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

搜索文档
一百年前上海发生的四件大事,在地铁站里“活”了起来
新浪财经· 2025-05-29 14:17
5月29日上午,"1925・上海"主题地铁展览启动仪式在陕西南路地铁站文化长廊举行。展览以1925年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内容,精心 划分"力量之源""青春之歌""积蓄力量""工运百年"四大板块。 展览聚焦"中共四大召开""团三大召开""二月罢工""五卅运动"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通过丰富的图文史料集中展示,以沉浸式的呈现方式,带 领观众回溯那段奋勇向前的峥嵘岁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热血与激情,让历史场景 在地铁空间中"活"了起来。 展览以地铁车站这一公共空间为载体,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场地限制。让市民和游客在日常出行中感受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唤醒内心的 红色记忆,弘扬上海城市精神。 1925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从理论突破到实践跨越,从政治小团体发展成为群众党。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 出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问题,将九百多名党员的星火播撒成日后席卷全国的革命烈焰;在团三大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两千余名青年团员褪去青涩,用笔尖与演讲诠释"觉醒年代"的青春定义;从二月罢工的纱厂车间到五卅运动 ...
地铁票,开始涨价!
大胡子说房· 2025-05-29 11:15
城市公共服务行业 - 多个城市近期出现水电、燃气及公共交通价格上涨现象,包括重庆、昆明、广州等[1][2][3] - 地铁运营成本压力显著,重庆2024年获得43.5亿元财政补贴仍入不敷出,昆明获23亿,北京高达248.5亿元[7] - 地铁建设成本高昂,每公里造价6亿起步,部分城市接近10亿/公里[10] 城市运营模式转变 - "以地养轨"模式失效,房地产下行导致地方政府无法通过卖地收入反哺市政投入[8] - 全国仅9座城市地铁客流达到盈亏平衡线,多数城市存在"高投入、低使用"问题[11][12] - 国家收紧地铁审批标准,转向考核真实人口、负债率及客流强度等硬指标[13] 公用事业价格机制 - 公共服务价格长期依赖财政补贴,随着政府收支吃紧将逐步市场化[14] - 政策导向推动物价温和回升,水电燃气涨价4%-8%可带动CPI提升0.2-0.4个百分点[16][17] - 价格调整成为调节CPI和PPI的重要工具,具有政策引导属性[18]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 通胀集中在刚性支出领域(交通、水电、物业),与收入增长形成明显错配[19][20][21] - 家庭现金流压力加剧,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成为主要矛盾[21] 资产配置趋势 - 投资逻辑从追求高收益转向稳定现金流,中产家庭偏好收租房产、高股息资产及年金险[24][25] - 资产选择标准转变为"低波动、可预测",强调穿越政策周期的能力[23][29] - 市场关注点从资产增值转向风险抵御和现金流规划[30][31]
又一个泡沫碎了,26个城市集体亏损,地铁神话终局已定
商业洞察· 2025-05-29 09:39
行业概况 - 2024年国内28城地铁公司公布年报,广州地铁以242.68亿元营收跃居榜首,同比增长89.38亿元[1][2] - 深圳地铁营收211.89亿元(同比下降39.57亿元),宁波地铁营收204.51亿元(同比增67.25亿元)分列二、三位[2] - 行业普遍依赖政府补贴,扣除补贴后28城地铁公司中26家亏损,仅福州、上海盈利[11] 公司表现 头部企业 -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归母净利润31.53亿元(同比增7.56亿元),全国第一[9] - 天津地铁净利润8.46亿元(同比增1.26亿元),长春地铁7.07亿元,分列二、三位[5][9] - 广州地铁营收242.68亿元但净利润仅0.22亿元,显示高营收低利润特征[1][5] 亏损企业 - 深圳地铁归母净利润-335.66亿元(同比降341.09亿元),日均亏损1.12亿元,主因万科股权投资亏损334亿元及物业收入降63%[9][10][11] - 兰州地铁亏损5.35亿元,佛山地铁亏损0.22亿元,为除深圳外另两家亏损企业[5][11] 成本结构 - 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中位数1126.15万元/公里,北上广深超1500万元/公里[6] - 深圳地铁成本收入比达114.5%(成本242.68亿元 vs 营收211.89亿元)[11] - 地铁建设成本高达数亿元/公里,票价管控(如北京均价3.5元/次)无法覆盖成本[12] 运营效率 - 全国平均客流强度0.61万人次/公里日,仅北京(1.17)、广州(1.32)、深圳(1.54)达标[13] - 深圳地铁14号线等新线上座率不足50%,反映客流增长乏力[11] 商业模式挑战 - 地产依赖症爆发:深圳地铁物业开发收入同比降63%,万科股权亏损占比99%[13] - 公益性与市场化矛盾:票价管制与高运营成本导致行业性亏损[12] - 地方财政压力加剧补贴不可持续性,26城地铁公司无补贴即亏损[11][13]
1号线支线10座车站全部开工,八角游乐园站将封站施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8 11:25
地铁1号线支线建设进展 - 1号线八角游乐园站自6月2日首班车起封站施工 计划2027年5月完成改造后恢复运营 [1] - 1号线支线10座车站和1个停车场全部开工 车站主体结构完成20% 区间主体结构完成4.5% 车辆基地结构完成15% [3] - 线路全长21公里 其中丰台区17.1公里 石景山区3.9公里 新建车站9座 改造1座(八角游乐园站) 平均站间距2.3公里 [3] 车站改造与换乘规划 - 八角游乐园站改造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 需拆除既有A、B出入口 导致临时封闭 但列车可过站不停车 [4] - 改造后出入口由2个增至4个 新增2个无障碍出入口 增加2条地下人行过轨通道解决南北站台不连通问题 [4] - 设3座换乘站:后吕村站(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张郭庄站(地铁14号线)、体育场南街站(规划地铁11号线) [3] 交通影响与区域发展 - 交通部门将增加公交运力 优化接驳站位 增设共享单车投放区域以保障居民出行 [5] - 线路串联新首钢产业服务区与丰台河西地区 弥补河西地区交通短板 构建西南方向轨道交通骨干体系 [5] - 改造后地面占地减少1192平方米 实现"还地于民" 安检功能合并至地下一层以优化空间 [4]
地铁涨价争议背后,“赚钱”难题有解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7 15:14
地铁票价调整趋势 - 重庆将于5月29日召开票价听证会,拟将起步价从2元提至3元或减少单位价格可乘坐公里数 [1] - 昆明地铁4月15日起调整票价结构,每增加1元可乘坐公里数从5/7/9/11/13公里缩减至4/5/6/7/8公里 [1] - 佛山地铁通过提前30分钟收车、延长发车间隔等运营策略降本增效 [1] 全国地铁票价结构 - 43个城市中仅北京(2014年起)和上海(2005年起)起步价为3元,其余均为2元 [2] - 2元可乘坐里程差异显著:合肥/芜湖8公里(最高),长春7公里,15个城市4公里(含广州/深圳/成都等) [4] - 5元票价可乘坐里程差距更大:郑州30公里(最高),广州/深圳/成都等18公里,温州16公里(最低) [5][6] - 天津采用区间计价,2元可坐5站,16站以上收费5元 [6] 地铁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29家地铁集团中18家营收增长,仅13家净利润增长 [9] - 广州地铁以231亿元营收居首,深圳地铁(212亿元)、宁波轨道交通(172亿元)等5家超百亿 [10] - 深圳地铁因投资万科亏损335亿元,站城一体化开发收入同比下降46%至79亿元 [11][12] - 京投获248亿元政府补助(最高),31.5亿元净利润中补贴贡献显著 [12][13] - 青岛地铁(89亿元)、宁波轨道交通(78亿元)等6家获超50亿元政府补助 [14] 票价调整动因与争议 - 重庆轨道交通人次票款收入仅覆盖运营成本的14.54%,4元票价对应实际成本27.5元 [16] - 行业普遍依赖补贴,华南城市研究会指出"单靠票务收入难覆盖运营成本" [15] - 专家建议通过区域计价、商业开发(广告/商铺)等多元化方式增收 [17][18] - 伦敦地铁起步价约26元、纽约约21元,北京上海票价处于国际中低水平 [7] 运营优化方向 - 建议引入高效运营商跨区域经营降低成本,如港铁已在北京/深圳/杭州运营 [20] - 可通过票价设计分流短途乘客(如3公里内鼓励步行/公交),缓解拥挤 [18] - 需平衡公共服务属性与可持续运营,透明定价机制有助于公众接受 [17]
重庆昆明地铁涨价背后,地方财政困境显现
搜狐财经· 2025-05-26 08:06
城市轨交行业现状 - 城市轨交普遍依赖财政补贴运营,2023年公布财报的29城轨交企业中仅1家在扣除政府补贴后实现盈利 [2] - 地方政府对轨交的补贴分为经营性补贴(运营亏损)和投资性补贴(建设投资)两类 [2] - 重庆轨交集团2023年获得财政补贴85.38亿元,2024年降至43.47亿元,其中运营补贴42.91亿元,投资性补贴为零 [3] 重庆轨交案例 - 重庆轨交票价体系自2005年沿用至今,2024年涨价预计可增收11亿元 [4] - 重庆市2023年底政府债务余额12258亿元,2024年底升至14425亿元,2024年偿债支出达2463亿元 [4] - 重庆轨交运营里程是昆明的3倍,年客流是昆明的4倍,但负债规模与昆明相当 [6] 昆明轨交案例 - 昆明轨交集团自2023年1月起连续12次登上票据逾期名单,截至2023年底承兑逾期余额7.31亿元,累计逾期9.62亿元 [6] - 昆明地铁4号线全长43.42公里但避开核心区,导致客流强度连续36个月低于0.7万人次/公里的安全红线 [6] - 昆明轨交集团拥有3万亩土储但频繁流拍,总负债规模与重庆相当但运营效率仅为后者的1/3 [7] TOD模式问题 - 部分城市将轨交建设与土地开发过度捆绑,导致线路规划不合理和开发失败 [6][7] - 昆明2015-2019年土地出让均价从1347元/㎡暴涨至3972元/㎡,涨幅远超一线城市 [7] - 柳州等城市出现轨交项目烂尾现象,如桂柳路轻轨墩柱被拆除 [9] 行业核心问题 - 轨交本质应为公共交通服务,土地增值仅属附加效益,强行捆绑开发导致资源错配 [9] - 部分二三线城市盲目复制TOD模式,引发"轨交热"后快速退潮 [9] - 不合理轨交规划造成巨大浪费,衍生地方债务问题可能拖累公共服务水平 [10]
上海: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 护航国企高质量发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5 23:41
国企领域监督执纪 - 上海市纪委监委强化对国企关键岗位人员监督 重点针对工程建设 企业并购 销售采购等环节 查处市国资委原党委书记白廷辉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2] - 2024年以来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25份 廉情抄告79份 推动市国资委出台财务总监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 堵塞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漏洞 [3] - 抽查4万余名企业领导及关键岗位人员亲属经商情况 查办问题线索198个 相关人员受党纪政务处分 [4] 国企改革深化行动 - 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列入政治监督台账 推动市国资委实施平台公司与国资基金联动改革 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行业专业化整合 [3] - 督促市国资委制定完善监管企业公司治理实施意见 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解决深层次机制问题 [3] 廉洁文化建设举措 - 在上海市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基地设置国企案例专区 通过案情展示 忏悔书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 [4] - 申通地铁集团打造"廉洁漫画角""文化长廊"等阵地 浦东新区推动张江科学城建设项目现场联合开展廉洁微课堂 [4][5] - 落实防止领导人员利益冲突办法 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形成震慑效应 [4]
2块钱的地铁票价撑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5-23 13:25
重庆轨道交通调价方案 - 重庆轨道交通拟终结持续近20年的"2元时代",调价方案分为两种:缩短起步里程(2元从6公里降至4公里)或提高起步价(0-8公里统一3元)[5] - 按市民月均44次出行计算,两套方案将分别增加月支出24.20元和25.52元[6] - 重庆轨道交通最长单程计费里程88公里,调价后最高票价均为11元[5] 重庆轨道交通经营状况 - 2023年总营收30多亿元,运营成本超1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负[8] - 2024年总营收29.35亿元,营业总成本72.73亿元,归母净利润仅1100万元[8] - 人工成本占比最高达31.84亿元,占总成本60.73亿元的52%[13] 行业普遍困境 - 2024年全国仅12家地铁公司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佛山、兰州、深圳等出现亏损[16] - 28个城市地铁依赖政府补贴,京投公司获248.52亿元居首,郑州等6市补贴超70亿元[17] - 全国仅32%城市(17个)达到国务院要求的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客运强度标准[20] 成本与客流结构问题 - 地铁建设成本高达5-10亿元/公里,重庆运营里程从2005年13公里增至2024年494.58公里[10][13] - 重庆3号线/6号线日均客流达63.1万/62.1万人次,而璧铜线仅1.9万人次,客流分布极不均衡[10] - 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从2020年1900多亿锐减至2024年500多亿,加剧运营压力[13]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国家2022年明确新建地铁城市需满足GDP3000亿、财政收入300亿、市区人口300万三项硬指标[21] - 客流不足导致"规模扩大-成本增加-亏损持续"恶性循环,票价调整成为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13][21]
「2元时代」终结,地铁涨价潮要来了?
36氪· 2025-05-23 09:24
重庆地铁票价调整 - 重庆轨道交通拟终结持续近20年的"2元时代",提出两种调价方案:缩短起步里程(2元可坐里程从6公里降至4公里)或提高起步价(0-8公里票价均为3元),最长单程88公里票价均为11元 [6] - 按市民月均出行44次计算,两套方案将分别增加月支出24.20元和25.52元 [7] - 2023年重庆地铁运营成本超111亿元,营收仅30多亿,依赖补贴勉强扭亏;2024年营收29.35亿元,总成本72.73亿元,归母净利润仅1100万元 [9] 地铁行业经营困境 - 全国地铁普遍亏损,2024年仅1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佛山、兰州、深圳等公司净利润为负 [20] - 2024年28个城市地铁获政府补贴,京投公司获248.52亿元最高,郑州、深圳等6城市补贴超70亿元 [26] - 地铁建设成本高昂(5-10亿元/公里),重庆地铁人工成本占比超五成(31.84亿元/60.73亿元) [13] 客流与运营效率问题 -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2005年13公里增至2024年494.58公里,但客流分布极不均衡:3号线日均客流63.1万人次,璧铜线仅1.9万人次(为3号线的3%) [11] - 国务院要求地铁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0.7万人次/日公里,但2025年4月仅32%城市达标(17个) [30][31] - 重庆土地财政收入从2020年1900多亿锐减至2024年500多亿,加剧运营压力 [16] 行业发展政策背景 - 2022年起新建地铁城市需满足GDP3000亿元、财政收入300亿元、市区人口300万三项硬指标 [38] - 超半数城市地铁客运强度未达国标,形成"规模扩大-成本增加-亏损持续"恶性循环 [14][31]
高铁之后,地铁涨价潮也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5-23 04:27
公用事业涨价潮背景 - 重庆拟终结持续近20年的地铁"2元时代",昆明、广州等地已先行调价或取消优惠[1] - 高铁票价部分线路涨幅近20%,全国130多个市县调整天然气价格[1] - 公用事业包括地铁、高铁、水电煤气等全面进入涨价通道[4] 地铁行业经营现状 - 90%以上城市地铁无法自负盈亏,依赖财政补贴[2] - 北京地铁年补贴达248.5亿元,郑州、深圳等城市超70亿元[2] - 重庆2024年财政补贴43.5亿元,昆明23亿元[6] - 仅12家地铁公司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多数扣除补贴后亏损[6][7] - 深圳地铁集团亏损335.66亿元,扣除补贴后亏损扩大至407.16亿元[7] 地铁盈利模式困境 - 传统"地铁+TOD物业开发"模式随房地产下行失效[8][9] - 客流强度不足是普遍问题:50多个城市中仅9城超过1万人次/公里日标准[10][14] - 部分中小城市客流强度低至0.01万人次/公里日[14] - 国家收紧地铁审批:要求GDP超3000亿、财政收入300亿、市区人口300万等硬指标[15] 财政与宏观经济因素 -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剧,房地产下行导致土地财政收入锐减[16][17] - 公用事业涨价可能带动CPI上涨0.2-0.4个百分点,PPI上涨0.5-1.0个百分点[18] - 政策导向从"管高价"转向"促进物价温和回升"[18] 行业数据表现 - 上海地铁客运强度1.24万人次/公里日,北京1.17,广州1.32[12] - 深圳地铁客运强度1.54万人次/公里日居首,长沙1.33次之[12] - 青岛、大连等城市客运强度不足0.5万人次/公里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