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搜索文档
印度学生为何来中国学医?性价比高只是一个原因
央视网· 2025-08-31 08:02
中印教育合作趋势 - 印度总理莫迪访华释放关系升温信号 强调印中紧密关系对多极化世界至关重要[1] - 中印外长会谈达成10项成果 包括恢复直航航班 修订民航协定 提供签证便利 促进经贸投资流动[1] - 印度政府2023年7月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为7年来首次[1] 印度医学生留学中国动因 - 印度国内医学院学位供需矛盾加剧 NEET考试报名人数从2013年75万增至2025年230万 而招生名额仅118190个[4] - 中国医学院学费具有竞争力 六年总学费210-360万卢比(约17-29万元) 相比印度私立医学院500-1250万卢比(约40-102万元)低40%-70%[4] - 中国医疗机构国际认可度高 2023年1161所中国机构入选自然指数 10所医院进入全球TOP50[5] - 中国提供英语授课医学项目(MBBS) 2019年45所大学获准招收3370名外国医学生[5] 留学中国实际效益 - 印度医生日均接诊70-80名患者 直接应用在中国学习的CT判读 心电图分析 创伤评估等临床技能[2][14] - 学生接触先进医疗设备如手术机器人 电子处方系统 以及鼻咽癌等罕见病诊疗经验[14] - 归国学生可通过FMG考试(外国医学毕业生国家考试)获得印度执业资格[13][14] 疫情与政策影响 - 疫情期间近1.4万印度学生从中国返回 2023年仅8580名学生返华 远低于疫情前2.3万人的规模[7][10] - 印度政府2019年限制高校与中国院校合作 并封禁273款中国应用(包括微信 钉钉等教学工具)影响教育联系[8] - 印度国家医学委员会规定纯线上课程学位不予认证 迫使学生通过医院观摩积累实操经验[9]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咨询机构预测中印关系改善可能使未来6-8个月内更多印度学生考虑留学中国[2] - 当前印度家庭对华留学仍持谨慎态度 尽管中国院校提供学费减免和奖学金[10] - 社交平台存在文化误解问题 如对印度负面信息的传播和国际生福利的误解[10][11]
中国高科2025年半年报:聚焦职业人才培养 AI赋能应用新场景
中金在线· 2025-08-29 11: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04.16万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51万元 受消费降级及医学在线教育业务战略调整影响 [1] - 物业租赁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57.40万元 通过差异化招商策略和线上线下降推广模式维持出租率稳定 [8] AI+医学教育业务 - 旗下英腾教育重点构建三大AI应用:AI学前测评+学习计划应用、AI拍照解题应用、AI面审官应用 基于考试宝典和医考拉等产品 [4] - 视频微课生产线实现24小时无人化内容生成 报告期内生产21万条视频 覆盖69个学科 大幅缩短教研周期 [4] - AI思维导图应用已为29个学科生成超6000套思维导图 提升教研生产效率与准确性 [4] - 拥有1600万道医学题库、4000万道职业题库、160亿条答题数据及6.6万小时课程资源 形成数据资产壁垒 [4] 产教融合业务 - 采用OBE人才培养闭环模式 构建"产业需求-课程设计-能力评价-就业输出"体系 [5] - 完成智能体专项课程及人工智能导论通识课程教材研发 建立400余项毕业设计课题资源库覆盖软件工程/大数据/AI/物联网等领域 [7] - 报告期内服务产业学院在校生5100名 提供超15000课时教学服务 助力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及省级奖项9项 [7] 资产与创新业务 - 推进深高科南山大厦深圳城市更新计划 按"工改M0"方向筹备拆除重建类更新 已完成立项申报前期材料准备 [8] - 子公司国融资产开展特殊资产受托清收处置及困境资产处置咨询业务 核心团队具备破产重整项目全周期经验 目前处于培育阶段 [9]
众巢医学上涨21.72%,报1.05美元/股,总市值2651.15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17:00
股价表现 - 8月26日盘中上涨21.72%至1.05美元/股 成交额1.26万美元 总市值2651.15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财年收入总额1586.48万美元 同比减少18.37% [1] - 归母净利润-64.32万美元 同比增长94.33% [1] 公司架构与业务 - 2019年4月16日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 由境内子公司众巢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运营 [1] - 慕课平台"医学慕课"结合国际医学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技术 提供数字化医学教育平台 [1] - 三大业务板块:医学慕课、阳光健康学堂、众寻患者援助 覆盖医生教育及患者教育领域 [1]
众巢医学上涨11.25%,报0.96美元/股,总市值2423.11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25 14:28
股价表现 - 8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11.25%至0.96美元/股 成交额771美元 总市值2423.11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入总额1586.48万美元 同比下降18.37% [1] - 归母净利润-64.32万美元 同比大幅改善94.33% [1] 公司架构与业务 - 2019年4月16日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 由境内子公司众巢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实际运营 [1] - 核心平台"医学慕课"结合国际医学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技术 提供数字化医学教育服务 [1] - 三大业务板块包括医学慕课平台、阳光健康学堂及众寻患者援助 覆盖医生教育与患者教育领域 [1]
细节里的“和合与共”
新华网· 2025-08-25 02:13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概况 - 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全球覆盖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1] - 2024年途经上合组织国家的中欧班列达1.9万列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货运量稳步上升[7] - 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达8900亿美元 占中国外贸总额14.4%[13]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各类投资存量超1400亿美元 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超1万亿美元[13] 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 - 2024年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895亿元 同比增长21.9%[14] - 截至2024年底天津累计对上合组织国家投资24.3亿美元[14] - 天津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超140条 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5] - 2013年以来天津累计开行中欧班列7300余列 联通欧亚25个国家和地区[4] - 2024年上半年天津关区发运中欧班列365列 同比增长18.4%[4] 交通基础设施联通 - 天津港成为中欧班列重要始发站和连接上合组织国家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4] - 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多条交通走廊打通中亚国家出海通道[7]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承接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轻轨项目 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8] - 天津港深入开发中亚地区粮食、矿产品等特色货类 为班列提供回程货源[5] 能源与科技合作 - 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州建设500兆瓦光伏电站 一期已并网发电[10] - 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每年提供超10亿度绿色电力 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0%目标[11] - 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自2021年启动以来孵化百余家创新企业 推动20余个跨国项目落地 完成技术交易额超200亿元[21] - 卡西姆港燃煤电站运行7年多 为数百万巴基斯坦家庭供电 编制执行超百项技术管理标准[21] 农业技术合作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向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出口菜花种子 2024年预计出口量达11吨[19] - 团队培育的"津品66"成为多个国家主要引进品种 为当地农户提供增产增收解决方案[19] - 专业技术人员驻扎海外进行种植技术指导 与巴基斯坦多所大学开展远程教学合作[19]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天津在亚非欧23个国家建成24个鲁班工坊 累计开展学历教育2.7万人次 实施技能培训11万人次[27] - 巴基斯坦鲁班工坊为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输送本土化人才[24] - 天津医科大学与俄罗斯共建中俄恶性肿瘤骨转移癌联合研究中心 促进医学教育合作[29] 医疗健康合作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开展"防癌健康上合行"国际公益行动 为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700多位民众开展癌症筛查[30] - 常态化开设肿瘤临床国际培训班 前往哈萨克斯坦开展放疗技术培训[30] 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 天津博物馆展出哈萨克斯坦185件文物和复制品 展示丝绸之路文化遗存[34] - 天津外国语大学设立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 推动多国合拍动画作品和图书出版项目[36] - "上合之约·丝路津彩"文化市集促进青年学生文化交流 通过京剧、书法、茶道等展示中国文化[36]
众巢医学上涨5.44%,报0.95美元/股,总市值2399.12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22 13:52
股价表现 - 8月22日开盘上涨5.44%至0.95美元/股,成交额95.0美元,总市值2399.12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1586.48万美元,同比下降18.37% [1] - 归母净利润-64.32万美元,同比大幅改善94.33% [1] 公司背景 - 2019年4月16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由境内子公司众巢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实际运营 [1] - 旗下医学慕课平台结合国际先进医学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技术,提供数字化医学教育服务 [1] 业务结构 - 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医学慕课、阳光健康学堂、众寻患者援助 [1] - 业务覆盖医生教育及患者教育两大领域 [1]
近1亿元!中国医科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设备更新)
仪器信息网· 2025-08-22 03:58
采购规模与时间安排 - 中国医科大学发布21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9898万元[2][3] -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4月至12月 部分设备细分至4月、6月、8月、10月、12月等不同月份[3][9][10][11][12][14] 高端科研仪器采购详情 - 全息无标记3D活细胞断层扫描成像系统预算178万元 分辨率达x y≤200nm z≤400nm[9] - 细胞能量代谢仪预算260万元 一次可平行检测大于90个样品[9] - 纳米级大视野三维联用系统预算1200万元 电子分辨率≤0.7nm@15kV[9] - 超速离心机预算85万元 转速达100000rpm 离心力802000g[9] - 全自动3D细胞培养仪预算65万元 采用鳍状设计降低细胞剪切力损伤[9] - 第三代基因测序仪预算75万元 支持直接DNA/RNA测序及核酸修饰检测[9] - 多光谱超高分辨率倒置荧光显微系统预算85万元 用于肿瘤及神经生物学研究[9] - 光电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预算400万元 整合荧光与电子显微镜功能[10][11] - 胸阻抗断层成像仪(EIT)预算65万元 支持儿童呼吸系统实时监测[11] 常规实验与教学设备采购 - 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预算80万元 支持9个数量级动态范围检测[9] - 多功能酶标仪预算67万元 覆盖光吸收 荧光 发光等多模式检测[10] - 蛋白制备层析系统预算180万元 用于蛋白质 核酸等生物分子分离[10] - 医学形态互动教学平台预算90万元 含150个学生端及2个教师端[11][12][13] - 学生端显微镜采购150台 预算105万元 用于网络化显微教学[14]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备更新项目预算5999万元 包含64类设备 从3D细胞分析系统到AI+HPC调度软件[14] 学科专项建设采购 - 法医学院共享实验平台采购实验台21套 预算95万元 含中央实验台15个及边台6套[14] - 实验动物部采购31套小鼠IVC笼具 预算341万元[14] - 人体生理实验系统采购6套 预算300万元 支持虚实结合生理实验[11]
众巢医学上涨2.44%,报0.91美元/股,总市值2299.11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21 17:11
股价表现 - 8月22日盘中上涨2.44%至0.91美元/股 成交额2721美元 总市值2299.11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1586.48万美元 同比下降18.37% [1] - 归母净利润-64.32万美元 同比大幅改善94.33% [1] 公司架构与业务 - 2019年4月16日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 由境内子公司众巢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实际运营 [1] - 核心平台医学慕课结合国际医学教育理念与互联网技术 提供数字化医学教育服务 [1] - 三大业务板块包括医学慕课平台、阳光健康学堂、众寻患者援助 覆盖医生教育与患者教育领域 [1]
众巢医学上涨6.52%,报0.98美元/股,总市值2474.88万美元
金融界· 2025-08-19 15:45
股价表现 - 8月19日盘中上涨6.52%至0.98美元/股,成交额1436美元,总市值2474.88万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入总额1586.48万美元,同比减少18.37% [1] - 归母净利润-64.32万美元,同比增长94.33% [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2019年4月16日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由境内子公司众巢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运营 [1] - 旗下慕课平台"医学慕课"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数字化医学教育服务 [1] - 三大业务板块包括医学慕课、阳光健康学堂、众寻患者援助 [1]
协和换帅王辰离任,中国的“4+4”这条路要怎么走?
虎嗅· 2025-08-19 02:34
事件处理通报 - 国家卫健委通报对涉事人员和机构进行处理 包括撤销学位和医师资格证书 指出医院存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制度不健全问题[1] - 通报涉及董某莹成绩单造假和学位论文抄袭剽窃问题 并对北京协和医学院分管招生教学工作的副院校长张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 - 通报历时3个月 为协和4+4毕业生董某莹事件画下阶段性句号[1] 医学院领导变动 - 北京协和医学院完成换帅 原校长王辰不再担任现任领导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接任[2] 4+4试点班项目改进 - 通报提出改进完善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项目 包括严控报考者本科毕业院校和专业范围 加强成绩单核验 严格临床实习管理 严格学位论文要求 严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2] - 项目曾是中国医学教育体系中被寄予厚望的模式 采用本科不限专业的培养方式[2] 非医学背景学生学医争议 - 公众质疑非医学本科毕业生通过4年医学学习能否从中国最好医学院毕业 包括金融学文科甚至艺术背景学生[2] - 哈佛医学院表示理科专业申请者不享有优先待遇 只要具备充足知识和技能储备 任何本科专业都能顺利完成医学学业[4] - 美国医学协会报告显示2020年入读美国医学院的22239名学生中 生物科学12845人 物理科学2240人 社会科学1991人 人文学科832人[7] 医学教育模式比较 - 美国医学院录取有严格标准化考试MCAT 需要超过78%同期考生才可能申请到医学院[8] - 哈佛医学院2024年6856名申请者中165人被录取 平均GPA3.9 平均MCAT成绩52042分(超过97%考生) 73%为自然科学相关专业毕业生[9] - 美国医师培养还需通过USMLE考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量化标准 如某类手术需要做够规定例数[9] 4年学制充足性争议 - 医学教育专家质疑4年时间既要完成医学学习又要完成科研任务是否足够[12] -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调研显示4+4模式毕业生在科研和创新能力方面略低于其他模式医学博士毕业生[12] - 美国MSTP项目同时完成MD和PHD学习平均需要85年 最快需要6年 其中MD的4年学习不能压缩[13] 中国医学教育体系特点 - 中国医学教育存在学制多学位多的独特现象 被认为是乱象[15] - 协和引入4+4模式原本希望打破学科壁垒 在短学制内探索新路径[16] - 美国医生培养周期长成本高 医疗支出占GDP达173%(2022年) 而中国仅为7%[17] 医学教育根本问题 - 需要思考顶尖医学精英如何锻造 基层医生如何培养[18] - 需要在临床与科研间找到平衡 让优质医疗资源不再集中于大城市三甲医院[18] - 这些问题被认为是中国医学教育真正的生死命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