - 产业政策支持明确,《"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运用大数据、5G、AI、区块链等技术改造文化产业链 [4]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经济贡献 - 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4%(2024年),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15906.9亿元,同比增长11.1%,占比70.7% [6] - 数字出版、互联网游戏服务等科技融合型文化行业增长显著,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全国领先 [6] - 首钢园通过"科技+文旅"模式转型,吸引超60所中小学研学活动,学生到访超万人次,成为京西文旅新地标 [3][5]
活力中国调研行|钢铁高炉变身科幻乐园,石景山打造“科技+文化”产业热土
北京商报· 2025-06-23 14:14
首钢园工业遗存改造与科幻产业发展 - 首钢园一高炉改造为全沉浸式太空探索主题科幻综合体 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融合VR科技与沉浸式体验[1][4] - 改造最大限度保留高炉原有结构和外部工业建筑风貌 广泛布局AI 边缘计算 AR VR MR 5G-A 全息影像等前沿技术[4] - 包含未来科技乐园 主题秀场 艺术展览 餐厅酒吧等业态 提供文化 娱乐 科普 餐饮 零售 服务相融合的沉浸式体验[4] SoReal科幻乐园运营成果 - 累计接待公众近百万人次 成为京西文旅新地标 承接北京近60所中小学研学活动 超万人次中小学生到访[5] - 开展"未来探索者计划"活动 以"科研思维+科幻叙事"为核心 首创跨学科实战模式 后续将在全国数百所高校开展[5] - 乐园由当红齐天集团改造运营 以高炉建筑为基底 是工业遗存改造的科幻综合体典范[4][5] 石景山区科幻产业集聚效应 - 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6家 2024年科幻产业实现收入153亿元 占北京市近三分之一[1][5] -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汇聚138家硬科幻创作和硬科技创新企业 包括诺亦腾 WANOS全景声等代表性企业[1][6] - 中心覆盖科幻IP改编 画面拍摄 后期包装等全产业链环节 入驻企业包含原创IP 版权保护等领域[7] 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 - 诺亦腾动作捕捉技术配备17个传感器 实现自主可控 高精度 全场景适用 已应用于影视游戏开发 医疗辅助 运动训练等领域 覆盖超50个国家地区[6] - WANOS全景声掌握从制作到渲染的全套核心技术 服务《哪吒2》《蛟龙行动》《封神》等影片 中国影史票房前十影片中七部由其赋能 全景声影厅达400家[6] - 创新中心建设10个"科技+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覆盖动作捕捉 图形渲染 AR/VR/MR 新型显示 空间音频等前沿及交叉领域[7] 北京市科幻产业整体布局 - 全市落地780余家科幻企业 总营收约480亿元 形成以石景山区首钢园为核心的"一核多点"产业发展布局[8] - 连续举办5届中国科幻大会 建立全国首个科幻产业联合体 建设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8] - 《北京市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首钢园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 重点打造科幻阅读 科幻文旅 科幻影视 科幻游戏核心地标[8] - 计划到2027年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8]
沉浸式人机对战、太空VR模拟驾驶、全息互动酒吧……当未来照进现实,百年工业遗址变身科幻空间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23:55
科幻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 [2] - 北京市科幻产业年均总营收增速26%,2023年底科幻企业和机构达632家,较2021年增加43% [10] - 北京市科幻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处于引领地位 [10] 首钢园科幻产业布局 - 首钢园一高炉改造为科幻乐园,保留工业建筑风貌,融合AI、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 [2] -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聚集100多家企业,覆盖动作捕捉、图形渲染、AR/VR/MR等技术领域 [6] - 首钢园所在石景山区集聚236家科幻企业和机构,2024年科幻产业收入153亿元,占全市近三分之一 [14] 政策与规划 - 《北京市促进科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2025年科幻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达600亿元,2027年超1000亿元 [14] - 石景山区发布全国首个科幻产业专项政策,设立科幻产业基金,提供技术孵化、人才对接等支持 [14] 技术与创新 -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形成"类研究院+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服务链,重点孵化核心技术 [20] - 北京市推动"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12] 产业生态 - 科幻产业服务领域包括电子信息前沿、交叉领域及国际影响力科幻内容创作机构 [6] - 北京市通过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场景示范构建产业促进体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