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果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水果越自由,百果园越危险
36氪· 2025-06-12 04:29
行业趋势 - 供应链效率提升、进口贸易拓宽、冷链技术普及和生鲜电商崛起使得消费者购买水果成本降低、选择增多,贵价水果从"奢侈品"下沉为日常消费品 [1]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将进一步推动"山竹自由""红毛丹自由"等趋势 [1] - 高端水果降价趋势明显,以榴莲为例,未来3-5年东南亚榴莲产量可能翻一番,配合供应链优化,高端水果自由化是大势所趋 [9] - 电商平台及新一代商超通过"产地直采 + 规模效应"优势击穿传统价格体系,在水果零售市场占据龙头地位 [17][18] 公司表现 - 百果园2024年平均每天关闭2.65家门店,全年税前亏损达3.91亿元,股价长期低于2元 [1] - 2021-2023年营收增速从16.22%下滑至0.7%,归母净利润增速从369.49%下滑至11.9% [7] - 2024年央视315曝光品控问题,包括腐烂水果切块高价出售、隔夜水果冒充鲜果等,严重损害品牌价值 [12] - 加盟门店单店收入从2021年88.45万下滑至2023年H1的79.6万,北京30%门店亏损,武汉地区一半门店亏损 [14] 商业模式 - 百果园本质是供应链公司,上游仅两处自有种植基地,下游加盟店占比超99% [10] - 加盟模式导致管理难度大,存在无证经营、不履行退货政策等问题,品牌与加盟商利益撕裂 [11][15] - 2024年8月从高端路线转向"高性价比"战略,试图通过降毛利、砍价格应对竞争 [18] - 电商平台直接连接上下游,削弱中间商价值,百果园在低价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 [20] 竞争格局 - 盒马、Costco等新型商超凭借更强大会员体系和商品体系,在水果零售领域更具竞争力 [17] - 盒马2023年9月与17家顶级水果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包括智利车厘子出口公司Garces Fruit等 [17] - Costco通过"毛利率不高于14%"策略建立消费者信任,会员体系远超百果园 [17] - 拼多多等平台通过低价策略(如10元/斤蓝莓、19.9元包邮车厘子)抢占市场份额 [9][21] 消费者行为 - 经济下行周期中,贵价水果从刚需变为可选消费,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平价替代品 [7] - 消费者对水果价格敏感度提升,"只要能便宜一块钱,就不会多花一分" [20] - 新型商超因商品体系齐全获得更高消费者依赖度,百果园会员吸引力不足 [17] - 消费者对高价水果品牌信任度下降,更倾向通过电商或商超渠道购买 [16][21]
暴跌的榴莲
虎嗅APP· 2025-06-05 14:24
榴莲价格暴跌的核心原因 - 5月全国榴莲批发均价降至51.38元/公斤,较4月下降25.8%,部分品种如猫山王从65元/斤腰斩至35元/斤,金枕从36.8元/斤降至26元/斤 [2] - 泰国东部榴莲2024年预计增产30%至150万吨,越南产量达85万吨,远超中国156万吨进口总量 [2] - 泰国东部仍有约10000柜待出,叠加越南榴莲上市,6月货量将超5月 [3]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降低流通门槛,榴莲跨国供应链效率提升,运输损耗从20%降低30% [4][5] - 海南三亚1.4万亩榴莲试田首批产量预计600吨,6月中下旬上市 [6] 品质两极分化现象 - 进口榴莲"生包"比例异常高,出现口感寡淡、水分过多、"馒头味"等问题 [8] - 泰国东部产季推迟与雨季重叠,影响糖分积累,即便产地收购价跌至5元/斤仍面临亏损 [8] - 低质量榴莲低价抛售导致价格"踩踏式"下跌,裂口榴莲打五六折,严重问题果打一二折 [8] - 优质榴莲价格坚挺,部分品牌仍能以78元/斤出货,高山果园产品收购价不降反升 [11] 产业链冲击与消费端变化 - 泰国榴莲收购价跌至100泰铢/公斤(约10元/斤),仅为去年同期190泰铢的一半 [12] - 小型跨境贸易商因通关效率低和运输变质亏损严重,部分退出市场 [12] - 零售商利润腰斩,北京新发地金枕榴莲从1100-1200元/箱降至730-780元/箱 [2][15] - 消费者因品质问题投诉增加,"生包""水包"现象普遍,高端水果需求不确定性增强 [17] - 零售商转向品质管控和多元化经营,增加牛油果、无花果等新品分散风险 [18][19]
暴跌的榴莲
36氪· 2025-06-05 03:29
榴莲价格暴跌 - 5月23日全国榴莲批发均价51.38元/公斤,较4月69.26元下降25.8% [1] - 猫山王榴莲从65元/斤降至35元/斤,金枕榴莲从36.8元/斤降至26元/斤,部分菜市场售价低于20元/斤 [3] - 北京新发地金枕榴莲从1100-1200元/标箱(32斤)降至730-780元/标箱,价格腰斩 [3] 供应激增 - 2024年泰国东部榴莲预计增产30%至150万吨,越南产量85万吨,远超中国156万吨进口总量 [3] - 泰国东部仍有约10000柜待出,越南榴莲6月大量上市,货量超5月 [3] - 海南三亚1.4万亩榴莲试田已落地4000亩,预计6月首批产量600吨 [7] 贸易便利化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降低东南亚水果进入门槛,流通效率提升 [4] - 榴莲跨国供应链效率提升,运输损耗从20%降至约30%,途耗时间缩短30% [5] 品质问题 - 进口榴莲"生包"比例异常高,口感寡淡、水分过多,"馒头味"、"夹生"、"死包"现象普遍 [8] - 泰国东部产季推迟一个月与雨季重叠,影响糖分积累和成熟度 [8] - 劣质榴莲低价抛售导致价格"踩踏式"下跌,优质榴莲价格坚挺 [10][13] 产业链影响 - 泰国榴莲收购价跌至100泰铢/公斤(约10元/斤),仅为去年同期190泰铢的一半 [14] - 小型跨境水果贸易商因亏损严重相继退出市场,产地收果人数减少 [14] - 优质榴莲收购价不降反升,知名品牌仍能以78元/斤稳定出货 [13] 零售端变化 - 榴莲价格下跌导致零售商利润腰斩,高端水果高利润时代正在远去 [15] - 泰国产地AB级榴莲到国内成本价约16元/斤,为近五年最低,但市场接受度低 [16] - 零售商加强品质管控,推出"不熟包退"、"坏果包赔"服务 [19][21] 行业趋势 - 零售商调整品类结构,增加牛油果、无花果等新品,分散风险 [21] - 高端水果市场趋向理性,品质和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 [21] - 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提升,选择更加谨慎,价格和消费门槛趋于平稳 [21]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5.26-5.30)
财经网· 2025-05-30 08:04
酒鬼酒 - 产品结构调整,SKU压减50%,淘汰销量占比低且无增长潜力产品,构建"2+2+2"战略单品体系(内参、红坛、妙品、透明装、内品、湘泉)[1] - 政务消费占比极小,政策影响较小,内参品牌短期以稳价为主,不追求量的大幅提升[1] 百果园集团 - 申请H股全流通,计划将85,448,554股非上市股份(占已发行股本5.5510%)转换为H股,需完成备案及联交所批准[2] 西王食品 - 运动营养业务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未达预期,但长期市场潜力大,公司将持续改善经营状况并优化业务模式[3] 五芳斋 - 向持股1000股以上的股东赠送"丰年五芳"粽子礼盒,并征集对公司发展和产品的意见或建议[4] 牧原食品 - 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高盛[5] 维他奶国际 - 预计2025财年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25亿至2.45亿港元,同比增长94%至111%,主要因中国内地和香港业务经营溢利大幅增加及澳洲业务亏损减少[6] 三只松鼠 - H股发行备案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7] 瑞幸咖啡 - 否认降价,推出端午节和儿童节双节特惠福利,随机发放6.9元优惠券[8] 奈雪的茶 - 东南亚第8家门店在泰国清迈开业,首月营收近350万泰铢(约77万人民币),高峰期单日出杯量超2000杯[9] 曹氏鸭脖 - 因碗底标语争议,计划统一管理门店餐具,涉事门店此前自行采购定制餐具[10] 巨子生物 - 被质疑采用"双缩脲法"检测胶原棒2.0可能导致结果虚高,博主要求回应三个核心科学问题[11] 胖东来 - 名誉权纠纷案宣判,段某需赔偿40万元并在抖音发布道歉视频且30日内不得删除[11] 大润发 - 五大营运区变更为四大营运区(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原华中区门店划入其他大区,否认撤掉东北大区计划[12] 万辰集团 - 董事长王健坤解除留置,已能正常履职,公司生产经营正常[13]
外国“水果贵族”,集体沦为中国土特产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5-22 09:36
百果园经营困境 - 百果园作为高端水果零售行业龙头,2024年出现关店近千家、近五年首次净利亏损、大股东减持套现等问题 [4] - 公司曾提出十年内营收突破千亿元、线下门店超万家的目标,但当前经营状况与战略目标形成反差 [4] 高端水果价格下行趋势 - 蓝莓收购价降至每公斤60元,为近十年最低水平,主因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蓝莓生产国,2024年种植面积达143.82万亩较2020年增长44% [8][10] - 阳光玫瑰葡萄价格从300元/斤跌至个位数,种植面积从2016年10万亩扩张至2023年超120万亩 [20] - 车厘子、榴莲等进口水果价格同步下降,智利车厘子5斤装从500元高位回落 [12][41] 国产替代驱动因素 - 广西、云南成为核心产区:广西种植近250种果树占全国70%,云南蓝莓产量5年内增长5倍跃居全国第一 [26][28][31] - 技术突破是关键:蓝莓通过L25等新品种实现产量/品质提升,盆栽种植技术带动消费端渗透(2024年3月线上销售超100万株) [31][33] - 供应链效率提升:智利车厘子运输时间从100小时压缩至30小时,海运保鲜技术突破 [41] 品质管控挑战 - 部分品类出现品质下滑:阳光玫瑰因亩产从2000斤盲目扩至5000-10000斤导致口感下降 [51] - 标准化不足:国内种植普遍缺乏类似褚橙的精细化管理(果径误差≤2mm)或新奇士的科技种植体系 [54][57] - 种苗退化问题:引进品种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品质衰减 [58] 消费市场特征 - 中国消费者年消耗全球90%榴莲,为智利车厘子创造20-30亿美元年收入 [14] - 超级水果营销策略:通过健康概念(如牛油果)、新奇体验等六大要素塑造消费需求 [15] - 价格敏感度显现:消费者对10元/3盒的蓝莓接受度显著高于高价期 [22]
百果园上市一年股价腰斩,千亿营收“大饼”画不动了?
格隆汇· 2025-05-19 01:39
公司股价表现 - 1月16日股价大幅跳水,盘中一度跌超34%,最低触及3.91港元/股,收盘跌幅30.33%,市值66亿港元 [3] - 1月19日报收3.71港元/股,市值58.93亿港元,较上市最高价7.04港元跌去近5成 [4] - 1月11日宣布回购计划,拟斥资6.34亿元回购不超过1.18亿股H股 [3][9]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营收62.94亿元,同比增6.42%;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34.1% [6] - 2020-2023年上半年净利率分别为0.50%、2.20%、2.70%、3.98% [26] - 2022年营收113.12亿元,其中加盟门店贡献88.51亿元,占比80.6% [6] 业务模式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共有5958家门店,其中加盟店5945家,占比99.78% [6][29] - 推出"甜月亮""小鲜紫"等四个新产品品牌 [3] - 高度依赖加盟模式,面临净利率偏低问题 [3][4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水果销售市场规模从2016年8273亿元增至2022年13280亿元,CAGR 8.06% [8] -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17752亿元,CAGR 7.6% [8] - 行业CR5仅3.6%,其中百果园占1% [13] 供应链挑战 - 水果产业链长,冷链覆盖率仅35%,远低于欧美95% [36] - 分销环节多导致高损耗率,运输半径受限 [33] - 产区分布不均,产品非标准化导致品控难度大 [37] 资本运作 - 2015-2018年完成多轮融资,累计金额超20亿元 [8] - 2023年1月16日完成港股上市,此前多次尝试IPO未果 [8] - 洪九果品2022年9月上市,鲜丰水果仍在IPO进程中 [12] 扩张战略 - 提出"2027年万店计划",2042年目标3万家店 [15] - 2023年门店数达5958家,预计全年突破6000家 [15] - 洪九果品2020-2023年上半年营收从57.71亿元增至85.38亿元 [15][18] 品控问题 - 2023年被曝销售变质水果,引发品控质疑 [29] - 加盟模式占比过高导致管理难度大 [29] - 鲜丰水果和洪九果品同样存在品控问题 [32]
净利增速下滑、市值接近腰斩,百果园万店计划搁浅
格隆汇· 2025-05-19 01:3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营收113.92亿元,同比增速0.69%,创历史新高但增速显著低于2022年的9.39%和2021年的16.21% [7][12] - 2023年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11.88%,较2021-2022年369.49%和40.35%的增速大幅放缓 [7][13] - 销售成本占比持续高位,2020-2023年分别为90.9%、88.8%、88.4%、88.0% [16] - 2024年1月16日股价单日暴跌30.33%,市值较年初高点93.72亿港元缩水近50%至50.04亿港元 [5][7] 门店运营与扩张 - 截至2023年底门店总数6093家,其中加盟店6081家(占比99.8%),自营店仅12家 [7][17] - 单店收入从2022年157.73万元降至2023年140.27万元,门店数量同比增长7.84%但销售收入下降 [18] - 2023年新增门店443家,但315期间曝出腐烂水果制果切、隔夜水果充当鲜果等品控问题 [7][21]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1982条投诉涉及变质水果和虚假宣传 [21] 行业竞争与资本动态 - 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从2016年8273亿元增至2023年1.4万亿元,预计2026年达1.7万亿元(CAGR 7.6%) [9] - 行业集中度极低,2021年CR5仅3.6%,百果园市占率1% [17] - 2015-2018年累计完成4轮融资,总额超19亿元,包括天图资本、深创投等机构参与 [12] - 2023年1月港股上市前曾两次IPO折戟,2020年转战A股未果 [12] 供应链挑战 - 水果行业供应链分散,涉及采摘、分选、包装、保鲜、储存、运输等多环节,标准化难度高 [25][27] - 中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仅35%,远低于欧美95%水平 [27] - 百果园尝试通过深度合作果农、品牌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改善供应链,但成本压力显著 [30] 战略目标与风险 - 2016年提出"2020年万店计划"未达成,2023年调整目标至2027年实现万店,2042年扩至3万家 [17] - 加盟模式主导下管理难度加剧,品控问题频发影响品牌声誉 [21][31] - 资本驱动扩张导致财务与运营失衡,需平衡增长与成本控制、食品安全等核心问题 [16][24]
百果园(之二) | 童话破灭,夺路而逃
格隆汇· 2025-05-19 01:39
股价表现与解禁影响 - 上市一周年后股价单日暴跌30% 随后七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5% [4] - 控股股东及40余个股东合计持有48.37%股权(约7.64亿股)于2024年1月15日解禁 [4] - 解禁当日成交2493万股 为近一个月日均成交量的三倍以上 [5] 股东损失与估值变化 - 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120亿元 当前市值仅53亿元 [6] - 早期投资机构成本区间为6.26-8元 当前股价3.37元导致大幅亏损 [5] - 创始人夫妇持股33.78% 若未抛售则损失超10亿元 [6] 战略规划与市场信任危机 - 公司提出十年战略目标:自建平台GMV超1000亿元 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 [7] - 2023年上半年实际门店数不足6000家 营收62.94亿元 远未达2015年提出的2020年400亿元目标 [7] - 解禁前宣布最多斥资6.34亿元回购10%股份(1.18亿股) 但市场反应消极 [7] 经营效率与行业对比 - 加盟模式扩张下利润率持续徘徊在3%左右 [8] - 同业公司洪九果品利润率保持两位数 市盈率不足4倍 而公司市盈率达15倍 [8] 消费者关系与品牌声誉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2000条投诉 涉及水果品质与服务问题 [11] - "三无退货"政策在部分加盟店失效 退款流程被指变相强制消费 [11] - 2023年夏季因"团购西瓜不甜"事件引发公众负面舆情 [11] 回购计划成本变化 - 原定6.34亿元回购计划 因股价下跌仅需3.64亿元即可完成同等数量回购 节省2.7亿元 [12]
百果园,被谁抛弃?
格隆汇· 2025-05-19 01:39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上市一周年之际闪崩 单日暴跌30.33%至4.180港元/股 [5] - 股价持续下跌 上周五盘中创历史新低1.680港元/股 [6] - 当前股价1.720港元/股 总市值27.32亿港元 年初至今市值蒸发超70% [8] - 二级市场成交额持续低迷 每日成交额仅数十万至百余万港元 [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113.9亿元 增长几乎停滞 [11] - 2024年上半年预计营收同比下降不超过20% 低于去年同期62.94亿元 [13] - 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不超过70% 低于去年同期2.61亿元 [13] - 加盟店收入从88.50亿元降至84.95亿元 尽管门店数量从4577家增至4818家 [12] - 最近3年毛利率维持在11%+ 净利率始终未突破3% [12] 业务运营状况 - 全国门店数量超6000家 年营收过百亿但市场占有率仅约1% [10] - 加盟门店净增241家但平均收入出现明显下滑 [12] - 公司启动不超过6.34亿元回购计划但未能阻止股价下跌 [6] - 创始人及股东自愿延长股份限售期一年以显示信心 [6] 行业竞争环境 - 水果零售行业市场分散且竞争激烈 [4][10] - 产品易损耗特性导致行业经营难度大 [4] - 即时零售和社区团购持续渗透 对传统门店形成冲击 [18] -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 越来越追求性价比 [18] 公司战略调整 - 执行"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新战略 增加门店翻新和市场推广投入 [14] - 官宣杨幂为品牌大使 预计产生较大营销支出 [14] - 2024年新战略全力聚焦高品质定位 [14] - 但315期间被曝光门店存在使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以次充好等问题 [14] 品牌与消费者认知 - 品牌存在"高价"标签 消费者普遍认为产品价格过高 [18] - "月薪2万 吃不起百果园"成为微博热议话题 [18] - 消费者在品质和价格之间寻求平衡 对高价产品接受度下降 [18][19] - 曾经依靠品质和服务获得忠实客户 但面临产品服务同质化挑战 [17][18]
大额股权被冻结、内控与质量问题频发,鲜丰水果IPO再遇“拦路虎”
格隆汇· 2025-05-19 01:39
文|新消费财研社 在我国水果零售领域,素有"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说法。 其中,鲜丰水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鲜丰水果")成立于1997年,旗下拥有鲜丰水果、阿K果园子、水果码头、鲜果 码头、杨果铺五大品牌。据最新数据,鲜丰水果在全国已有2400余家门店,主要辐射江浙沪皖渝川豫闽津等省(市),与百 果园呈现分庭抗礼之势。 新消费财研社关注到,今年8月以来,鲜丰水果存在多笔持有股权被法院冻结的信息,涉资金额高达上亿元人民币,这不禁 让人们对这家水果零售巨头的经营状况产生担忧情绪。 | 财产保全执行 | 案号:(2024)浙0110执保986号 | | | | --- | --- | --- | --- | | 被申请人:韩树人,鲜丰水果股份有限公司 | 法院: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 | | | | 2024-08-06 ● 股权冻结 | 被执行人:鲜丰水果股份有限公司 冻结股权标的企业: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冻结股权数额:386万元人民币 > 冻结状态:冻结 | | | 2024-08-07 ● 股权冻结 | 被执行人:韩树人 | 冻结股权数额:2954万元人民币 > 冻结状态: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