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器件制造

搜索文档
善源未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84.8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4-27 16:18
公司成立信息 - 善源未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淼灵,注册资本984.8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广东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8.75%)、深圳市善源先贤文化有限公司(持股38.75%)和吴淼灵(持股12.5%)共同持股 [1] - 公司注册地址为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民治社区梅花山庄思梅园42栋101 [1] - 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从2025-4-27至无固定期限 [1]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电子产品销售、照相机及器材制造与销售 [1] - 涉及通信设备销售与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 [1] - 包含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代理销售 [1] - 涉及网络设备制造与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 [1] - 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机械设备租赁、广播电视设备制造 [1] - 涵盖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第二类医疗设备租赁、集成电路销售 [1] - 涉及日用百货销售与批发、5G通信技术服务等多元化业务 [1] 行业分类 - 公司所属国标行业为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 [1]
3月规模以上工企利润由降转增,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一季度近六成行业利润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07:05
工业企业利润整体表现 -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8%,扭转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的态势 [2] -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月下降0.3%转为增长2.6% [1][6] - 一季度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增速较1~2月加快0.6个百分点 [2] 行业分化特征 - 高技术制造业3月利润增速达14.3%,拉动当月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 [1][8] - 装备制造业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6.4%,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比重32.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8] - 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2%、9.5%,分别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3.4、8.7个百分点 [3] 政策驱动领域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助动车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利润分别增长78.8%、65.8%、21.7% [3] - 电子电路制造、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等配套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9.4%、18.2% [3]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利润增长23.9%,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利润分别增长63.7%、59.9%、55.3% [8] 企业类型差异 - 3月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0%(前值下降9.0%),股份制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前值下降2.0%) [7] - 一季度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7.2%,快于营业收入增速6.9% [7] 医疗器械领域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利润增长12.5%,其中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康复辅具制造分别增长26.7%、25.0% [8]
江西华讯方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4-18 16:30
公司成立信息 - 江西华讯方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秦星,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江西华讯方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持股比例100% [1] - 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经开区宏图大道58号工控云创港一期7-11-5层、7-21-5层7-61-2层 [1] - 公司类型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期限从2025-4-18至无固定期限 [1] 经营范围 - 许可项目包括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制造,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设计和生产 [1] - 主要业务涵盖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软件开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 [1] - 涉及物联网技术研发,移动通信设备制造,网络设备制造,光通信设备制造 [1] - 包括安防设备制造,互联网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不含广播电视传输设备) [1] - 涉及终端测试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 [1] - 包括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1] - 涉及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 [1] - 服务类业务包括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数据处理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卫星通信服务 [1] - 销售业务涵盖通讯设备销售,广播电视传输设备销售,互联网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 [1] - 公司具有技术进出口和货物进出口资质 [1] 行业分类 - 公司所属国标行业为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 [1]
TCL科技(000100) - 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
2025-03-03 15:01
交易概况 - 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重大产业基金持有的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交易价格1,156,209.33万元[26] - 现金对价720,268.22万元,股份对价435,941.11万元,发行股份986,292,106股[29][30] - 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35,941.11万元,发行对象不超35名符合条件特定对象[31] 业绩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半导体显示业务营业收入769.56亿元,同比增长25.74%[133] - 2024年前三季度半导体显示业务净利润44.43亿元,同比改善60.67亿元[133] - 2024年前三季度半导体显示业务经营净现金流198.38亿元[133] - 2024年1 - 9月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225.82亿元,净利润 - 64.78亿元[136] - 2024年1 - 10月公司资产总计388.79亿元,负债合计252.71亿元[140] - 2024年1 - 10月公司营业收入137.19亿元,净利润 - 21.27亿元[140][141] 用户数据 - 2024年前三季度TCL华星电视面板份额全球第二,65英寸和75英寸市场份额全球第一[133] - 2024年前三季度TCL华星显示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二,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全球第一[134] - 2024年三季度内TCL华星LTPS智能机品牌客户出货量全球第二[134] 未来展望 - 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少数股权有利于强化主业、提升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4] - 半导体显示大尺寸行业格局优化,深圳华星半导体经营回报有望改善[7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交易完成后合计控制其84.2105%股权[75] 其他信息 - 报告期为2022年、2023年、2024年1 - 10月,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0月31日[21] - 深圳华星半导体100%股权对应评估结果为5,369,951.11万元,增值率为21.47%[27]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为4.42元/股[81] - 重大产业基金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募集配套资金股份锁定期为6个月[30][32] - 本次交易已获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尚需国资等多机构批准[38][39] - 主要股东原则同意本次重组,且交易实施完毕前无减持计划[40] -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李东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265,347,805股,占比6.74%,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实控人[105] - 交易完成后,重大产业基金持股986,292,106股,占比4.99%[35] - 2024年1 - 10月交易后负债合计变动率2.85%,所有者权益变动率 - 5.29%[37] - 2024年1 - 10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交易后变动率4.35%,净利润变动率26.10%[37] - 2024年1 - 10月基本每股收益交易后变动率19.74%,资产负债率变动率2.85%[37]
思泉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10-17 23:14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不超1442.033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7]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41.66元/股[7] - 发行日期为2023年12月10日,拟上市深交所创业板[7]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7] - 募集资金总额60075.11万元,净额53337.12万元[42] 业绩情况 - 2023年1 - 6月公司收入19420.01万元,同比上升2.05%;归母净利润2386.14万元,同比上升25.54%;扣非归母净利润2345.55万元,同比上升33.81%[34] - 2023年1 - 9月预计营业收入30285.01 - 31920.01万元,同比上升4.22% - 9.84%;预计归母净利润3362.48 - 3643.89万元,同比上升1.17% - 9.63%;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3321.88 - 3603.30万元,同比上升10.03% - 19.35%[35] - 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4.67%、27.61%和25.82%,逐年下降[24] 市场与客户 - 报告期内人工合成石墨散热材料收入占比分别为95.41%、90.60%和81.72%[23] - 报告期内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29.69%、32.95%和27.62%[30] - 2021年公司导热材料销售收入4.36亿元,占全国市场比例2.79%[52] 研发与技术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73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47]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1606.52万元、2735.11万元和2326.91万元,占比分别为5.44%、6.09%和5.51%[56] 公司历史与股权 - 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2日,曾于2016年11月4日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3月5日终止挂牌[36] - 公司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35.02%股权[90] - 本次发行前总股本4326.1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5768.1334万股[41] 风险提示 - 面临产品价格、毛利率下降风险[23][25] - 面临创新、核心技术泄密、核心人员流失风险[26][27][28] 子公司与投资 - 2020年10月收购重庆华碳73.05%股权,交易价格1242.62万元[151] - 2023年8月8日成立广东思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出资比例51%[171] - 2023年9月26日成立思泉金属材料(南通)有限公司,广东思泉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出资比例80%[172]
思泉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公告
2023-10-10 12:44
发行相关 - 发行价格为41.66元/股,对应2022年扣非后市盈率为46.60倍,高于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32.57倍,超出幅度43.08%,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市盈率算术平均值32.00倍,超出幅度45.63%[5][20] - 本次发行新股1442.0334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60075.11万元,扣除发行费用约6724.66万元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53350.45万元[23] - 发行后总股本5768.1334万股,本次发行股份数量占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25.00%[26] - 初始战略配售数量为72.1016万股,占发行数量的5.00%,最终无战略配售,差额回拨至网下发行[69] - 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1031.0834万股,占比71.5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410.95万股,占比28.50%[57] 申购相关 - 投资者于2023年10月12日按41.66元/股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无需缴付申购资金,网下申购时间9:30 - 15:00,网上申购时间9:15 - 11:30、13:00 - 15:00[6] - 网下投资者于2023年10月16日16:00前按发行价格与初步配售数量足额缴纳认购资金[8] - 网上投资者中签后确保2023年10月16日终资金账户有足额认购资金,不足部分视为放弃认购[9] - 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新股申购,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500股的申购单位,最高申购量不得超过4,000股[31] 产品技术 - 高厚度的发泡石墨膜工作温度为40℃ - 400℃[16] - 70W低介电常数导热膜面内导热系数70W/m.K,介电常数≤3.5[16] - 高分子共形包覆合成石墨包覆层厚度≤5μm,包覆层与石墨结合力≥90gf,散热片热通量提升最高达30%[16] - 8W - 10W导热凝胶具有8 - 10W/m.k的导热系数[16] 研发情况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5%以上[17] - 截至2022年底,研发及技术人员共有71人,占员工总数的14.17%,其中博士3人[17] - 与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及合作研发关系[17] 成本数据 - 人工合成石墨散热片单位成本逐年下降,分别为88.35元/平方米、83.30元/平方米和83.27元/平方米,对人工合成石墨散热膜单耗分别为1.17、1.16和1.16[19] 询价情况 - 2023年9月28日收到3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7221个配售对象询价报价,报价区间32.70 - 54.67元/股,拟申购数量总和3307250万股[40] - 4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12个配售对象报价无效,对应拟申购数量总和5680万股[41] - 剔除71个配售对象,对应拟申购总量33100万股,占剔除无效报价后拟申购数量总和的1.0025%[44] - 所有网下投资者报价中位数47.5000元/股,加权平均数47.2896元/股[47]
思泉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
2023-09-24 12:36
发行规模 - 本次发行股票1,442.0334万股,占发行完成后总股本5,768.1334万股的25.00%[26][35] - 初始战略配售数量为72.1016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5.00%[26][35][43] - 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958.9818万股,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本次发行数量的70.00%[27][36] - 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410.95万股,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本次发行数量的30.00%[27][36] 时间安排 - 初步询价时间为2023年9月28日9:30 - 15:00[5][27][67] - 网下、网上申购日同为2023年10月12日,网下申购时间9:30 - 15:00,网上申购时间9:15 - 11:30、13:00 - 15:00[15][81][83] - 网下获配投资者于2023年10月16日16:00前缴纳认购资金,网上投资者中签后确保该日终有足额资金[16][17][82][91][93] 投资者要求 - 网下投资者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1元[5][29][69] - 每个配售对象申购数量上限为500万股,最低拟申购数量为100万股,拟申购数量最小变动单位为10万股[5][6][29][68][69][72] - 参与网下询价投资者应在2023年9月27日12:00前完成多项注册及提交材料工作[7][49][54][55][65][72] - 科创和创业等主题封闭运作基金与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日均市值应为1000万元以上,其他网下投资者为6000万元以上[13][49] - 网上投资者持有10000元以上深交所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可参与申购,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500股[14][83] 发行规则 - 同一网下投资者不同报价不得超过3个,最高价格不得高于最低价格的120%[5][67] - 初步询价结束后,剔除报价最高部分配售对象报价,拟剔除拟申购量不低于所有符合条件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10][77] - 网下发行部分采用比例限售,获配股票数量的10%限售6个月,90%无限售期[12][38][90] - 发行人和保荐人根据网上投资者初步有效申购倍数决定是否启动回拨机制调节网下、网上发行规模[85] - 网上投资者初步有效申购倍数未超50倍不启动回拨;超50倍、低于100倍(含),回拨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10%;超100倍,回拨比例为20%;回拨后无限售期网下发行数量原则上不超70%[86] 其他 - 本次股票拟在创业板上市,该市场投资风险较高[19] - 若触发跟投条件,长城投资跟投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2% - 5%,初始股份数量为本次公开发行股份的5%即72.1016万股[44][45] - 保荐人相关子公司跟投部分(如有)股份限售期为24个月[46] - 保荐人最大包销责任为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30%[96]
广东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6-08 11:58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442.033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5768.1334万股[8][17][42] - 主承销商可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的15%[8]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8]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8] - 预计发行日期为【】年【】月【】日[8] - 发行采用网下对投资者询价配售和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相结合等方式,承销方式为余额包销[42] 业绩总结 - 2023年1 - 3月公司实现收入9,914.49万元,同比下降5.58%;归母净利润为1,280.37万元,同比上升2.0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58.95万元,同比上升1.59%[36] - 2023年1 - 6月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9,300万元至21,000万元,同比变动1.42%至10.35%;预计归母净利润2,050万元至2,380万元,同比变动7.85%至25.21%;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2,030万元至2,350万元,同比变动15.81%至34.07%[37] -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4.67%、27.61%和25.82%,逐年下降[26][83] - 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9.69%、32.95%和27.62%[32] - 2022年公司向主要供应商采购PI膜合计占PI膜采购总额的比例超过90%[33] - 2022 - 2020年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66928.22万元、52307.16万元、41497.56万元[59] - 2022 - 2020年公司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40.15%、35.34%、24.67%[59] - 2022 -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267.24万元、44887.74万元、29514.29万元[59] - 2022 - 20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847.71万元、5812.82万元、5369.52万元[59] 用户数据 - 未提及相关内容 未来展望 - 若本次股票发行成功,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性能导热散热产品建设项目(一期)等三个项目,投资总额47297.81万元[6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新开发的均热板等产品已具备批量供货能力,可应用于多领域[47]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1606.52万元、2735.11万元和2326.9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44%、6.09%和5.51%[5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73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47][5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0年10月公司以12426242.4元收购重庆华碳73.05%股权[150] 其他新策略 - 未提及相关内容 风险提示 - 公司提醒关注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持续下降、创新、核心技术泄密、核心人员流失等风险[25][27][28][29][30] - 公司面临汇率变动、管理、控制权不稳定等风险[84][85][87]