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用运动魅力点燃消费活力 “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暑期体育消费季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44
全民健身活动 - 2025年河南省"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暨暑期体育消费季启动仪式在郑东新区如意湖文化广场举行,包含太极拳、广场舞、"中国龙"等全民健身表演[1] - 活动以"全民健身 你我同行"为主题,融入"科学健身、乐享赛事、寻味美食、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元素[3] - 8月3日起已在郑州多地举办跳绳、武术、健步走、广场舞等预热活动[5] 体育消费促进措施 - 河南省第一批体育消费券已于8月8日正式投放[5] - 活动现场设置匹克球、三人足球、旱地龙舟等体验活动及体育消费季市集,包含体育用品展、夏日冰饮、中华美食、文创产品等[5] - 活动旨在激发体育消费活力,促进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消费服务业的深度融合[3] 重大体育赛事规划 - 郑州市下半年计划举办ITF国际网球大师赛、2025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郑州大奖赛等多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8] - 将重点打造2025年商都篮球超级联赛、郑州马拉松等32项省市级重点赛事[8] - 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男篮A组预赛正在进行中[8] 体育+文旅融合 - 郑州市体育局联合中牟、巩义、登封、新密、惠济等景区推出"跟着赛事游郑州"活动[8] - 参赛人员凭证件可享受景区门票减免及住宿、餐饮等文旅优惠[8] - 活动旨在放大郑州文旅品牌声量,推动全民健身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3][8]
新、潮、酷!运动点燃生活激情“活力纽带” 释放多元消费动能
央视新闻· 2025-08-11 06:35
新兴运动热潮 - 飞盘 跑酷 腰旗橄榄球等新兴运动在年轻人中快速流行 成为城市生活新方式 [1][5] - 运动参与门槛低 男女自由组队 无裁判 通过沟通解决分歧 [1] - 下班后和周末成为主要运动时段 满足年轻人释放压力的需求 [5] 城市空间改造 - 高架桥下闲置空间改造为运动场 成都最大桥下运动场含35个场地支持12个项目 [6][8] - 老旧厂房 楼宇屋顶等剩余空间被焕新改造为新型运动场 [11] - 全市已改造体育公园87个 社区运动角464个 口袋公园600余个 绿道健身空间830个 [11] 运动消费生态 - 户外公园提供就地装备租赁服务 连接运动场馆与户外装备消费 [13] - 复合型公共空间融合运动 休闲 文化功能 配套咖啡 书店 宠物乐园等设施 [15] - 2025年上半年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410亿元 同比增长约9% [17] 商业业态创新 - 轮滑运动装备销售同比增长22% 骑行冲浪等新兴运动消费增长亮眼 [17] - 室内攀岩馆已在10家商业体落地 商圈积极引入新兴运动业态 [19] - 运动成为连接消费者的活力纽带 释放多元消费动能 [19]
“全运赋能・羊城乐动”,2025年广州体育消费季开启
搜狐财经· 2025-08-08 08:33
活动概况 - 2025年广州体育消费季于8月8日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启动 主题为"全运赋能・羊城乐动" [1] - 活动由广州市体育局主办 多个政府机构及企业协办和支持 [12] 活动体系与规模 - 构建"1+2+3+N"活动体系:以全民健身日为核心引擎 两大融合场景 三大主题篇章 超过150项文商旅体健融合活动 [5] - 粤港澳大湾区近30家代表企业参与现场展示和互动 [1] - 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12月 [9] 消费促进措施 - 通过"群体通"平台提供优惠券 覆盖1800余家社会体育场馆 [9] - 在各大商圈体育用品卖场提供优惠价格体育装备 [9] - 将推出体育消费地图 解锁多元体育消费场景 [9] 产业融合与城市发展 - 有机串联文商旅体优质市场资源 实现体育消费场景全域覆盖 [5] - 推出"跟着赛事游广州""跟着赛事品美食"等活动 将体育与文旅资源、特色美食结合 [9] - 提供"锻炼+观赛+旅游+购物+美食"一站式体验 助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5][9]
8.8北京体育消费节点燃夜经济
金融时报· 2025-08-08 04:03
活动概况 - 第十六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暨第六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于8月7日启动 [1] - 活动主题为"AI尚体育 悦动一夏" [1] - 活动在北京奥运博物馆启动 [1] 时间安排 - 消费节持续时间为8月1日至8月31日 [1] 运营模式 - 采用线上线下协同互动模式 [1] - 全方位提升市民体育赛事参与体验 [1] - 促进商贸、文化、旅游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1] - 推动观赛旅行成为生活时尚 [1] - 打造"永不落幕"的体育消费节 [1]
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8-07 23:23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自2014年起系统出台政策组合拳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包括顶层设计 专项政策 试点工作 行业标准和央地协同措施 [3]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1] - "十四五"时期目标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2.8万亿元 [4] 体育消费结构特征 - 体育消费分为实物型 参与型和观赏型三大类别 其中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主导地位降至2020年53.7% [2][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分别较2014年提升13.7和2.5个百分点 显示消费结构向服务型转变 [4] - 2024年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约五六百美元 较美国同期1000美元仍有差距 [4] 区域消费与新兴热点 - 经济发达地区高端体育服务需求突出 户外运动与冰雪运动成为中高收入群体新消费热点 [4] - 浙江海盐南北湖通过举办40余场户外赛事 带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 [5] - 江苏省"苏超"足球联赛采用"足球+文旅+商业"模式 端午期间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9]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售门票10.17万张 收入4500万元 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 其中80%观众为外地游客 [8] - 体育赛事通过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带动关联消费 并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和区域经济提升 [8] - 赛事存在冷热分化与同质化问题 需通过因地制宜选择 多业态融合和经营主体参与优化发展 [10]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全国体育场馆数量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 人均3.0平方米 涵盖球类 田径 冰雪等多元设施 [13] - 北京冬奥场馆在2024-2025雪季带动崇礼区观众人均停留时间增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 [12] - 国家体育场2025年计划举办50余场演唱会 预计观众280万人次 门票销售带动周边消费增长4.5-5倍 [13] 智慧化与个性化消费趋势 - 智能穿戴设备 VR/AR观赛 线上健身平台普及 如Keep推出AI运动教练提升居家健身体验 [5][17] - 攀岩 潜水 马术等小众运动崛起 产后康复 职场减压等个性化服务形成新增长点 [17] - 天津推出智慧体育平台实现全域场馆预约 浙江省2024年人均体育消费同比增5.32个百分点 [12][15] 县域与社区消费拓展 -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县域体育培训订单增长 "15分钟健身圈"建设激活社区消费 [18] - 上海市推行楼宇健身服务 北京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推广科学健身课程 [19] -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棒球后备人才基地 形成体教融合新路径 [19]
【智库圆桌】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8-07 22:54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体育消费 包括2014年国务院意见和2019-2020年行动计划[3] - 体育消费零售额表现亮眼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2.2%[1] - 十四五规划设定体育消费总规模目标 目标超过2.8万亿元[4] 体育消费结构变化 -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79%下降至2020年53.7%[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提升 分别提高13.7和2.5个百分点[4] - 与国际市场存在差距 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五六百美元 美国超1000美元[4] 体育赛事带动消费效应 - 赛事直接带动相关消费 成都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8] - 衍生消费效应显著 外地观众占比约80%[8] - 区域联动模式成功 江苏"苏超"带动文旅消费 端午期间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9]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场馆数量显著增长 全国体育场地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13] - 人均场地面积提升 2024年底达3.0平方米 浙江增至3.17平方米[12][13] - 冬奥场馆带动消费 崇礼区观众停留时间多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12] 新兴消费趋势与创新 - 个性化需求崛起 攀岩潜水马术等小众运动快速发展[17] - 数字化转型加速 智能穿戴设备和VR/AR观赛普及[5] - 线上线下融合 Keep推出AI运动教练和直播课[17] 区域发展与基层拓展 - 县域体育消费增长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培训订单大增[18] - 浙江成功案例 南北湖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5] - 社区健身圈建设 15分钟健身圈成为重要消费场地[18] 行业融合与创新场景 - 体育与多产业融合 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深度融合[5] - 创新消费场景 体育研学运动康养户外探险等细分市场发展[5] - 智慧体育平台建设 天津实现智能场馆管理和全市场馆预约[15]
体育促消费 河南在“提速”
搜狐财经· 2025-08-07 15:28
体育消费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82.85%居民参与体育消费 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403亿元 人均体育消费金额1429元同比增长1.81% 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78% [2] - 2020-2023年发放健身优惠券1800万元带动体育消费5700多万元 2024年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4000多万元 [15] - 2024年安排3.7亿余元资金支持建设245个体育设施项目 2025年将投入9700万元体彩公益金建设更多场地设施 [6] 政策支持与设施建设 - 印发《河南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和体育赛事"三进"活动实施方案 聚焦赛事、文旅等新消费增长点 [4] - 城市社区全面建成"15分钟健身圈" 体育设施完整居住社区占比达70% 乡镇和行政村农民体育工程达标率分别达96.3%、92.5% [6] - 129个公共体育场馆享受中央补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2023年上半年场馆客流达5050万人次 6月净增640万人次 [8] 赛事活动与消费场景创新 - 2024年举办5743场次赛事活动参与人次超826万 包括农民篮球赛、横渡母亲河等群众性赛事 [10] - 引进世界摩托艇锦标赛、现代五项世锦赛等高水平赛事 打造"赛事+文旅"新模式 [10][22] - 第十四届省运会开闭幕式在遗址公园举办 世界斯诺克巨星在龙门石窟对决 创新文体旅融合场景 [22] 青少年体育与培训市场 - 2023年暑期集中开展30多场省级青少年赛事 20场社区示范活动和100场夏令营 [25] - 全省幼儿体操比赛吸引3062名运动员和6000多名家长 显著拉动当地住宿餐饮消费 [25] - 体育类培训机构达1000多家 弥补体校和学校体育不足 推动体育器材、服装等消费 [26] 消费券发放与效果 - 通过"美团"和"云闪付"平台发放消费券 覆盖1万多家商户 实际核销商家2419家 [17] - 优化暑期和冰雪季消费券发放策略 增加频次、调整面值、优化规则提升使用率 [19][21] - 注重社会公平和精准触达 所有有健身需求的群众均可公平抢券 [17]
德州群众体育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成为发展新引擎、生活新风尚
大众日报· 2025-08-04 02:11
体育消费需求释放 - 群众体育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成为发展新引擎和生活新风尚[1] - 骑行爱好者购置专业装备 例如花费超1万元购买公路自行车并配备骑行服和锁鞋[1] - 家长愿意为子女体育培训付费 例如支付1299元购买暑期体能训练课程[2] 赛事活动带动消费 - 上半年举办286项体育赛事 包括2项国际级和6项国家级赛事[4] - 赛事吸引超70万人次参与 例如村BA篮球联赛吸引线上线下超5万人次观赛[2][4] - 赛事带动周边消费超百万元 例如昆仑购物广场和餐饮金街生意火爆[2] 基础设施完善 - 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已达100% 各县区均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3] - 沿运河建设骑行绿道和马拉松赛道 体育公园配备塑胶跑道和多功能球场[3] - 商业健身房和专业运动俱乐部数量稳步增长 满足专业化健身需求[3] 消费理念升级 - 体育消费从装备购买向服务体验拓展 例如武术联赛设置中医推拿体验区[2][3] - 覆盖全年龄段的体育消费图景形成 从老年人太极到青少年专业培训[3] -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成为新消费理念 体现健康投资意愿增强[2]
激活体育消费大有可为
券商中国· 2025-07-21 04:18
匹克球市场热度分析 - 匹克球在社交平台热度显著,匹克球话题在某平台浏览量达1.4亿次,另一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突破3.8亿次 [2] - 天猫平台"6·18"期间匹克球装备销售涨幅超1100%,反映消费端爆发式增长 [2] - 运动特性融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更小且器材轻便,上手门槛低 [2] 小众运动发展趋势 - 攀岩、飞盘高尔夫等小众运动在社交平台保持高讨论度,反映年轻群体对精细化需求的偏好 [3] - 小众运动客单价高且受众为高净值人群,对体育消费的关联带动作用显著 [7] - 部分小众项目如冲浪、滑板已入奥,未来可能向大众化转型 [6] 大众与小众运动的市场角色 - 大众运动(如足球、篮球)市场规模大且国际化基础强,体育教培领域占比居前 [7] - 小众运动受资源限制(如水域需求)和文化传统影响,代表垂直细分赛道 [4] - 体育服务消费占比达40%,上海、成都等城市服务消费占比更高 [8] 体育消费激活路径 - 政策层面连续发布文件推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强化赛事经济 [8] - 群众赛事与本地消费场景融合效果优于国际顶尖赛事,投入产出比更高 [9] - "有闲"条件比收入对体育消费影响更大,高频低客单价项目(如广场舞)具备规模效应 [10][11] 社交媒体与商业模式 - 社交媒体裂变传播助推小众运动出圈,同时衍生"赛事直播+带货"等新商业模式 [6] - 匹克球热度部分承接网球外溢需求,但可持续性存疑 [2]
成都体育产业产值总规模力争今年突破15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13 09:00
体育消费与产业规模 - 上半年成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410亿元 同比增长约9% [1] - 上半年体育产业产值总规模达740亿元 同比增长约8% [1] - 今年力争实现体育消费总规模达800亿元 [2] - 今年体育产业产值总规模将力争突破1500亿元 [2] 赛事活动规划 - 上半年已举办重大赛事38项 [1] - 今年预计举办国际和全国性高水平体育赛事超80项 [1] - 将高标准筹备第12届世界世运会 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 [1] - 加快培育成都马拉松 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自主品牌赛事 [1] - 创新打造"运动成都·十二月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1] 体育品牌建设 - 重点塑造"三城两都一市"体育品牌(乒羽网之城 艺术体育之城 棋城 骑跑运动之都 电竞文化之都 金牌球市) [1] - 深化"体育+"融合发展 实施在春熙路 音乐厅 天府双塔等场所举办体操精英赛 田径街头赛 三人篮球大师赛等新模式 [2] - 依托"两山一环"空间探索举办攀岩 滑雪 滑翔 漂流 骑行等新兴潮流项目赛事 [2] 产业发展方向 - 提质发展智能运动装备制造业 [2] - 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2] - 加快发展特色冰雪产业 [2] - 创新发展健康电竞产业 [2] - 抢抓世运会契机探索发展科技体育新赛道 筹办无人机 机器人等高规格赛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