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

搜索文档
票房破59亿元!今年暑期档有何看点
新华网· 2025-07-31 07:43
暑期档票房表现 - 截至7月31日15时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59亿元 [1] - 7月21日至27日单周票房达11.88亿元 创近五个月新高 [6] - 周末上座率提升8.86% 市场热度持续高涨 [6][1] 重点影片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公映后暂居暑期档票房第一 [1] - 《罗小黑战记2》豆瓣评分达8.7分 原画数量从首部7万张增至20万张 [5] - 《聊斋:兰若寺》采用六种美术风格 单帧画面渲染时长达到220小时 [4] 内容创作特征 - 历史题材影片突破传统宏大叙事 聚焦普通人视角与情感挣扎 [2] - 动画电影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维手绘与新技术应用并存 [5][4] - 现实主义题材成功嫁接历史与当代语境 引发观众共鸣 [9] 行业发展趋势 - 观影群体更注重故事质量而非特效阵容 [6] - 重大主题创作需尊重艺术规律与历史情景 [2] - 多类型影片开拓新赛道 动画与喜剧题材需增强现实关联性 [9] 待映影片预期 - 《东极岛》采用水下实拍技术 取材二战营救事件 [2] - 进口影片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 [9] - 《浪浪山小妖怪》获业内看好 动画叙事灵活性受认可 [5]
暑期档电影市场不够好,但还有救
36氪· 2025-07-31 03:42
电影《南京照相馆》市场表现 - 影片连续四天单日票房破亿,猫眼预测票房上调至37亿以上,成为暑期档的“救市之作”[2] - 上映第二日出现票房拐点,单日票房破亿,预测票房一再上调[3] - 上映六天仍保持强劲势头,票房逆跌、口碑走高,后续票房有望再创新高[7] 《南京照相馆》成功因素分析 - 内容符合档期特色,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能充分调动市场和观众情绪[5] - 导演申奥对内容深度把控,影像表达克制,避免过度展示血腥暴力,使观众既能感受痛苦又敢于入场观影[5] - 导演路演发言将影片上升至“舆论战、宣传战和文化战”高度,在下沉市场拉好感并拉动观众情绪[5] 暑期档票房目标与后续展望 - 截至7月30日下午4点,暑期档累计票房为57亿元,对标去年总票房116亿元,剩余一个月需至少一部30亿+票房电影才能完成KPI[8] - 定档8月8日的电影《东极岛》被视为最有可能达到30亿票房的影片,题材类似,聚焦二战真实历史,由管虎、费振翔导演,朱一龙、吴磊、倪妮主演[8][10] - 七夕档位于暑期档内,2024年七夕档总票房3.64亿元,2023年为3.26亿元,2025年七夕档有《7天》和《有多云像你》等爱情电影上映,有望带动单日票房增长[12][14] 2025年电影市场内容品质与票房表现 - 暑期档多部电影口碑可圈可点,如《罗小黑战记2》豆瓣评分8.7、《戏台》评分8.1、《花漾少女杀人事件》评分7.4、《长安的荔枝》评分7.7,但高评分未有效转化为票房[15] - 票房表现受题材、类型、演员等多方面影响,需先抓住观众情绪才能释放内容优势,《南京照相馆》通过题材和共情放大内容优势,《罗小黑战记2》因2D动画小众和深刻命题存在观影门槛导致票房低迷[15][17]
《南京照相馆》难言“黑马” ,暑期档还要勇于破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7-30 08:57
暑期档票房表现 - 截至7月29日14时57分,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逾55亿元 [1] - 暑期档过半时票房仅为34 12亿元,低于2023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孤注一掷》单部电影的38 48亿元 [1] - 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为206 20亿元,2019年暑期档总票房为176 53亿元 [1] 《南京照相馆》市场表现 - 上映5天累计票房5 36亿元,预测票房32 46亿元 [1] - 日均票房1亿出头,单日最高票房出现在7月27日为1 46亿元 [2] - 豆瓣评分高达8 6分,但需显著扩大观众基本盘以匹配"黑马"称谓 [2] - 影片聚焦"南京大屠杀"题材,严肃历史呈现可能带来观影情感压力 [2] 其他影片及行业现状 - 《东极岛》是档期后半程唯一接棒的大片 [1] - 《长安的荔枝》豆瓣评分7 6,预测票房6 60亿元,低于前作《热烈》的9 33亿元 [3] - 今年暑期档电影供给数量与质量可圈可点,整体水准达到或超越过去几年 [3] 行业深层问题 - 市场不景气不能简单归咎于观众或创作者懈怠 [3] - 当前状况已演变成成因复杂的新现象,需从消费支出、公众心理、社会情绪等多维度考量 [3] - 电影作品需更精准呼应观众内心,仅提供情绪价值已显单薄 [4] - 行业需更专注于修炼内功,提升能力水平并等待市场回暖 [4] 行业未来方向 - 电影人应致力于创作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为行业赢得未来发展空间 [4]
《南京照相馆》预测票房翻倍,暑期档的转折点终于来了
36氪· 2025-07-30 03:55
电影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AI票房预测从15亿翻倍至34.59亿,成为暑期档首部现象级国产爆款[1][2] - 上映前三日票房分别为6014.5万、1.09亿、1.46亿,连续两日单日增长约4000万[2] - 周一票房1.04亿占比58.2%,带动暑期档周一单日大盘从4000万-6000万跃升至1.79亿[2][3] - 累计票房6.10亿(上映5天),单日票房占比62.1%,场均人次19.4[19] 影片内容与制作特点 - 取材南京大屠杀真实历史,聚焦照相馆内7名普通中国人的求生与抗争,叙事视角纯粹无西方/日军视角[11][13] - 视觉表达高度克制,以中远景镜头和演员细节表演替代暴力画面,消解传统战争片说教感[15][17] - 豆瓣评分8.6,淘票票12.2万人评分,10.8万人标记"想看"[4][6] - 导演申奥突破同题材空白,对比《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更聚焦本土平民视角[10][17] 暑期档竞争格局 - 同期《酱园弄》《恶意》《你行,你上!》等明星阵容影片表现不及预期[18] - 罕见出现三部8分电影同映:《罗小黑战记2》(8.6分)、《长安的荔枝》(8.6分)、《戏台》(逆袭单日第二)[18][21] - 《戏台》40岁以上观众占比51.2%,显示多代际市场容纳性[21] - 市场对平庸影片容忍度降低,IP电影《侏罗纪世界》票房仅为前作一半[21] 行业趋势与后续展望 - 8月新片《东极岛》因相似历史题材与互补情绪宣泄(反杀日军镜头)获关注[25][26] - 《浪浪山小妖怪》点映好评率99.8%(差评率0.2%),或延续国产动画高分表现[28][30] - 暑期档后半程由高分国产片接力,扭转前期进口片主导局面[30] - 观众娱乐选择多元化背景下,电影需提升内容质量而非依赖明星/IP[24]
从《哪吒2》开始,聊聊香港电影“四大家族”的权力游戏
虎嗅· 2025-07-29 12:02
电影发行 - 2025年春节《哪吒2》在香港上映并取得火爆票房成绩 [1] - 东方、英皇、洲立、银都四大发行巨头因该片发行权产生明争暗斗 [1] - 中央出面调解后四大公司首次实现联合发行并创下排片纪录 [1] 行业格局 - 香港院线市场存在多家实力雄厚的发行公司竞争格局 [1] - 该事件反映出香港电影发行行业过去30年风云激荡的发展历程 [1]
《南京照相馆》票房或超30亿,多部历史战争片即将上映
第一财经· 2025-07-28 10:28
电影《南京照相馆》票房表现 - 截至7月28日17时30分票房突破4.76亿元 [1][3] - AI预测总票房大幅调高至31.7亿元 [1][3] - 7月27日单日票房贡献大盘四成份额 [1] - 南京地区7月27日票房占比达六成以上 [3] - 若达预测票房将跻身年度票房榜前三 [3] 影片内容与制作背景 - 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 [3] - 吉祥照相馆原型为南京华东照相馆 [4] - 首部改编自该历史的电影为1987年《屠城血证》 [7] - 部分情节参考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著作 [10] - 豆瓣评分8.6分位列战争历史题材前列 [9] 主创团队与演员表现 - 申奥导演延续《孤注一掷》影像技巧 [7] - 王骁/高叶/王传君等主演塑造立体群像 [9] - 演员采用南京话/常州话/上海话等方言 [9] - 原岛大地饰演日军摄影师获观众深刻印象 [9] 暑期档电影市场动态 - 7月27日大盘单日票房时隔5个月再破3亿 [1] - 截至7月28日暑期档总票房达53.46亿元 [14] - 当前票房前三为《侏罗纪世界》《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 [14] - 多部抗战题材影片将陆续上映包括《731》《东极岛》《坪石先生》 [13][14]
电影圈,快撑不住了
盐财经· 2025-07-28 09:36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截至7月23日总票房仅42.97亿元,未达50亿大关,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177.78亿元及2015-2018年120亿以上的水平 [8][9] - 热门影片如《长安的荔枝》首周票房3亿元但未能带动市场整体热度,多数影片票房低迷且排片缩水 [10] - 6月总票房19.1亿元创十年最低,暑期档开局冷清 [22] 影院经营现状 - 全国影院场均人次仅2-4人,空场率近40%,部分影院连续数小时无售票 [12] - 2025年上半年新开546家影院,总数突破1.3万家,银幕数近8万块创疫情后新高,但观众持续流失 [13][16] - 影院分账比例不超过57%,但运营成本(租金、人工等)刚性,依赖爆米花等副业增收 [23][24][27] 行业结构性困境 - 2025年上半年总票房292.31亿元中,春节档贡献160.9亿元(占比55%),其中《哪吒2》独占52.8%票房,3-6月单月票房均未突破20亿 [16][30] - 片方分账比例仅33%-39%,行业年亏损或达百亿,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减少(备案影片同比降20%,上映新片减16%) [34][42][44] - 头部资源集中化,中小项目被淘汰,如博纳影业因《蛟龙行动》亏损10亿元 [35][45] 内容生产与观众流失 - 2024年57%观众全年仅观影1次,2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降至21% [38] - 制作成本上升(单片成本超1.2亿元)但产能下降,拍摄周期延长至3年以上 [46] - 观众转向短视频(日均观看2.5小时)、微短剧(市场规模500亿元)及家庭观影设备 [47][48] 行业转型尝试 - 光线传媒转向动画IP全产业链开发,覆盖游戏、周边及主题乐园 [51] - 万达影院引入扭蛋机、自研饮品等非票务业务,横店影视衍生品收入增28% [51][52] - 低成本优质内容如《周处除三害》(成本1000万,票房6亿)证明观众仍愿为好内容买单 [55][57]
暑期档,危险了
创业邦· 2025-07-28 09:00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4年暑期档总票房51 61亿元 同比下滑25 95% 低于2023年的69 70亿元及2021-2022年特殊时期水平 [5][6] - 暑期档已过55天 仅1部影片预测票房超10亿元 剩余35天即使每日票房破亿也无法赶上去年116亿元的总量 [6] - 全国平均票价较去年下降2 3元 多地发放电影消费券但未能有效刺激观影需求 [6] 影片表现分化 - 头部影片《南京照相馆》上映两天斩获3 78亿元 预测总票房16 24亿元 超预期表现 [9][12] - 多部大制作遭遇滑铁卢:《酱园弄·悬案》预测3 75亿 《恶意》2 60亿 《聊斋·兰若寺》3 15亿 《无名之辈:否极泰来》0 52亿 [9] - 《长安的荔枝》票房从预测6-7亿升至9 15亿 但仍低于预期 [9] 影视公司影响 - 中国电影(600977 SH)通过《南京照相馆》及三部进口片(累计预测票房14 13亿)部分抵消放映业务疲软 但参投多部票房不及预期影片 [12][13] - 欢喜传媒主控《酱园弄·悬案》大概率血亏 但《戏台》预测4 94亿可部分弥补 [13] - 光线传媒暑期档主控影片《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预测仅0 29亿 但小成本对业绩影响有限 [13] - 非传统厂商如长影集团 保利影业 北京七印象等可能通过《731》《东极岛》获利 [15] 行业结构性风险 - 三大黄金档期中国庆档已失势(票房从40亿降至20亿) 若暑期档持续下滑将仅剩春节档独大 [4][18] - 2023年暑期档206亿票房靠现象级影片带动 2024年缺乏头部内容导致恶性循环:票房下滑→优质片撤离→档期吸引力衰减 [20][21][22] - 行业或陷入"孤岛式繁荣":春节档集中80%优质内容 其他档期沦为炮灰片聚集地 [22]
3天破4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7-28 08:02
暑期档整体票房表现 - 截至7月28日15时22分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53亿元 累计观影人次达1.38亿[1] - 7月27日单日票房达3.2456亿元 刷新今年暑期档单日票房纪录[2] - 当日总出票881.6万张 营业影院12,219家 平均票价36.8元 总场次42.2万场[2] 头部影片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上映3天累计票房突破4.6亿元 连续三日蝉联单日票房冠军 7月27日单日票房达1.4613亿元 占比45%[2][3] - 《长安的荔枝》上映10天累计票房达5.01亿元 7月27日单日票房5158.37万元 占比15.8%[2][6][11] - 《侏罗纪世界:重生》以5.44亿元票房暂列暑期档首位[11] 影片具体数据 - 《南京照相馆》排片占比28% 豆瓣评分升至8.6 机构预测总票房可能达32.05亿元[2][3] - 《戏台》上映3天累计票房1.76亿元 7月27日单日票房4474.43万元 占比13.7%[2] - 《罗小黑战记2》上映10天累计票房2.53亿元 7月27日单日票房3126.20万元 占比9.6%[2][11] 市场结构与展望 - 暑期档超百部影片定档 涵盖喜剧、悬疑、动画等多类型题材[7] - 当前票房前三名为《侏罗纪世界:重生》《长安的荔枝》《南京照相馆》[7][11] - 待上映影片包括《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坏蛋联盟2》等 预计将推动档期票房进一步增长[7]
机器人、PEEK材料走强
环球网· 2025-07-28 07:31
智能机器人行业与PEEK材料概念 - 智能机器人行业呈现高增长态势,PEEK材料概念股随之走强,中欣氟材涨停,明阳科技、超捷股份涨幅超12% [1] - 宇树科技推出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智能伙伴",售价3.99万元起,机身重量约25kg,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 [1] - PEEK材料处于特种工程塑料金字塔顶端,具备生物相容性、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是人形机器人关节与传动系统核心轻量化替代材料的理想选择 [2] - PEEK材料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达31.95%,唯科科技、肇民科技、大洋生物股价年内涨幅均超过50%,其中唯科科技年内涨幅高达150.67% [2] 公司动态与业绩表现 - 中欣氟材多年前已布局轻量化材料战略,持续推进PEEK材料等轻量化材料的研发与市场拓展 [3] - 板块中有6只个股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中欣氟材预计上半年业绩扭亏,其余个股业绩预计增长 [3] - 金发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5.5亿元至6.5亿元,同比增长44.82%至71.15%,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特种工程塑料在高频通讯及AI设备领域客户渗透率提升 [3] - 金田股份、兄弟科技、大洋生物、银禧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金田股份、兄弟科技净利润均实现翻倍增长 [3] 个股交易数据 - 今井股票当日最高价20.68,最低价19.02,成交量33.15万手,成交额6.68亿,换手率11.50%,振幅8.83%,总市值67.31亿,总股本3.25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